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注释 (1)南人,南方之人。 (2)言,《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即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是说,说话。本章指谚语。 (3)恒,《说文》:“恒,常也。”即常久。《易·系辞传》:“恒,德之固也。”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是永久,永恒。本章指规则,原则。 (4)作,《说文》:“作,起也。”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是人起身。本章指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5)巫,《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即向神祝祷的人。女人能事奉无形奥秘的事物,能够用魅力歌舞使神灵降临现场。“巫”字像一个人挥动两袖起舞的样子。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是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6)医,《说文》:“医,治病工也。”会意兼形声。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本义是治病的人。 (7)承,《说文》:“承,奉也。受也。”即敬奉礼物授予,也表示恭敬地领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是捧着。本章指蒙受。 (8)羞,《说文》:“羞,进献也。”即进献。段玉裁注:“进献也。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献之。引申之,凡进皆曰羞。”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是进献。本章指耻辱,羞辱。 (9)占,《说文》:“占,视兆问也。”即主祭者在祭祀后察看神迹兆象,告问天意。会意。从卜,从口。以口问卜。本义是推测吉凶,即察看甲骨的裂纹或蓍草排列的情况取兆推测吉凶。本章指占卜吉凶。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谚语说,一个人不按照古圣先贤总结的规则做人做事,是不可以做巫师和医师的。这句话太对啦!”不按照圣贤思想表现出来的品德,有的人就会蒙受羞辱。孔子说:“不用占卜他的吉凶祸福就可以停止判断他了。” 解读 后人对本章的解读,看似和“为政之道”的《子路篇》没有什么关系。对本章一致的翻译是,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谚语说,人做事假如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这话说的好呀!《易》说,不能够持之以恒地修养德行,就有可能承受羞辱。孔子说,这是告诉没有恒心的人,不能去占卜罢了。”有关“恒”的说法,《述而篇》第二十五章有“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意思是,善人我是不可能见到了,能见到有恒心做善事的人,就可以了。而在本章所引用的两句话,一句是谚语,一句是引自《易》,其中的两个“恒”字应是同一个意思,并是根据这两句话特定的场景有共同含义的表达。看看如今的注解,就拿这句后人对谚语的解释,有恒心可以做巫医,没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很奇怪,孔子为什么单单拿巫医来比较呢?若说恒心,做什么的都应该有。还有的认为,巫医的地位低下,更是不着边际的解释了。所以,我们必须从先秦典籍中对“巫医”的说辞找到依据,还有《易》之“恒”卦的本义找到依据,才能弄清楚孔子在这一章到底说什么?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巫医,一个是向神灵祈祷并可以和神灵对话的人,一个是可以给人治病的人。这两种人都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这两种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种形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这种形式从哪里来呢?我们看看典籍中是怎么记载的。《周礼》说,与“巫”有关的工作由“司巫”掌管,其掌管群巫的管理政令。巫,分为男巫和女巫。男巫掌管在举行望祀、望延时接受诅祝所授给应祭之神的名号,用茅作旌向四方招呼望祭之神。女巫掌管每年在一定时节举行以除灾去邪的祓祭,以及用香草煮水沐浴以洗去不洁。《周礼·春官·宗伯·司巫》:“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意思是,国家如果发生重大灾祸,就率领群巫翻阅先辈巫师攘除同类灾情的旧例以便仿效。造巫恒,郑玄的注释是:“恒,久也。巫久者,先巫之故事。”按,其故事即前辈巫师做事成例。盖记录在册可造往而视之。由此我们可知,巫医遇到不解的问题,不可以擅自做事,一定要墨守成规。再说“医”,《周礼》中记载,医师是掌管医药方面的政令,并且对于各种病症,都有专科医生治疗。同时对专科医生进行考试,与他的薪俸挂钩,并根据误诊的情况分为等级。医师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周礼·天官·冢宰·食医》中记载“凡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苽。凡君子之食恒放焉。”意思是说,凡是调配牲肉和饭食使它们味道彼此适宜,牛肉适宜和稻饭搭配,羊肉适宜和黍饭搭配,猪肉适宜和稷饭搭配,狗肉适宜和粱饭搭配,雁肉适宜和麦饭搭配,鱼肉适宜和菰米饭搭配。凡是君子的膳食都要仿照上述方法调配。这里所说的“恒放”,就像对“巫”的解释,一定要按照曾经有的规定,不可以更改。 所以,“造巫恒”和“恒放”,指的就是巫医不要随便改变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孔子说的这句话了。恒,《说文》的注释是“常也”;常,就是规则、规律。因此,恒在本章的意思就是规则和规律。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谚语说,一个人不按照古圣先贤总结的规则做人做事,是不可以做巫师和医师的。这句话太对啦!说来也凑巧,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谚语,到现在竟然应验了。这句谚语是南方人总结出来的,也说出南方人现在的怪象。从饮食的角度,首先打破古人的饮食规律的恰恰是南方人。部分有钱的南方老板,不仅暴殄天物,而且什么都吃,真是胡吃海喝的最高境界,把各种病都吃出来了。同样,各种医术的骗子,五花八门的养生之道,都是南方人搞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巫医之乱,起于南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句话是引自《易》中六十四卦之一的“恒”卦。我们看一下,这一卦对“恒”的解释。恒的卦象是巽下震上,巽为风,震为雷,是风起而乘雷,象征做臣子的起来而事奉国君。这一卦是要求做大臣的要柔顺地事奉君王,才会亨通,不会有过失,还要凭着柔顺事君的正道得到好处,做什么事都会顺利。用以从卦象对整个卦义进行概括的《象》说:“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意思是说,上震的雷和下巽的风构成恒卦。君子看到这个卦象就去建立不可改变的原则。立,建立。不易方,不可改变的原则。易,改变。方,原则。这里没有具体说明原则是什么,是抽象的提法。这个“方”就是“恒”,和上文引用《周礼》中的两个“恒”字,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和原则的意思。所以,孔子在本章引用的两句话,其中的两个“恒”所表达的意思相同。那么我们再看本章引用的“恒”卦的九三爻的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这里具体到人的“德”,就是品行和品德。我们看一个人品德的好坏,是通过他的行为来判断的。但是有的人品德有一阵子或者在某些事上表现出品德好来,这有算不算真正的品德好呢?当然不算。一个人品德好与坏他是与自己的性格一样不会随意改变的。那么时而表现出好的品德的人,一定是伪装出来的,不是他的真心。这就是“不恒其德”之人。一个人的品德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就是“礼”的规定。不是按照圣贤的规定而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是“不恒其德”。那么这种人就会蒙受羞辱。这种情况很多呀,现实中太多装货,无论是做领导的还是做同事的,总会有人出来羞辱他,“你就装吧”。同样,做领导的对这种人也会反感,去批评和羞辱也是家常便饭。因为真正的、完美的道德是内有其心并且外有其行的结合。《象》对这一爻的解释是“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充分说明,这里“恒”就是按照圣贤思想的原则。意思是,不按照圣贤思想表现出来的品德,天地都不容你。所以,孔子的意思是,不按照圣贤思想表现出来的品德,有的人就会蒙受羞辱。接下来,孔子对这句话进行评价,“不占而已矣。”对这种心行不一,甚至想起来一阵子表现出好品德的人,不用占卜他的吉凶祸福就可以停止判断他了。已,停止,停止对其了解和判断。 回过头来我们总结本章,巫医是指做事,做事要有原则,要按照古圣先贤总结的规律去做,不按这个原则,不仅不可以做巫医,什么工作都不可以做。孔子在本章拿巫医来做例子,是因为巫医的工作是何等重要。接下来引用《易》之恒卦的话,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就是指做人,做人是有标准的,也是有原则的,不按照古圣先贤所规定的标准做人,有的人就会蒙受羞辱。这个羞辱来自哪里呢?当然是上级领导。因为恒卦的卦象是表现臣子与君王的关系的,所以本章的内容还是谈“为政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