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子路篇(19)为官者做好三点就是仁者

 歌柏安妮 2016-03-06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注释


(1)居,《说文》:“居,蹲也。”即蹲踞。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是蹲着。本章指居住。   


(2)处,《说文》:“处,止也。得几而止。”即停止,坐几(凳)而歇。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hū)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hù)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是中止,停止。本章指居家不仕,隐居。


(3)恭,《尔雅·释诂》:“恭,敬也。”《说文》:“恭,肃也。”即态度肃敬。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是恭敬,谦逊有礼。


(4)执,《说文》:“执,捕罪人也。”即抓捕罪人。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是拘捕,捉拿。本章指主持,掌管。


(5)事,《尔雅·释诂》:“事,勤也。”即勤劳,劳苦。《说文》:“事,职也。”即官职、职务。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是官职。本章为引申义,职守,政事,事务。


(6)敬,《说文》:“敬,肃也。”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是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7)与,《说文》:“与,赐予也。”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本章指亲附,跟随。


(8)忠,《说文》:“忠,敬也。”即敬仰并遵从。形声。从心,中声。本义是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9)弃,《尔雅》:“弃,忘也。”即忘记。《说文》:“弃,捐也。”即遗弃婴儿。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是扔掉,抛弃。本章指忘记。。  



译文


樊迟问:“为政者如何能做到仁。”孔子说:“无论是为政者居家时,还是不仕者隐居时,都要表现出恭敬和谦逊有礼。在掌管政事时,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恭敬的内心。跟随别人要做到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即使到了没有受到过正统的圣贤思想教化的地方,也不能够忘记要做到这些。”  



解读


如果我们按平常的思维去学习《论语》,《子路篇》是讲“为政之道”的,怎么又冒出樊迟来问仁。在第四章,樊迟请学稼和请学为圃,是针对当时出现的为政者学种庄稼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学说。本章仍然是谈为政之道,只不过又加了一个“仁”。这一章不是为了“问仁”而谈“仁”的。如果单纯为了谈仁,那就是放在《里仁篇》里去了。把为政者和“仁”联系在一起,本章就是孔子对为政之仁者提出了三点要求,所以,本章还是继续谈为政之道的。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樊迟问,为政者如何能做到仁。孔老夫子分别从对己、对事、对人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首先是自己如何做。居处恭。恭,和后面的“敬”和“忠”都是在一种心态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居,居住,在家居住的时候。处,也有居住的意思,如果“居”和“处”都作居住、居家解释,这不是语言重复了吗?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因为都是指为政者的行为,居是指为政者在家的时候。处,在本章是“居家不仕,隐居”的意思,是指为政者隐居的时候,这当然包括政治上失意的人。相同的用法,比如《孟子》:“处士横议。”恭,恭敬,谦逊有礼。“居处恭”的意思是,无论是为政者居家时,还是不仕者隐居时,都要表现出恭敬和谦逊有礼。接着谈在为政时的做法。执事敬。执,掌管。事,政事。执事,掌管政事,也就是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在其位工作的状态。敬,内心恭敬。这是说,在掌管政事时,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恭敬的内心。第三是对待他人。这里的“人”是特指自己的上级,而不是普遍的人。因为本章是谈为政者,而为政者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上级。对上级该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表现,对于仁者来说,必定有不同于平常人的要求。与,亲附,跟随。跟随别人要做到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做到这一点,应该是为政者最难的事情之一。不仁者,绝对不会忠于职守,更不会忠于自己的上级。不仁者和上级的关系,无非就是相互利用。人在人情在,树倒猢狲散。在位时不要看他们之间亲如一家,甜如蜜糖,大难临头,必定会相互出卖并落井下石。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一个为政者,能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肯定是一个仁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出仕的机会,那就要到别的国家寻求出路,有的甚至到了夷狄之地。夷狄,不可以翻译为少数民族地区,这是现代政治学的概念,在当时是指没有受到过正统的圣贤思想教化的民众。这些地方的政治,针对上面提到的为政者到达仁的境界的三个方面要求,根本是实现不了的。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对为政者的要求不高,来到此处的为政者很容易降低自己做人和为政的标准。所以孔子特意提出,即使到了没有受到过正统的圣贤思想教化的地方,也不能够忘记要做到这些。之,到,到达某地。弃,《尔雅》的注释是“忘记”,因为“弃”有“抛弃”的意思,这就是《论语》用字的高妙之处,如果直接用“忘”,那就是另一层次的语言境界了。孔子说的这一点,更不容易做好。不仅是到达夷狄之地,就是被贬官外地,更应该不能忘记。范仲淹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正是仁者的表现吗?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