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牙的三重境界——楚德国医师

 莹儿飞521 2016-03-06
作者:楚德国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自从布仑马克(Br?nemark)教授于1952年提出骨结合理论为种植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几十年来,种植牙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数患者因此而受益。而今,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当牙齿因各种疾病面临拔除或者牙齿缺失后,拥有一副既具有近似天然牙功能又美观舒适的种植义齿已经不是梦想。

对于广大种植牙医师来说,由于种植牙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所面对的每一个患者局部种植区域及全身健康状况千差万别,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种植医师并非易事,通向优秀种植医师的道路更加艰难,而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乃至未来,成长为具有大家风范的种植医师更是凤毛麟角。大致来说,种植医师可以分为如下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工”


工指的是技工,而技就是技术,是种植修复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具体的临床技术,比如引导骨再生技术、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nlay植骨技术等各种骨增量技术,再比如游离龈瓣移植技术、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等各种软组织增量技术、还有各种修复技术、数字化技术等。


上述各种种植技术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临床技术,这些技术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础。


所有具体的种植技术,都有相对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或流程,凡是具备口腔医疗教育背景的人,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加上努力学习,假以时日这些技术是可以被掌握的。


而学习掌握种植相关技术的过程,具有“工”的性质,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工种”的一种,人们通常所说的普遍意义上而非局限于口腔范畴的“技工”就涵盖了这重含义。


因此,掌握了具体的种植相关技术,是种植医师的第一重境界,即“工境”。

第二重境界:“师”


种植技术发展至今,早已超越了最初仅仅通过外科技术将种植体植入颌骨内为上部修复体提供支撑即可的范畴,而是涵盖了外科、修复、牙周、放射、材料、生物、解剖、生理、美学,甚至正畸、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从而使其具有了工程的特质,也就是说每一个种植修复过程都是一项工程。


在开始进行种植修复这项工程的之前,如何协调采用诸多具体的种植牙技术,同时将这些因素与时间结合得恰到好处,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美观效果,是摆在每一位种植医师面前的课题。正因为如此,种植牙具备了需要预先宏观规划的客观需求,从而也就具备了“设计”的特质。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的这种本质与种植牙活动过程相一致。


拥有了设计理念,会使得种植医师具备宏观上把握种植牙过程的能力,从而使种植牙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期性。同一个种植病例,尤其是复杂的病例,不同的医师基于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或许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其结果既有可能殊途同归,也有可能相差甚远,而相差甚远的结局既有可能和技术的具体实施相关,也有可能和种植开始前的设计密不可分。


种植牙设计就是在创伤小、时间短、花费少、远期效果可预期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各种具体技术的特点和可能达到的效果的基础之上,综合协调运用各种种植技术,实施种植方案,最终达到功能良好美观舒适的终极目标。


人们通常将卓越的设计者称为“设计师”,一名种植医师如果拥有了设计的理念,具备了设计的特质,同时能够将设计方案完美地付诸实施,就达到了“师”的境界。


因此,在充分掌握各种种植技术基础之上,再拥有设计的理念,是种植的第二重境界,即“师境”。

第三重境界:“家”

纵观医学史,一门新的学科或专业的创始和发展,无不源于医者在不断实践中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或思想。


正如伊里扎洛夫(Ilizarov)提出张力-应力学说为矫形外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Br?nemark 提出的骨结合学说也为后来种植牙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建树因为具有普遍意义,最终超越了国界,具有了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因而也就具有了自成一家的风范和格局。


因此,种植医师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或思想,只有具备了这种境界的医学者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家”,这也和人们通常所说的“理论家”或“思想家”的提法相一致。


所以,在种植领域有重大发现,并能提出新的理论,是种植医师的第三重境界,即“家境”。


应该看到,口腔种植也仅是修复的方式之一,就功能和美观而言与天然牙仍有差距,而骨结合理论是对应于种植牙而提出的,就牙齿缺失后机体功能形态的恢复来说,现有的种植理论未必是“终结者”,对需拔除的患牙或已经缺失的牙齿来说,未来仍有可能基于新的实践提出新的修复理论,因为任何学科都永远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任何一个理论或思想可能有高点,却永远不会有最高点。


因此,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口腔种植的医师,只要勇于攀登,依然可以在种植领域或者超越种植的领域里达到一个新的“家”的境界。
作者简介


楚德国,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口腔科主任。擅长牙齿缺失种植修复设计与治疗、牙槽外科。

主持并完成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2 项,北京市朝阳区科委课题1 项(牙周炎程度与踝臂指数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主编《口腔保健》(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口腔疾病诊疗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主译《口腔疾病简明图谱》(人民军医出版社),参编专著1 部,参译专著1 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100期09版)
专题推介
牙周在左,种植在右

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治疗专题

牙周炎也是导致种植体远期失败的风险因素之一,而很多口腔医师在种植治疗时并未充分重视牙周的健康状况,这为种植修复埋下了隐患,导致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高发。《今日口腔》特此将已发表的牙周炎患者种植相关文章整理成“牙周在左,种植在右——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治疗”专题,发布于壹生APP中(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供口腔医师集中查阅、参考。

文献支持

如何决策?

如何实施治疗?

种植体周围炎如何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