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养出熊孩子?5条原则一定要记住!

 zcjb366 2016-03-07


观众朋友们
早上好。今天是3月7日,星期一。欢迎收看“孩子啊你们可真闹心”节目,首先向您介绍头条内容:猴年的那些熊孩子……

春节前,朱先生停在路边的汽车无缘无故的着火了,但寒冬腊月的,车子是肯定不会自燃的。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原来,车辆起火是因为,两个熊孩子看见朱先生的车窗户没有关好,竟然将点燃的鞭炮从车窗扔进车里,引起车辆着火。

熊孩子在此↓↓↓


玩鞭炮玩到把人家的车给烧了,康康估计至少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这俩熊孩子是免不了了。可如果当初孩子的父母和他们有更好的沟通,在生活中更多的使用规则来约束孩子,相信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使用规则来更好地约束孩子,我们应该做到几点:

预防孩子变熊,靠的就是规则

1
分清孩子和父母做的事

案例:

有些小孩三四岁的时候,还要家长喂饭;五六岁了,还不会穿衣服。更不要说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

正确做法:

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他只要学习就行了。这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培养废才的方法,原则上,孩子的事情,只要他能做,就得让他自己来做。



2
与孩子平等协商

案例: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当他/她,仰起头看着身旁的大人时,他们发号施令一般地对着自己说话。

“把我的眼镜拿来!”

“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

“就是不许这么做!”

这会让孩子充满了对家长的不耐烦,所以当他们有了一些小秘密、甚至小麻烦的时候,他们首先去找的,并不是自己的家长,而是小伙伴。

正确做法:父母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协商,哪些事情该孩子做,哪些事情该父母做,特别是孩子的学业、为人处世的行为等事项,父母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孩子交流,征求孩子的看法。


3
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则

案例: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 “品尝”那点粥。“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 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正确做法: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让孩子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理解别人对他们的期待。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孩子, “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这些是她应该传达出来的。

还有,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这个后果最好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所以,明明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效果可能会更好。



4
严格执行规则

案例:

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旦孩子开始哭闹,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甚至是家里的老人)往往会忍不住跳出来插手,驳斥或者抵制另一方的做法,直接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令孩子更缺乏约束。

正确做法:

在立规则之前就要跟家里人做好协商,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另外,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5
立规矩要讲清楚道理

案例: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摆出一副强权的嘴脸——

“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

正确做法:

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和缓地告诉孩子应该遵守规矩的道理。

讲道理也许孩子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孩子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讲不明白也可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下面进入第二个栏目:孩子打架爸爸也得战!

这是上个月的事。重庆两个小孩因为争夺一个木马而打到了一起。孩子的爸爸听到哭声后跑过来,一个不让一个的吵起来,然后,两位爸爸也打起来了……

围观群众描述,当时场面就如下图一样激烈↓


先动手的马先生,说自己孩子才五岁,而路先生的孩子八岁了,应该让着五岁的;而路先生则说自己孩子先玩,先到先得……最后两爸爸都被民警教育了……

在家里教育单独的孩子需要用规则约束,而孩子和别人的交流,包括随着“二胎”的放开,大宝和小宝之间,也需要设立规则来避免更大的冲突发生,在约束孩子的同时,也约束家长。防患于未然,康康再啰嗦下如何设立避免冲突的规则吧!

孩(ba)子(ba)打架,管用的还是规则

1
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们最多的冲突就是抢玩具。对于护东西的孩子,家长往往都是“别那么小气,给弟弟玩一会儿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孩子需要通过占有自己的玩具来感受什么是“我的”,但家长却经常给出相反的社交指导。

家长不要一味的批判孩子,可以先让孩子稍作冷静,例如和孩子一起深呼吸,或和孩子一起去他喜欢的地方。再询问孩子的想法,寻求解决的方式。

2
坚决制止不恰当的行为

例如在危险的地方不打闹、不能随意碰别人的身体、不能打重要部位如眼睛等。

给孩子树立基本规则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向孩子们传递简单明确的信号,任何时候都要遵守,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礼貌和秩序。


3
犯错了要说“对不起”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这个过程,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争取谅解。如果对方家长也在场,家长可以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用身教去告诉孩子,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诚恳的道歉可以取得对方原谅。

这样的经验可以告诉孩子们,和谐沟通等方式是可以共赢的。

4
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正确

孩子们发生冲突,大多是争取权利或表达情绪的行为,处理得好还可以一起玩耍,但表达不当则会变成互相攻击。

如果不是紧急情况,等事情结束,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朋友,和孩子一起回想下之前发生了什么,帮助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做可以更好。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家长的意见,并且学习到如何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写在最后

上面说的规矩是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也因人而言。家长也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所以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家长都有益。

康康想说,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大规矩有了,小规矩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让人心烦意乱,反而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晨驰/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