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今天要读的,是王昌龄的《塞下曲》。 王昌龄写过不少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大家都知道吧,太有气势了!于是大家认为他一定去过边塞。 是去游历的?还是去当官的?学术界争个不休。 写《西游记》就要上过天?李白在长安的时候,还不是写过六首《塞下曲》?谁说他去边塞了?顶多到幽州走了一走罢了。 写边塞诗,是一种时尚、或者是一种高考必考题型的训练,别想多了。 【涨知识】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李白、卢纶、常建、李益……不知道多少人写过。王昌龄不过是高考复习期间填填歌词解解闷而已。 乐府本来是指的是国家文化部音乐司,后来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是一种音乐性特别强的诗体。 那位同学说了:原来胡编的啊,我们读它做什么? 你唱过几首流行歌曲,是歌手亲历亲为的事情?这首《塞下曲》相当于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同时是年度最佳流行歌曲,你读不读?反正楚子读。 【今日读诗】
【楚子歪解】 边塞诗不外是两种写法,一种是褒扬英雄主义,一种是批判穷兵黩武。王昌龄同学这两种写法都有涉猎,《塞下曲·其一》很明显,是反战的。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四句为第二层;前四句是景,后四句是议,章法如同教科书一般清晰。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请各位把这个章法记住,因为太经典了,而且我们明天要读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到时候比较一下,章法上有什么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艺术感受。
这首诗,文字流畅,如歌的行板,读起来音乐感特别强,而且由于不仅仅刻画了战争的残酷,还直指人心,揭露了人性中炫武逞暴、得意一时的可笑、可悲的一面。 【楚子说诗】 一个文化人,工作之余写写流行歌词,是很小的事情吧?但是,王昌龄因此吃了多少苦头,你一定想象不出来。 因诗获罪一: 有人把王昌龄的边塞诗送到唐玄宗面前,一番诋毁,使唐玄宗心里的不快油然而生。说:“王昌龄竟然以古谕今,说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不是明诋我朝无将领么?”从此,王昌龄仕途黯淡。 因诗获罪二: 住在长安,靠近皇宫,王昌龄又创作了《长信秋词》,其实还是练笔,想象一下宫女的幽怨而已。 这一下被抓住尾巴了。有人告状说:“王昌龄与宫女有染”,说他“‘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的诗句,是阴谋串通宫中某妃子(宫女),卧听皇帝有关国家大事机密。” 唐玄宗倒是不信这个邪,但毕竟诗里表现出了对皇上的怨愤之情,于是,以王昌龄“不矜细行”为由,把他贬谪到了岭南。 得到朝廷贬谪的文书,王昌龄又好气又好笑。他调侃自己说:“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 因诗获罪三: 后来,王昌龄被大赦,担任一个小官,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写一篇《梨花赋》,借托梨花的洁白来歌颂清正廉明、纯洁高尚的品格,并以此自勉。 就这么一个文人气很浓的事情,又被抓住把柄。 杨国忠以《梨花赋》中的诗句罗列了王昌龄的罪名;加上李林甫重提王昌龄《长信秋词》的旧案,企图置王昌龄于死地。幸亏唐玄宗说:“朕观昌龄之错,止于不护细行,切勿以重刑处之。” 没杀头,但又遭贬。这次去了,再也没能回京城。 以至于千百年来,对于王昌龄的政治生涯和仕途人生,有些人往往都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古话来加以概括与评价。 其实,那几首小诗,哪里就“不矜细行”了?不过是文人的正统正直与心境高洁,不为俗世所容罢了。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细细品读吧,画面太震撼了:从蝉鸣的桑林,经过古代行军道,出塞又入塞,画面越来越苍凉,大地上只剩下黄芦草了。 这些人的最后归宿在哪里呢?比黄芦草都不及,沙尘之地啊! 越来越接近枯寂之地、死亡之地,这时画面一转,居然那几个游侠,还在互相比谁的马好!真是不作不死啊。 【字词解释】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上完了课,大家对个对子娱乐一下,如何? 带着春风来看你 _________________ (由小渔村中华联八期提供) 爱好对对子的朋友,还可以进入古诗学堂粉丝群面对面一起玩。 【醋溜唐诗】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教材, 可以学会儒雅!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传奇, 可以笑喷野史! 把《唐诗三百首》当一本经典, 可以修身做人!
复习《唐诗三百首》中33篇五言古诗,可点击链接:
振兴中国诗教,从《唐诗三百首》开始。楚子这份迂腐,谁理解其中三分痴?请赞成的人,使用打赏、点赞、评论、留言、转发等手段鼓励和支持。有不同想法,随时提出来。 爱唐诗三百|爱醋溜唐诗 微信ID:gushixuet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