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

 上善若水tdj 2016-03-07

《中医医案学》 中医医案学》
主讲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李敬孝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医案概况 医案概念 脉案、方案、诊籍、

第二节 医案学的性质 一、医案不仅是历代中医诊治疾 病的宝贵原始记录,而且在不同 体例、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医 案中反映了疾病动态变化和医家 随证处方用药的临床思维全过程。

高仲山教授治验举隅 高某,女,27岁,1980年 20日 高某,女,27岁,1980年5月20日 初诊。据述患“风湿热” 初诊。据述患“风湿热”四月余,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出现过 风湿结节,现已消退。曾住某医院 治疗月余,病势稍减。因长期服用 强的松抗风湿治疗,面似满月。发 热,关节疼痛,仍时有反复,闻高 老出诊慕名而来。

现诊:患者神疲不振,步履艰难, 由其母扶入诊室,周身关节疼痛, 尤以下肢为甚,两膝关节肿胀, 屈伸不利,痛不可近 ,且伴有 发热, (37,5c)口渴,心胸烦闷等症, 37,

舌红,脉滑数,化验室检查抗 “o”700单位,血沉35毫米/小 700单位,血沉35毫米/ 时

高老认为此病属热痹,该患素 体阳虚,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 之邪,邪郁化热,流注经络关节, 致气血不和。其治法叁用仲景: “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所 剧者,名曰风湿。此病伤于汗出 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以清 热通络,疏风散湿。

处方:麻黄10克、 处方:麻黄10克、 杏仁10克、薏米40克、甘草10 杏仁10克、薏米40克、甘草10 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葛 克、羌活10克、当归10克、葛 根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 5月27日二诊:服药六剂后热退, 27日二诊:服药六剂后热退, 自觉两腿轻松,两膝关节仍见肿 胀。上方加黄柏10克、苍术10 胀。上方加黄柏10克、苍术10 克,水煎服,三付。

5月30日三诊: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30日三诊: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肿胀已退,今晨行走百余米,两腿无 不适感。因其热势已退,治以疏风散 湿为主: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 湿为主: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 10克、甘草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 10克、甘草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 10克、防风10克、麻黄10克、杏仁10 10克、防风10克、麻黄10克、杏仁10 克、薏米10克,水煎服,三付。 克、薏米10克,水煎服,三付。 6月3日四诊:患者独自来院就诊, 行走已趋正常,关节肿痛全消。抗“o”、 行走已趋正常,关节肿痛全消。抗“ 血沉均正常。该患来诊四次共14天疗 血沉均正常。该患来诊四次共14天疗 效满意. 效满意.

二、医案极大地蕴藏着祖国 医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历代 医家毕生的学术思想、独特见 解和临床经验均在医案中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三、医案集中记载了活生生的救 死扶伤的临床事实。 四、医案是中医各学科知识的综 合体现。 五、医案是成功经验和反面教训 的最好教材。

第三节 医案学的基本内容 上篇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总论

医案概况 医案概念 医案的性质 医案的基本内容 医案作用及价值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医案源流(发展史) 萌芽时期(先秦至两汉西晋) 酝酿时期(宋代) 初创时期(明代) 形成时期(清初至民国) 发展时期(建国以后)

第三章

医案分类(八大类) 合编类案 合刊医案 个人医案 专科医案 专题医案 散案 经验集 医案研究与评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四章 医案书写体例 第一节 实录式医案 第二节 追忆式医案 第三节 病历式医案 第五章 医案学习 第一节 医案学习目的 第二节 医案学习要点 第三节 医案学习方法

第六章 医案整理研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医案整理研究的意义 医案整理研究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医宁整理研究的步骤 医案整理研究的方式方法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与整理

第七章 的书写规范

现代中医门诊及经验病志

第一节 中医门诊病志的书写要点及规范 第二节 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要点及规范

中篇 古今案著点评 第一章 合编类案 1. 《名医类案》 3. 《古今医案按 2.《续名医类案》 4 《古今医案评议 》

5. 《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第二章 合刊医案 1.陆氏三世医验 3.龙砂八家医案 5.柳选四家医案 2.三家医案合刊 4.沈俞医案合钞 6.重古三何医案

7.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8.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9.五家医案 10.孟河费氏医案

第三章 专题医案 1.医案穷源集 3.评琴书屋叶案括要 5.古今救误 7.金匮百家医案评议 方选集 2.奇症汇 4.经方实验录 6.经方研究 8.秦伯未先生膏

第四章 专科医案 1.伤寒九十论 2.口齿类要

3.谦益斋外科医案 4.马培之外科医案 5.外证医案汇编 7.正体类要 6.玉壶仙馆外科医案 8.妇科医案

9.历代儿科医案集成 10.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11.针灸医案 13.男科医案 12.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

第五章 个人医案 1.罗谦甫治验案 2.石山医案 3.薛案辨疏 5.生生子医案 4.周慎斋医案 6.奇效医述等50篇

第六章 经验集 1.石筱山、石幼山治伤经验及验方选 2.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3.著名中医学家学术经验 4.刘秦伍妇科经验 5.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6.张琪临证经验辑要等

第七章 医案研究 1.清宫医案研究 2.叶天士诊治大全等

下篇 临床各科医案解析 第一章内科 第二章外科 第三章妇科 第四章儿科 第五章耳鼻喉科 第六章眼科 第七章伤科 第八章针灸科 第九章男科 第十章心理科

第四节 医案的价值及作用(贡献) 医案的价值及作用(贡献)

一、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医案 能有效地训练辨证论治技能,培养 知常达变本领,即所谓与人巧法。

《外证医案汇编·序》 外证医案汇编·
余听鸿:“ 余听鸿:“医书虽众,不出二义。经 文、本草、经方,为学术规矩之宗, 经验、方案、笔记为灵悟变通之用。 二者皆并传不朽。 清代名医俞震说:“ 清代名医俞震说:“闻之名医能 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 之,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 外,靡不随手而应,始信法有尽,而 用法者之巧无尽也。成案甚多,医之 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

恽铁樵:“ 恽铁樵:“我国汗牛充 栋之医书,其真实价值 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 论多空谈药效乃事实。 故选刻医案乃现在切要 之图. 之图.”

但寒不热,便溏脉细,肢体面 但寒不热,便溏脉细, 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 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惟舌红无 此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 苔,此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 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附桂八味丸加鹿角霜、党参、 附桂八味丸加鹿角霜、党参、 冬术 (《王旭高 医案》 医案》)

二、加深对中医药理法方药的理解。

郑某,吐血盈碗,孟英诊之。右关 洪滑,自汗口渴,稍一动摇,血即上 溢,人皆虑其脱,意欲补之。孟英曰: 如脱,唯我是问。与白虎汤加西洋参、 大黄炭,一剂霍然。 《王孟英 医案》 医案》

三、有助于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医案 蕴含着名医学术思想和经验可供借鉴。
秦,久有胃痛,更加劳力,致络中血淤。经气 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医药或攻里,或攻 表,置病不理,宜乎无效,形廋清减,用缓逐其 表,置病不理,宜乎无效,形廋 淤一法。 蜣螂虫炙一两、蛰虫炙一两、五灵脂炒一两、 桃仁二两、川桂枝尖生五钱、蜀漆炒黑三钱、用 老韭根白捣汁泛丸。每服二钱,滚水下。 《临证指医案》 临证指医案》

周学海:“ 周学海:“每家医案中必有一生 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荟众家 之所长矣! 之所长矣!” 姜春华教授:“ 姜春华教授:“我们学习每家 医案,都能收到或多或少的养料, 如王孟英的养阴疗法,薛立斋的平 淡疗法,吴鞠通的用药剧重,在临 床上各有用处。 《 名老中医成才之路》

四、有助于中医开展科研。 有助于中医开展科研。
科技部“十五” 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 学术思想报告 临证思辨特点报告 临床经验报告 回顾性研究 选100——150份医案 100——150份医案 前瞻性研究 选100——150份医案 100——150份医案 从医案中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名老中 医学术思想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五、医案是中医教学及 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 内容

六、医案学习是掌握中医窍门、 登堂入室的钥匙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不堪为司命。往往有证即识矣,确立 不出好法者,或法即立矣,却用不出至当不易好 方者,此为学业不全。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 要,若法与方只在平日看书多记,如学者记诵之 功。至于识证,须多叁古圣先贤之精义,由博返 约,临证方能有卓然定见。······ 约,临证方能有卓然定见。······ 今观此案,其识 证如若洞垣。 《临证指南医案》

七、文笔秀美的案语可以丰富中医词汇, 有助于提高古汉语水平。
方氏女,久患泄泻脘痛,间兼齿痛,汛事不 调,极其畏热,治不能愈。上年初夏,所亲崔 映溪为延孟英诊之。体丰脉不甚显,而隐隐然 弦且滑焉。曰:此肝强痰盛耳。然病根深痼, 不可再行妄补。渠母云:溏泻十余年,本元虚 极,广服培补,尚无寸效。再攻其病,其不可 虞?孟英曰:非然也。今之医者,每以漫无着 落之虚字,括尽天下一切之病,动手则补。举 国如狂,目击心伤,可胜浩叹!且所谓虚者, 不外乎阴与阳也。今肌肉不瘦,冬不知寒

是阴虚乎?抑阳虚乎?只因久泻,遂不察其 脉证,而佥疑为虚寒之病矣。须知痰之为 病最顽且幻,益以风阳,性尤善变。治必 先去其病,而后补其虚,不为晚也。否则 养痈为患,不但徒费叁药耳。母之不信, 遍访医疗,千方一律,无非补药。至今秋 项下起一痰核,黄某敷之使平,更以大剂 温补。连投百日,忽吐泻胶痰斗余而亡。

《王孟英医案》

八、医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 好素质的催化剂。

第二章 第一节 汉西晋)

医案源流(发展史) 萌芽时期(先秦至两

1、《内经》、《难经》、《神农本草 经》、《伤寒杂病论》问世,为撰写医案 提供必备条件。 2、周代的规章制度促进医案的发展 《 周礼·天官冢宰》:“民死则各书其所以而 入于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致其 食十全为上,…… 十失四为下”。

3、散见于经、史、文、哲之类著作中、 原始简单与医话、医事混为一体。

第二节 酝酿时期(晋唐——宋元) 1、中医从基础到临床取得很大发展。 阐发经义 分化学科 搜集有效方药 2、北宋太医局兼司医学教育,令学生 记录诊疗过程和结果。 3、1119年刊行《小儿药证直诀》三 卷 作者钱乙,中卷载儿科验案23则, 开以论附案之先河。

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以方类案、以 案引论。 元·朱震亨著《局方发挥》、 《格致余论》边论边案 ★以附录于医论类著作为基本 形式,开始与医事医话分家,记 载内容也趋详细。 。

第三节 初创时期(明代) 1、对中医医案的书写提出基本要求。 韩懋《韩氏医通》:“望、闻、问、 切、论、治六法必书”。 吴昆《脉语》倡导书写医案应当包括 七大部分35个项目的内容。 2、中医医案著作30余部。 《石山医案》、《程元仲医案》 、《两 部医案》

3 、创造性的编纂出医案巨著《名医类案》。 、创造性的编纂出医案巨著《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已成为中医文献中的一个特 定的文体。

第四节

形成时期(清初至民国)

1、中医医案的书写格式基本完备且风格各 异 ①书写格式: ①书写格式: 《柳选四家医案》实录 柳选四家医案》 式医案的代表著,《洄溪医案》多属回忆式 医案。 ②书写风格:余昌《寓意草》 ②书写风格:余昌《寓意草》 马元仪 《印机草》 印机草》

2、中医医案著作的数量丰富且类型 悉备。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1959年,200余种之多。个人类、 1959年,200余种之多。个人类、 合编类、合刊类 ①个人医案大量涌现 ②实录医案逐渐盛行 ③医案汇编不拘一格

3、中医医案研究日趋活跃 ①《续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临 证指南医案》问世,盛名遍及医林 魏之琇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1779年 345门,5000则,选案浩富,所附按 345门,5000则,选案浩富,所附按 语,引申发挥,启人心思 余震《古今医案按》1787年 选录古今名 医60余家验案,加按语530余条。选择简验, 60余家验案,加按语530余条。选择简验, 论说精透,可谓医林奎臬。 华岫云等《临证指南医案》,析理精湛, 按语明达,风行海内。“ 按语明达,风行海内。“近来习医者案头, 无不置一叶氏医案” 无不置一叶氏医案”。

②对医案的研究方法多样化 别具一格的疏证,注释类案著。 《 柳选四家医案》影响甚大, 柳选四家医案》 “以发明其用意之所在”。 以发明其用意之所在” 理解名医的思路 学习名医的经验 体会知常达变的方法

4、中医医案的教材编写与课程开设 华北国医学院 《医案讲义》 医案讲义》

第五节

发展时期(建国以后)

1、中医医案书写的规范化。 2、中医医案课程的普遍开设。 3、中医医案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五节

发展时期(建国以后)

1、中医医案书写的规范化。 2、中医医案课程的普遍开设。 3、中医医案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三章
第一节

医案书写法体例
实录式医案

医家诊病时当场留下的诊疗记录,也称“脉 案”。脉案常常直接写在处方笺上。它的前 半部分是案语,概括病人就诊时的症状、患 病经过、引发原因,及分析病机,提出诊断, 列出治法等。后半部分为处方的具体内容。 这部分除了药物的名称和用量外,往往还注 明药物的炮制及煎服法等。

第一类:仅列主症,或脉象,或舌象, 不及其余

案例1 【案例1】邵师母,苦腹胀。 膈下逐瘀汤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 集·先师范文虎临床经验简介》)

【案例2】左寸数 案例2 熟地 麦冬 天冬 甜北沙参 茯神

霍斛

(《未刻本叶氏医案》)

【案例3】舌苔浊腻 案例3 茵陈 半夏 厚朴 滑石 杏仁 桔白 (《未刻本叶氏医案》)

第二类:仅点明辨证结果或治疗大法, 其余皆略

【案例1】 唐曹氏。寒哮。半硫丸每日 案例1 十五粒,分三次吞服。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集·先 师范文虎临床经验简介》)

【案例2】 郁,五十。风郁头疼。 案例2 鲜荷叶 苦丁茶 淡黄芩 黑山 栀 连翘 蔓荆子 木通 白芷 (《临证指南医案·头痛》) 案例3 【案例3】 温经疏肝主之。 陈阿胶 炒白芍 制香附 牡丹皮 茺 蔚子 炒艾绒 炒归须 广陈皮 川楝子

(《竹翰山人医案·调经》)

第三类:只谈病因、病机和治法,略于 病史、症状和脉舌

【案例1】董左预拟方,养正气,清余邪, 案例1 虚实两相顾盼,偏胜不致为害。 吉林参须 甘草 桑叶 茯神 冬瓜子 桔红 扁豆 绿豆 扁石斛 苡仁 杏仁 竹茹

(《金氏门诊案》)

【案例2】肝阳盛,肝阴虚,吸引及 案例2 肝阳盛,肝阴虚, 肾亦伤矣。益肝体,损肝用, 肾,肾亦伤矣。益肝体,损肝用,滋养 肾阴,俾水木相荣,病当自愈。 肾阴,俾水木相荣,病当自愈。 生地 白芍 小蓟 赤芍 当归 血余 丹皮 阿胶 白茅根 (《柳选四家医案·静香楼医案上卷》) 柳选四家医案·静香楼医案上卷》

第四类:以分析病因、病机为主,在分 析病因病机时顺便带出脉症,然后确立治法 及处方。 案例1 【案例1】徐先生。精气神者,人之三宝 也。论先天之生化,则精生气,气生神;论后 天之运用,则神役气,气役精。人身五脏,各 有所藏。心藏神,肾藏精,精藏于肾而主于心。 心君泰然,肾精不动,是为平人。尊体气阴两 亏,坎离失济。心虚易动,肾虚不藏,神动于 中,精驰于下,此梦遗旧恙所由起也。递进膏 滋,遗泄渐减,药能应手,未始无功。

惟是补牢已晚,亡羊难复;久遗之后,肾阴大伤。 肾者主骨,骨中有髓,肾之精也。腰为肾之外候, 脊乃肾之道路。肾精走失,骨髓空虚,脊痛腰酸, 在所必见。肝为乙木,中寄阳魂;胆为甲木,内含 相火。肾火既亏,岂能涵木?木失所养,水走火飞, 相火不能潜藏,肝阳易于上亢。清空不空,则为头 眩;清窍阻塞,则为耳鸣。阴虚于下,火浮于上, 上实下虚亦势所必然矣。症势各类,治本一途;挈 要提纲,补精为重。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 治病必求其本也;壮水以涵其木,滋阴以潜其阳, 子虚补母乃古法也。仍有宗前意,再订新方。

补气安神,育阴固摄,仿乙癸同源之治,为坎离 固济之谋,复入血肉有情,填益精髓,复元精之 走失,补奇脉之空虚,为日就月将之功,作一劳 永逸之计。是否有当,即正高明。 台参须一两五钱 潞党参三两 大熟地六两(砂仁拌) 炙绵芪四两 炒淮药二 两 朱茯神三两 酸枣仁三两 炙远肉一两 清炙草六钱 明天冬二两 大麦冬二两 厚杜 仲三两(盐水炒)

桑椹子三两 制首乌四两 广陈皮一两 仙半夏二两 北秫米三两(炒,包) 宁 子淡四两 煅牡蛎四两 紫贝齿四两 紫石英三两 胡桃肉二十枚(盐水炒,去 紫衣) 五味子六钱 金樱子一两(包) 剪芡实三两 川黄柏一两 熟女贞二两 猪脊髓二十条(酒洗) 红枣四两 鳔胶二 两(熔化收膏)

上药煎四次,取浓汁,加龟版胶四两,清 阿胶四两,均用陈酒炖烊,再将鳔胶和入白文 冰半斤,熔化收成膏。每早晚各服两匙均用开 水化服。如遇伤风,停滞等症,暂缓再服可也。 (《丁甘仁医案 ·膏方》)

第五类:病因、病机、病史、 症状、诊断、治法等交融一体,夹 叙夹议,互为阐发。

【案例1】 邵左。冬令过温,少阴之热循 案例1 经而发,喉痛数日,热虽不甚,今交戌亥时, 肢节筋脉忽作牵掣两次,而无表邪见症。夫少 阴属肾,内藏相火;相火寄于肝胆,胆为少阳 而属火;木火动则风生,风煽则火炽,经云一 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即风水相合之意。今肢 节掣引,少阳之风从内而鼓,诚恐火势因之暴 炽,胡可再投表散,以张其焰?惟有甘凉镇润, 为合古人治法。 细生地 大麦冬 白蒺藜 桑叶 生甘草 大白芍 元参肉 黑山 栀 钩钩

二诊: 二诊:投剂后喉痛大定,筋脉牵掣亦未复作, 饮食自调。诚以火风从内而发,镇之则风平,润之 则火熄。火与风合,其来也勃然;火与风分,其去 也倏然。脉形沉弱,面青黄。《脉经》谓营气不足 面色青,卫气不足面色黄。肝为营之源,肾为卫之 本,平日肝肾之不足,略见一斑。仍从前法出入。 细生地 豆衣 粉丹皮 元参 甘草 大麦冬 菊花 大白芍 钩钩

三诊: 三诊:喉痛既平数日,忽于戌亥之交,梦在 凉月中行,陡然惊寤,肢体又作震战。夫阳气藏 于阴中,阴气敛之,则阳方静谧。戌亥为至阴之 际,少阴之敛藏不固,则阳气从阴中勃然而出。 经谓肾之变动为栗者,此也。拟大剂育阴,以助 蛰藏之令。 大生地 怀牛膝 云茯神 大麦冬 钩钩 豆衣 白蒺藜 东白芍 元参肉

四诊: 四诊:投剂之后,震战以次渐平,肾之变 动为栗,经训确然无疑。夫肾何至于变动哉?良 由冬令过温,少阴不主潜藏,阴中之火从而升动。 阴火者,犹雷电之火也。故其发也,作为战栗之 状。药既应手,自宜叠进,以期阴平阳秘。 大生地 东白芍 云茯神 金石 斛 怀山药 怀牛膝 大麦冬 钩 钩 (《张聿青 医案·咽喉》)

第六类:先概括性地阐明病机,后叙述症状, 脉舌,再提出治疗意见与处方。 【案例1】 肝阳因劳而化风,脾阴因滞 案例1 生痰;风痰相搏,上攻旁溢,是以昏运体痛等症 见也。兹口腻不食,右关微滑。当先和养胃气, 蠲除痰饮,胃健能食,然后培养阴气,未为晚也。 半夏 秫米 麦冬 橘红 茯苓 《柳选四家医案,静香楼医案四卷》

【案例2】 颜,三四。操持思虑,心营受 案例2 三四。操持思虑, 加以劳力泄气,痰带出血。脉形虚小, 病,加以劳力泄气,痰带出血。脉形虚小,右 部带弦。拟用归脾汤减桂圆,木香,白术, 部带弦。拟用归脾汤减桂圆,木香,白术,加 炒白芍,炒麦冬。 炒白芍,炒麦冬。 劳心营液既耗,气分之热自灼。 又:劳心营液既耗,气分之热自灼。手 足心热,咽干烦渴。多是精液之损, 足心热,咽干烦渴。多是精液之损,非有余客 前议归脾加减,乃子母同治法。 热。前议归脾加减,乃子母同治法。今以滋清 制亢之剂,理心之用,以复五液。 制亢之剂,理心之用,以复五液。 人参 生地 天冬 麦冬 丹参 茯神 灯心 竹叶心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 《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

第七类:先列证,因,脉,治, 方药各项,然后针对诊治过程中的重 点,难点,疑点,自设问答,提要钩 玄,答疑解惑。

【案例1】:常六世兄,面红目赤,身热不扬, 案例1 呓语欲狂,瘛纵不定,七日眼不能合,足冷, 舌白而滑,小便涓滴俱无。服清暑凉剂,烦 躁愈增,汗不能出。脉象浮洪,重按不能应 指。此盛暑房后贪凉所治,已现拒阳征象; 恐其阳越而脱,急用温下脱汗法。 大熟地一两 炒干姜三钱 制 附子一钱五分 茯神三钱 车前子一钱五 分 和入童便一小杯,冰水调匀凉服。

又:昨服理阴煎加减,至二鼓竟得安睡, 周身微汗,神志少清,自述头痛如烙,口渴索 饮,体炽热,胸胀。脉形已敛,右关独见洪实。 舌苔黄厚而干。此阴寒既去,暑湿夹食之症已 现。急用凉膈散加减。 连翘三钱 生军三钱 炒栀子三钱 黄芩一钱五粉 生石膏五分 枳实一钱 槟榔 两钱 飞滑石三钱 薄荷五分 竹叶十片 二剂。先服一剂,得便即止后剂。

又:昨进初剂,脘中微痛,气欲下行,虽未 即便,头痛身热顿止。二进后一时许,腹中大痛, 二便齐下,多而且畅。胸宽思食,进粥一盂。倦 怠欲睡,晨醒汗出周遍。病已豁然,但觉神弱倦 甚。脉平而软 ,自应少扶正气。 人参一钱(另煎冲) 大麦冬一钱五分 栝楼皮二钱(米炒) 炒生地三钱 白扁豆三 钱 茯苓三钱 炒薏米三钱 橘白五分 炙 甘草五分 五剂后可停煎剂,饮食清淡自安。

问:此症状如中暑,凶险已极,诸医剂用清凉, 亦是无伐天和之意。今独以附子理阴得效,随 又用凉膈通腑而愈,何也?曰:轻年好内之人, 盛暑最多阴症。彼自恃强壮,毫无顾忌,日间 饮酒食炙,胃中湿热已聚;加以入房之后,恶 热露宿,故见此症。又复饮以凉剂,正是雪上 加霜。虽在盛暑,脉洪而软,舌白而滑,足冷 无汗,格阳之势已现,非姜附利阴不可。然佐 以童便,引之直下,和以冰水防其拒格,即冷 香饮子意也。迨阴寒既消,暑湿夹食之症方出。

北人内燥,若不即用凉膈扫荡,又恐邪热劫津, 致变他症。仍防病重药轻,二剂继进,所谓兵 贵神速也。病去既速,正气尚不大伤,只需人 参养胃加减,调之足矣。至于甫用理阴,即改 凉膈,似乎自相矛盾,不知随机应变,古人此 法甚多,余不过依样葫芦而已。若徒执一不变, 以自护其两歧之迹,竟至误人身命,其罪可胜 道欤?愿明眼者识之。

(《吴门治验录》卷二)

第八类:先记述症状、病情经过和就诊时的 脉象和舌象,然后分析病因、病机,最后下诊断, 列治法,出方药。

【案例1】:徐孩,发热六天,汗泄不畅, 案例1 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咬牙嚼齿,时时抽 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筋纹色紫, 已达气关。前医叠进羚羊、石斛、钩藤等,病 情加剧。良由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

阻肺胃,肃降之令不行,阳明之热内炽,太 阴之温不解。有似痉厥,实非痉厥,即马脾 风之重症,徒治厥阴无益也。当此危急之秋, 非大将不能去大敌。拟麻杏石甘汤加减,冀 挽回于什一。 麻黄一钱 杏仁三钱 甘草 一钱 石膏三钱 象贝三钱 天竺黄 二钱 郁金一钱 鲜竹叶三十张 竹沥五钱(冲) 活芦根一两(去节)

二诊:昨投麻杏石甘汤加减,发热较轻, 二诊: 咬牙嚼齿抽搐均定,佳兆也。惟咳嗽气逆,喉 中尚有痰声,脉滑数,筋纹缩退,口干欲饮, 小溲短赤。风温痰热,交阻肺胃,一时未 易清彻,仍击鼓再进。 麻黄一钱 杏仁三钱 甘 草一钱 石膏三钱 象贝三钱 广郁金 一钱 天竺黄二钱 兜铃钱半 冬 瓜子三钱 淡竹茹五钱(冲) 活芦根二两 (去节)

三诊: 三诊:两进麻杏石甘汤以来,身热减,气 急平,嚼齿抽搐亦平。惟咳嗽痰多,口干欲饮, 小溲短赤,大便微溏色黄。风温已得外解,痰 热亦有下行之势,脉仍滑数,余焰留恋。然质 体稚,毋使过之,今宜制小其剂。 净蝉衣八分 川象贝各钱半 金 银花三钱 冬桑叶三钱 通草八分 杏仁三 钱 炙远志五分 连翘钱半 花粉三 钱 兜铃钱半 冬瓜子三钱 活芦根一 两(去节) 荸荠汁一酒杯(冲) (《丁甘仁医案·风温》)

第九类

骈文歌体式

张。温邪两候不解,脉形洪大 中空。神昏蒙而如醉,舌淡红而 无苔。与汤亦不却,不与亦不讨。 呓语如呢喃,叮咛重复道。昨日 用芳开,神情略觉好。然凭症而 用芳开,神情 论之,乃津枯而液燥。是必甘寒 润燥生津液,俾得气化津回方吉 保。

大生地 鲜石斛 沙参 茯苓 麦冬 羚羊角 鲜生地 天竺黄 甘蔗 汁 芦根尖 渊按:案语清华,方法简洁,非学 识兼到者不能。 (《王旭高医案·温邪》)

第二节 追忆式医案 又称笔记体医案) (又称笔记体医案)

一、过程式
【案例1】 案例1

丹溪治一人,六月投渊取鱼, 至秋深雨凉,半夜小腹痛甚,大汗, 脉沉弦细实,重取如循刀责责然。与 大承气汤,微利痛止。仍连日于申酉 时复痛,坚硬不可近。每与前药,得 微利,痛暂止。

于前药加桃仁泥, 于前药加桃仁泥,下紫黑血升 痛亦止。脉虽稍减, 余,痛亦止。脉虽稍减,而责 责然犹在。又以前药加川附子, 责然犹在。又以前药加川附子, 下大便五行, 下大便五行,有紫黑血如破絮 者二升有余。又伤食,于酉时 者二升有余。又伤食, 复痛在脐腹间。脉和。 复痛在脐腹间。脉和。与小建 中汤,一服而愈。 中汤,一服而愈。

(《古今医案按·腹痛》) 古今医案按·腹痛》

二、夹议式
【案例1】 案例1

予在苕溪,治一水肿者,腹水,身 肿,久服八正散、琥珀散、五子、五 皮之类,小便仍淋漓,痛苦万状。予 曰:此虽虚证,然水不行则肿不消, 肿不消则正气焉能平复? 肿不消则正气焉能平复? 时值夏月, 予不敢用麻黄,恐阳脱而汗漏不止。 至天明,不意小水复来,不及下床, 是以被褥又如是也。

以苏叶、防风、杏子三味, 以苏叶、防风、杏子三味,各 等分,令煎汤温服,覆取微汗, 等分,令煎汤温服,覆取微汗, 而水即利矣。次日至病者之室, 而水即利矣。次日至病者之室, 床之上下,若倾数桶水者, 床之上下,若倾数桶水者,被 褥帏薄,无不湿透。病者云: 褥帏薄,无不湿透。病者云: 昨服药后,不待取汗, 昨服药后,不待取汗,而小水 如汗,不及至溺桶,而坐于床 如汗,不及至溺桶, 上行之,是以床下如此也。 上行之,是以床下如此也。

今腹满、肿胀俱消,痛楚尽 今腹满、肿胀俱消, 深感神功之救我。予曰: 解,深感神功之救我。予曰: 未也。此急则治其标耳! 未也。此急则治其标耳! 子 之病因火土伤败,以致水泛, 之病因火土伤败,以致水泛, 乃久虚之证也。 乃久虚之证也。火即人之元 必待脾气、元气复, 气,必待脾气、元气复,而 后可保其万全。

予即写一六君子方去甘草,加苍术、 厚朴、炮姜、熟附子,每日令浓煎 温服;即以此方令合丸药料,每日 巳未时服之,即止其汤药。半载后, 病者之兄,备土物来谢曰:吾弟已 全愈矣。予曰:如此之证,水虽行 而正气不复,后仍肿胀而死者比比。 此命不应绝,非予之功也。

虽然邪之所凑,其正必虚, 虽然邪之所凑,其正必虚,若初肿 之时,行去其水,正气易于平复; 之时,行去其水,正气易于平复; 医者不知发汗行水之法, 医者不知发汗行水之法,惟以疏利 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 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 犹以邻国为壑耳!如久服疏利之药, 犹以邻国为壑耳!如久服疏利之药, 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 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则火土渐 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灭,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吕山堂类辩· (《吕山堂类辩·发 汗利水辩》 汗利水辩》)

三、问答式
【案例1】 案例1

问曰:一友久患伤寒之后,僵卧不 问曰:一友久患伤寒之后, 起即晕去,日间微寒微热, 起,起即晕去,日间微寒微热,夜 间烦躁不安寐,饥饱莫辨, 间烦躁不安寐,饥饱莫辨,寒温不 呼牛则牛,呼马则马, 适,呼牛则牛,呼马则马,如醉如 不知所以,淹淹一月矣。 痴,不知所以,淹淹一月矣。子用 滚痰丸二两,下黑粪如胶者数升而 滚痰丸二两, 请言其详。 愈,请言其详。

答曰:病有可知有不可知者,须细 答曰:病有可知有不可知者, 心体察,问其平日性情喜好, 心体察,问其平日性情喜好,时日 久暂,其难其慎, 久暂,其难其慎,知病之真而后药 不误也。此人年止二十余, 之,不误也。此人年止二十余,初 诊视时,见唇红面白, 肌肉不瘦, 诊视时,见唇红面白, 肌肉不瘦, 似无病者。按脉则六部沉伏有力, 似无病者。按脉则六部沉伏有力, 此亦病后之脉,无足怪也。 此亦病后之脉,无足怪也。询其所 服何药,彼言伤寒所服发散、清利, 服何药,彼言伤寒所服发散、清利, 难以尽述。 难以尽述。

伤寒后又一月矣,因其头痛为虚, 伤寒后又一月矣,因其头痛为虚, 用补中益气汤,诸病如是; 用补中益气汤,诸病如是;因其寒 热似疟,而用小柴胡汤和解, 热似疟,而用小柴胡汤和解,病亦 如是;亦有因烦躁而用安神者, 如是;亦有因烦躁而用安神者,有 因不食而用消导者,亦复如是。 因不食而用消导者,亦复如是。诸 医束手无措。,强予药之。予曰: 。,强予药之 医束手无措。,强予药之。予曰: 不知其病而用药,是欲入而闭之门, 不知其病而用药,是欲入而闭之门, 容思之。明日又复诊视, 容思之。明日又复诊视,见席上糖 品甚多,时时咽嚼, 品甚多,时时咽嚼,因问其性之所 喜。

彼云惟喜甘甜及灸煿 彼云惟喜甘甜及灸煿、糯米之物。观 其症,察其脉,问其食物,详其药饵, 必是痰郁症也。宜用滚痰丸,下之即 愈。主人谓其久病不食,头晕体弱, 不敢轻用。予曰:凡病之不可名状者 为痰。《脉经》云,( 为痰。《脉经》云,(脉)沉伏有力者 属痰。此伤寒余邪未尽,宿食未行, 加之糖品之类频频不辍,以致瘀浊顽 痰结固不通。

故曰积滞不去,则新血不生,所 故曰积滞不去,则新血不生, 以淹淹僵卧而不愈也。 以淹淹僵卧而不愈也。况大便半 月未解,郁痰必真,用之无疑。 月未解,郁痰必真,用之无疑。 即以滚痰丸五钱,碾末灌之, 即以滚痰丸五钱,碾末灌之,微 行黑粪,未畅也;又用五钱催之, 行黑粪,未畅也;又用五钱催之, 大下黑痰如胶者数升,即自起居, 大下黑痰如胶者数升,即自起居, 头亦不晕。次早服四钱, 头亦不晕。次早服四钱,

所下皆黑黄粪耳,神气大爽, 所下皆黑黄粪耳,神气大爽,屡求 食矣。下午再服三钱, 食矣。下午再服三钱,但虚努无有 予曰:尽矣,勿过之。: 。:日以 也。予曰:尽矣,勿过之。:日以 糜粥养身,补中益气汤滋( 糜粥养身,补中益气汤滋(资)助, 不半月而气体复原。 不半月而气体复原。夫人之性命攸 若非精诚体察,胶柱鼓瑟, 关,若非精诚体察,胶柱鼓瑟,妄 意乱投,未有不误人者。 意乱投,未有不误人者。 (清抄本《问答医案》) 清抄本《问答医案》

第三节病例式医案
【案例1】 案例1

热毒赤痢案 [病者] 卢从之,所逾四 病者] 稔,体弱,住泅洲楼。 [病名] 热毒赤痢。 病名] [原因] 平时阴虚,目疾 原因] 时作,夏受暑而不觉,至秋后乃发 赤痢。

手足麻木,腹中绞痛, 手足麻木,腹中绞痛,下痢 纯赤,小便涩少。 纯赤,小便涩少。 诊断] 脉左关弦长,右手虚缓。 [诊断] 脉左关弦长,右手虚缓。脉 症合参,此暑邪与积热下陷足厥阴肝。 症合参,此暑邪与积热下陷足厥阴肝。 肝主筋,所以手足筋麻;肝主痛, 肝主筋,所以手足筋麻;肝主痛,所以 腹痛;肝藏血,肝病而失其藏血之司, 腹痛;肝藏血,肝病而失其藏血之司, 所以血痢时下。种种现象,莫非肝病。 所以血痢时下。种种现象,莫非肝病。

[症侯] 症侯]

[疗法 ] 治宜滋养肝血,清 解伏热。用阿胶、归、芍,以养 其肝血;白头翁、川连、黄柏、 黄芩、秦皮、丹皮,以清肝经之 湿热;再加金银花、生甘草;滑 石,以解暑而清热毒。

[处方] 处方] 陈阿胶钱半(烊冲) 油当 陈阿胶钱半(烊冲) 归钱半 生白芍三钱 青子芩一钱 小川连一钱川黄柏一钱. 小川连一钱川黄柏一钱.北秦皮尸 双宝花三钱‘ 钱 粉丹皮钱半 双宝花三钱‘白 头翁钱半 生甘草八分飞滑石三钱 包煎) (包煎)十每日服二剂

[效果] 效果] 三日痢减,七日诸恙悉退, 三日痢减,七日诸恙悉退, 十日其病霍然矣。 十日其病霍然矣。 廉按: 此治厥阴热痢之正法。方用《 廉按: 此治厥阴热痢之正法。方用《金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为主。 匮》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为主。因其 平日阴虚,再加归、芍养血和肝, 平日阴虚,再加归、芍养血和肝,芩、 银肃清伏热。疗法固恰当周到, 丹、滑、银肃清伏热。疗法固恰当周到, 断语亦深切病机。 断语亦深切病机。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庄虞卿医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案》)

【案例2】 案例2

腰疼 天津保安队长李雨霖,辽阳人, 年三十四岁,得腰疼证。 [病因] 公事劳心过度,数日懒 病因] 食,又勉强远出操办要筹,因得斯证。

[证候] 其疼痛时不能转, 证候] 其疼痛时不能转, 轻时则似疼非疼,绵绵不已。 轻时则似疼非疼,绵绵不已。亦恒 数日不疼,或动气或劳力时则疼剧。 数日不疼,或动气或劳力时则疼剧。 心中非常发闷。其脉左部沉弦, 心中非常发闷。其脉左部沉弦,右 部沉牢,一息四至强。 部沉牢,一息四至强。 观其从前所服之方,虽不十致, 观其从前所服之方,虽不十致, 大抵不外补肝肾,强筋骨诸药, 大抵不外补肝肾,强筋骨诸药,间 有杂似祛风药者自谓得病之初至今 已三年,服药数百剂, 已三年,服药数百剂,其疼卒未轻 减。

[诊断] 诊断]

《内经》谓通则不痛, 内经》

此证乃痛则不通也。肝肾果系虚弱, 其脉必细数.今左部沉弦,右部沉 牢,其为腰际关节经络有瘀而不通 之气无疑。拟治以利关节、通经络 之剂。· 之剂。·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当归四钱㈠ 当归四钱㈠丹参四钱 生明没药四钱 穿山甲二钱(炒捣) 生五灵脂四钱 穿山甲二钱(炒捣) 桃 仁二钱(去皮捣碎) 红花钱半” 仁二钱(去皮捣碎) 红花钱半”土鳖 虫五枚(捣碎) 广三七二钱. 轧细) 虫五枚(捣碎)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一味,先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 药共十一味,先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 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 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 送其余一半。 送其余一半。

[效果] 效果] 将药连服三剂,腰已不疼, 将药连服三剂,腰已不疼,心 亦不发闷;脉象虽有起色, 亦不发闷;脉象虽有起色,仍未复 常,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续断、生 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续断、 杭芍各三钱,连服数剂,脉已复常, 杭芍各三钱,连服数剂,脉已复常, 自此病遂除根。 自此病遂除根。

第五章 医案学习 第一节 医案学习目的

第二节、 第二节、医案学习要点 一、把握辨证之关键要点

一、追忆式
【案例1】 案例1

社友韩茂远伤寒,九日以来口不 能言,目不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 众皆曰阴证。比余诊之,六脉皆无, 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 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 欲与大承气汤。

家属惶惧不敢进。余曰:吾郡 家属惶惧不敢进。余曰: 能辨是证者,惟施笠泽耳。 能辨是证者,惟施笠泽耳。延 至诊之,与余言若合符节。 至诊之,与余言若合符节。遂 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 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 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 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 何以救此垂绝之证耶? 何以救此垂绝之证耶?
(《医宗必读·卷三》) 医宗必读·卷三》

【案例2】 案例2

徐国祯伤寒六七日,身热目 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 大躁,将门扉洞启,身卧地上, 辗转不快,更求入井。一医汹 汹,急以承气与服。余诊其脉, 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日: 此用人参、附子、干姜之症。 奈何认为下症耶? 奈何认为下症耶?……

于是以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 于是以附子、干姜各五钱, 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 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服 后寒战,嗄齿有声, 后寒战,嗄齿有声,以重绵和头 覆之,缩手不肯与诊, 覆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 始著,再与前药一剂, 始著,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 而安。 而安。

(《寓意草》) 寓意草》

【案例3】 案例3
里中张君雪沂令正,三十七岁。 于乙巳年患经行腹痛,医进胶艾汤多 剂,痛乃日盛,而加以呕吐。迄今十 载,诸药备尝,迩年经至益频,痛势 益剧,满床乱滚,声彻比邻。乞余诊 之;脉弦滑而数,日:巅痛口渴乎? 之;脉弦滑而数,日:巅痛口渴乎? 带多腰痛乎?汛色紫黑乎? 带多腰痛乎?汛色紫黑乎?病者惊以为 神,惨容为之一展。

余谓雪沂曰:此证不但温燥腻补不可用, 余谓雪沂曰:此证不但温燥腻补不可用, 即四物汤亦在禁例,宜乎遍访女科,而 即四物汤亦在禁例,宜乎遍访女科, 竟无一效也。与芩、连、栀、胆、茹、 竟无一效也。与芩、 柏、蒿、薇、乌鲷、茅根、藕为剂。服 乌鲷、茅根、藕为剂。 至下月经行,即不吐· 痛亦大减。 至下月经行,即不吐·,痛亦大减。此 等药服逾半载,各恙悉蠲。 等药服逾半载,各恙悉蠲。

(《王盂英医案》) 王盂英医案》

【案例4】 案例4 毛履和之子介堂,暑病热极, 大汗不止,脉微肢冷,面赤气短, 医者仍作热证治。余日:此即刻亡 阳矣,怠进参附以回其阳。其祖有 难色。余日:辱在相好,故不忍坐 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 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

死则愿甘偿命。方勉饮之,一剂而汗止, 死则愿甘偿命。方勉饮之,一剂而汗止, 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 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同 东山许心一之孙伦玉,病形无异, 时,东山许心一之孙伦玉,病形无异, 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 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其外舅席 际飞笃信余,力主之,亦一剂而复, 际飞笃信余,力主之,亦一剂而复,但 此证乃热病所变· 因热甚汗出而阳亡, 此证乃热病所变·,因热甚汗出而阳亡, 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 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 热证,误用即死,死者甚多,伤心惨目。 热证,误用即死,死者甚多,伤心惨目。 此等方非有实见不可试也。 此等方非有实见不可试也。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

【案例6】 案例6

荔翁尊堂,年届六旬。 初发寒热,疏散不解。越日 头颅红肿,渐及面目颐颊, 舌焦口渴,发热脉数。予视 之曰:“ 之曰:“此大头时疫证也, 东垣普济消毒饮最妙。

翁云:·“家慈向患肠风 家慈向患肠风, 翁云:·“家慈向患肠风,体 质素弱,苦寒之剂恐难胜耳。 质素弱,苦寒之剂恐难胜耳。” 予曰: 有病当之不害。 予曰:“有病当之不害。若恐 药峻,方内不用黄连亦可。 药峻,方内不用黄连亦可。” 市药煎熟,仅饮一杯, 市药煎熟,仅饮一杯,旋复吐 病人自觉喉冷,吸气如冰, 出。病人自觉喉冷,吸气如冰, 以袖掩口始快。众见其拒药喉 以袖掩口始快。众见其拒药喉 疑药有误, 冷,疑药有误,

促予复诊,商欲更方。细审脉 促予复诊,商欲更方。 复告翁曰: 证,复告翁曰:“此正丹溪所 谓病人自觉冷者,非真冷也, 谓病人自觉冷者,非真冷也, 因热郁于内,而外反见寒象耳。 因热郁于内,而外反见寒象耳。 其饮药旋吐者,此诸逆冲上 逆冲上, 其饮药旋吐者,此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也。 皆属于火也。

如盈炉之炭,有热无焰,试 如盈炉之炭,有热无焰, 以杯水沃之,自必烟焰上腾。 以杯水沃之,自必烟焰上腾。 前治不谬,无庸迟疑。 前治不谬,无庸迟疑。令将 前药饮毕,喉冷渐除。 前药饮毕,喉冷渐除。随服 复煎,干渴更甚。 复煎,干渴更甚。头肿舌焦 如前。 如前。

荔翁着急,无所适从。予曰: 荔翁着急,无所适从。予曰:“无 病重药轻耳。再加黄连, 他,病重药轻耳。再加黄连,多服 自效。 如言服至匝旬,热退肿消, 自效。”如言服至匝旬,热退肿消, 诸恙尽释。可见寒热真假之间, 诸恙尽释。可见寒热真假之间,最 易惑人。若非细心审察, 易惑人。若非细心审察,能不为所 误耶。 误耶。
(《程杏轩医案初集》) 程杏轩医案初集》

【案例7】 案例7

休宁吴文哉。伤寒,烦 躁面赤;昏乱闷绝,时索冷 水。其弟日休,乞余决死期。 手扬足掷,难以候脉,五六 人制之,方得就诊,洪大无 伦,按之如丝。

余曰: 浮大沉小, 余曰:“浮大沉小,阴证似阳 与附子理中汤, 也。与附子理中汤,当有生 日休骇曰: 理。”日休骇曰:“医者十辈 不曰柴胡承气, 至,不曰柴胡承气,则曰竹叶 石膏,今反与热剂,乌敢乎? 石膏,今反与热剂,乌敢乎?”

余曰: 温剂犹生, 余曰:“温剂犹生,凉剂立毙 日休卜之吉, 矣!”日休卜之吉,遂用理中汤加 人参四钱、附子二钱, 人参四钱、附子二钱,煎成入井 水冷与饮。甫及一时,狂躁定矣。 水冷与饮。甫及一时,狂躁定矣。 再剂而神爽,服参至五斤而安. 再剂而神爽,服参至五斤而安. (《医宗必读》卷五) 医宗必读》卷五)

二、实录式 1.开门见山式 1.开门见山式 【案例1】 案例1 王左 灼热旬余,咽痛如裂, 舌红起裂且卷,口干不思汤饮,汗虽 畅,表热犹壮,脉沉细,两尺空豁, 烦躁面赤,肢冷囊缩,显然少阴证据, 误服阳经凉药,危险已极,计惟背城 借一,勉拟仲圣白通汤加猪胆汁一法, 以冀挽回为幸! 以冀挽回为幸!

附子二钱 细辛三分 怀牛膝一 钱 葱白三个 上肉桂五分 左 牡蛎七钱 猪胆汁一个冲入 微 温服 (《张聿青医案》) 张聿青医案》

【案例2】 案例2 气喘足冷过膝,唇口干,鼻 塞,脉虚小。下气上逆,病在 根本。勿以结痰在项,而漫用 清克也。 肾气丸三钱盐药汤送下 《尤在泾医案》 尤在泾医案》

【案例3】 案例3
圆城和尚 腹痛下利, 脉沉紧, 舌淡白。寒居七,食居三,当用辛温 酸收法。 四逆散各二钱五分 加薤白 一两五钱 五味子八分’ 姜炭一钱 五味子八分’ 五分
(《范文虎医案》) 范文虎医案》

【案例4】 案例4
水神阁神左 不大便五日,头 痛,脉滑。下之愈。 生川军一钱 火麻仁三钱 炒莱 菔子三钱 炒枳实二钱 芒硝钱半 冲
(《曹颖甫先生医案》) 曹颖甫先生医案》

【案例5】 案例5

心脉独大,口干易汗,善怒血 逆。此心阴不足,心阳独亢,宜犀 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加茅根、甘 草、山栀
(《尤在泾医案》) 尤在泾医案》

【案例6】 案例6

张康甫妇 新产患虚证, 治之者反以攻表出之;犯虚 虚之禁。今见舌胀大而色淡, 虚证一。脉洪无力,不耐重 取,虚证二。大便不通,无 气推下,

虚证三。口噤,是牙关硬,不 虚证三。口噤,是牙关硬, 能大开,非咬牙之比, 能大开,非咬牙之比,其虚证 遍体麻扎,血失濡之之权, 四。遍体麻扎,血失濡之之权, 无气以煦之,其虚五。 无气以煦之,其虚五。头痛亦 是虚阳上冲。全是虚证, 是虚阳上冲。全是虚证,而反 以攻表之剂投之,宜乎其愈医 以攻表之剂投之, 愈剧也。不得已,姑救之。 愈剧也。不得已,姑救之。

桂枝一钱五分 白芍四钱 炙甘草 二钱五分 归身三钱 生姜二钱 红枣八枚 生龙骨三钱 饴糖二匙 真阿胶二钱 (《近代中 医流派经验选集·范文虎医案》 医流派经验选集·范文虎医案》)

2.去伪存真式 2.去伪存真式
【案例2】 案例2

惊悸易泄,腰疼足软,有似虚象, 惊悸易泄,腰疼足软,有似虚象, 而实因痰火,盖脉不弱数,形不枯瘁, 而实因痰火,盖脉不弱数,形不枯瘁, 未可遽与补也。 未可遽与补也。 半夏 炙草 秫米 橘红 茯苓 竹茹 远志 石菖蒲 (《尤在泾医案》) 尤在泾医案》

【案例3】 案例3 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 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 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 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 景法治之。 景法治之。 桂枝 黄芪 白芍 茯苓 生姜 炙 草 大枣
《王旭高医案》 王旭高医案》

【案例4】 案例4
凡证于阴阳虚实疑似之间, 凡证于阴阳虚实疑似之间,最当详 此证音低神倦,似虚, 审。此证音低神倦,似虚,而便泄臭 中脘按痛,实也;肢冷脉细, 水,中脘按痛,实也;肢冷脉细,似 而小便热痛,阳也。 阴,而小便热痛,阳也。至于舌白谵 乃痰蒙火郁之征。而日暮烦躁, 语,乃痰蒙火郁之征。而日暮烦躁, 为阴虚阳盛之兆。鄙意百般怪证, 为阴虚阳盛之兆。鄙意百般怪证,多 属乎痰。痰蒙火郁,清化不解, 属乎痰。痰蒙火郁,清化不解,须从 下夺,即使正虚,而虚中夹实, 下夺,即使正虚,而虚中夹实,亦当 先治其实耳。 先治其实耳。

羚羊角 天竺黄 石菖蒲 胆星 鲜石斛 茯神 橘红 郁金 竹沥 姜汁 另滚痰丸 (《王旭高医案》) 王旭高医案》

3.先因后果式 3.先因后果式
【案例1】 案例1

苏54 向来翻胃,原可撑持, 向来翻胃,原可撑持, 秋季骤加惊忧,厥阳陡升莫制, 秋季骤加惊忧,厥阳陡升莫制, 遂废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热, 遂废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热, 呕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 呕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 阴胃汁,枯槁殆尽, 阴胃汁,枯槁殆尽,难任燥药通 关。

胃属阳土,宜凉宜润; 胃属阳土,宜凉宜润;肝为 刚脏,宜柔宜和,酸甘两济 刚脏,宜柔宜和, 其阴。 其阴。 乌梅肉 人参 鲜生地 阿胶 麦冬汁 生白芍 (《临证指南医 噎反胃门》 案·噎反胃门》)

【案例2】 案例2

暑湿热病下痢,始系赤白垢 暑湿热病下痢, 昼夜数十余次,旬日后, 腻,昼夜数十余次,旬日后,痢 虽减而纯下血矣。伤及肝肾, 虽减而纯下血矣。伤及肝肾,病 情最深,非易治者。 情最深,非易治者。姑先清热存 宗厥阴下痢之条, 阴,宗厥阴下痢之条,拟白头翁 汤合黄连阿胶汤意。 汤合黄连阿胶汤意。

白头翁三钱 秦皮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地 榆炭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荷 蒂三分 炒黄柏一钱 阿胶蛤 粉拌炒一钱五分 (《柳选四家医 案·爱庐医案》) 爱庐医案》

【案例3】 案例3 平素遗泄,肾脏早虚,调理不 平素遗泄,肾脏早虚, 感受寒浊之邪,邪即由表传里, 慎,感受寒浊之邪,邪即由表传里, 伏于少阴之部,累及太阴、 伏于少阴之部,累及太阴、阳明之 阳气窒而不化,寒浊郁而生热, 分。阳气窒而不化,寒浊郁而生热, 于是激动冲肝阳气,复动龙雷之火, 于是激动冲肝阳气,复动龙雷之火, 火动阳浮,寒浊益困, 火动阳浮,寒浊益困,甚则相引上 逆,

害乎清空,蒙乎心包,神 害乎清空,蒙乎心包, 识为之糊,头脑为之痛, 识为之糊,头脑为之痛,脐 跃不巳,脐上按硬, 跃不巳,脐上按硬,脉得空 舌苔浊厚, 浮,舌苔浊厚,口渴喜热而 不多饮等症所由来也。前师 不多饮等症所由来也。 始进疏化辛燥, 始进疏化辛燥,继进辛凉清 而头痛日剧, 泄,而头痛日剧,病愈剧而 神识愈糊, 神识愈糊,

症情日趋危殆。思之再三,勉 症情日趋危殆。思之再三, 宗徐氏阴寒头痛法中参以扶正 安神之品,未识能有生机否耶? 安神之品,未识能有生机否耶? 黑锡丹四钱( 黑锡丹四钱(分两次药汁过 服) 紫河车四钱 制半夏二钱 朱茯苓神各四钱

自注:是症实属罕见。 自注:是症实属罕见。前 师进以疏化、辛燥、 师进以疏化、辛燥、辛凉等 法皆无效益, 法皆无效益,殊不知是症既 非外感风寒;风热, 非外感风寒;风热,亦非内 之肝经风火, 之肝经风火,与平常之候岂 可同日而语耶? 可同日而语耶?投以黑锡丹再 加紫河车者; 加紫河车者;以其正虚不能 托邪外出。 托邪外出。

正气者,先后二天之精与气也, 正气者,先后二天之精与气也, 阳气虚则不能上腾蒸运, 阳气虚则不能上腾蒸运,无力以 逐寒浊于外,并不能化浊为精微, 逐寒浊于外,并不能化浊为精微, 以散布于诸脏,而阴精由此日颓, 以散布于诸脏,而阴精由此日颓, 阴精亏则不能制伏冲肝以涵阳火 于下。阳火是假,寒浊是真, 于下。阳火是假,寒浊是真,相 并相蒸,极则洋溢于上, 并相蒸,极则洋溢于上,蒙蔽于 清灵之区,浸淫于头脑之中, 清灵之区,浸淫于头脑之中,故 有如许之症。 有如许之症。

方用釜底推薪,引火归原,使离 方用釜底推薪,引火归原, 照当空,阴邪四散, 照当空,阴邪四散,复入血肉有 情之品以温补精气, 情之品以温补精气,此即是扶正 撤邪治标治本之计。是法投后, 撤邪治标治本之计。是法投后, 诸恙皆释,再服一剂,可以起床, 诸恙皆释,再服一剂,可以起床, 饮食日贪,不复服药矣。 饮食日贪,不复服药矣。 ((江阴县老中医医案选 江阴县老中医医案选· ((江阴县老中医医案选·朱莘 农医案》 农医案》)

二、治病变法 凡述医案,必择大症及疑难症,人 所不能治者数则,以立法度,以启心 思,为后学所法。—— 思,为后学所法。—— 徐灵胎

变法稍有出奇者采之,诸庸常者不 录。—— 录。—— 《名医类案》

【案例1】 案例1

左寸关搏指,心肝之阳亢, 左寸关搏指,心肝之阳亢, 右脉小紧,脾胃之虚寒。 右脉小紧,脾胃之虚寒。是以腹 中常痛,而大便不实也。 中常痛,而大便不实也。病延四 身虽微热,是属虚阳外越, 月,身虽微热,是属虚阳外越, 近增口舌碎痛,亦属虚火上炎, 近增口舌碎痛,亦属虚火上炎, 津液消灼,劳损何疑? 津液消灼,劳损何疑?

今商治法,当以温中为主, 今商治法,当以温中为主, 稍佐清上,俾土厚则火敛, 稍佐清上,俾土厚则火敛,金 旺则水生。古人有是论, 旺则水生。古人有是论,幸勿 为世俗拘也。 为世俗拘也。 党参 于术 茯苓 甘草 炮姜 五味子 麦冬 灯心 (《王旭高医案》) 王旭高医案》

【案例2】 案例2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 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 升齿衄。 腹内积久之沉寒也。 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 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四君子汤加益智仁 干姜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例3】 案例3

鲍44,风湿客邪留于经 44, 上下四肢流走而痛, 络,上下四肢流走而痛,邪 行触犯不拘一处,古称周痹, 行触犯不拘一处,古称周痹, 且数十年之久, 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 可效?凡新邪宜急散, 可效?凡新邪宜急散,宿邪 宜缓攻。 宜缓攻。

蜣螂虫 全蝎 地龙 穿山 甲 蜂房 川乌 麝香 乳 香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案例4】 案例4

戴 泄泻宜健脾,遗泄宜补 泄泻宜健脾, 此一定之成法也。 肾,此一定之成法也。但细审病 口疮足瘰,舌苔黄腻, 情,口疮足瘰,舌苔黄腻,脉象 带数,胃口能纳不化, 带数,胃口能纳不化,此必脾脏 有蕴湿蒸郁,外及于胃, 有蕴湿蒸郁,外及于胃,故久泄 不止;内外相结,故遗泄时作。 不止;内外相结,故遗泄时作。 用药之法,当就脾脏清泄湿热, 用药之法,当就脾脏清泄湿热, 遽投补剂,转恐助邪。 遽投补剂,转恐助邪。

于术 黄柏(酒炒) 小茅术 黄柏(酒炒) 砂仁(盐水炒) 广陈皮, 砂仁(盐水炒) 茵陈 广陈皮, 苡仁 生甘草 豆卷 枳实 炙鸡金 荷叶 另刘松石猪肚 丸

(《柳宝诒医案》) 柳宝诒医案》

【案例5】 案例5

脾肾两虚,而湿热甚, 脾肾两虚,而湿热甚, 虽腰疼梦泄,自汗盗汗, 虽腰疼梦泄,自汗盗汗,而 口腻味甜,大便溏薄。 口腻味甜,大便溏薄。肾阴 虚而不充,脾阳困而不振。 虚而不充,脾阳困而不振。 进求治法,只可先运脾阳。 进求治法,只可先运脾阳。

茅术炒黑 干姜 熟地 山药 五味 牡蛎 党参 茯神 枣仁 浮麦 红枣

(《柳选四家医 王旭高医案》 案·王旭高医案》)

【案例6】 案例6

李 南 胃病已八年, 胃病已八年,多 作于食后三小时许,得食可稍缓, 作于食后三小时许,得食可稍缓, 曾有黑粪史。其为溃疡病, 曾有黑粪史。其为溃疡病,殆无 疑义。 疑义。 凤凰衣30g 玉蝴蝶30g 凤凰衣30g 玉蝴蝶30g 轻 马勃20g 象贝母20g 马勃20g 象贝母20g 血余炭 琥珀粉15g 15g 琥珀粉15g

共研细末,每服2g 一日 共研细末,每服2g 三次,食前服。 三次,食前服。 原注: 原注:患者经钡餐造影确诊 为复合溃疡,共服上方两料, 为复合溃疡,共服上方两料, 复查龛影消失,而告痊愈。 复查龛影消失,而告痊愈。

((章次公医案 ((章次公医案)) 章次公医案))

案例七
宁波江北岸巨贾徐祖荫,正在壮年,乙 亥仲秋,远道自沪来诊。自云:“ 亥仲秋,远道自沪来诊。自云:“在海上 经营棉纱事业,行情变化,早晚莫测,操 劳忧虑,心神交瘁,久之,酿成失眠,往 往终宵不能合目。西药疗治,可取眠数小 时,然梦魂颠倒,过后益增疲乏。今岁入 夏以来,失眠变本加厉,历经医治罔效。 自八月十四日起至今已达三夜,还未入睡, 头脑懵懵

,衣不知热,食不知味,幸先生诊 之。” 之。”余视徐君,面虽晃白,而神 采飞扬,谈笑自若,又目隐隐现红 丝。脉之,两关均延长,舌边有青 纹。笑谓徐君曰:前医用药,得毋 一派归脾、天王补心、酸枣仁汤等 益血安神之剂乎?彼非是药不用, 尔非是药不服,迎合富贵人家心里, 古今同慨!

察子之疾,形气有余,脉气亦有余, 何可犯实实之戒?仲圣对失眠之实证, 未出治法,唯有王清任氏制血府逐瘀 汤一方,深合盛者责之之义。盖诸种 疾病,不涉乎气,即因乎血, 而血气 之虚实,可以从脉舌得之。徐君壮年, 血气方盛,两关脉弦长,舌边有青纹, 可知是瘀结为患。

血府逐淤汤中,桃仁、红花当归、 川芎、牛膝,均散瘀活血之品,佐以 四逆散与生地,解郁行气,取气行则 血行之意 ,符合《内经》”疏其血气, ,符合《内经》 令其条达,而至和平“ 令其条达,而至和平“之旨,原方有 桔梗,余之经验,去桔梗加三七,更 增逐瘀之力。

处方: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 三钱,川芎三钱,怀牛膝三钱,参三 七三钱,大生地三钱,柴胡二钱,京 赤芍三钱,炒枳壳二钱,炙甘草一钱。 一服后,即夜卧帖然。连服十五剂, 未见再发,乃回沪。 后此二月,徐君复来诊治,言旬日 来又苦失眠,但不若前此之深。余察 其脉,两关仍弦,依然实证也。因有 头痛目赤、胁胀等肝火上炎征象,改 用龙胆泻肝汤。

处方:黄芩三钱,龙胆草一钱半,生地 三钱,泽泻三钱,车前子三钱,生甘 草一钱,柴胡二钱,黑山栀三钱,当 归二钱,木通三钱。上方共服五剂而 夜眠全安,肝火上炎征象亦除。按柯 韵伯云:“ 韵伯云:“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不 得睡。” 得睡。”盖平人夜卧,魂归于肝,今 木火升腾,则不能藏其阳婚,以故不 寝,用龙胆泻肝汤泻其龙雷之火,卧 自宁矣 《范文虎医案》 范文虎医案》

三、古方运用
【案例1】 案例1

某 内损虚症,经年不复,色 内损虚症,经年不复, 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 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 纳谷不肯充养肌肉,法当建立中宫, 纳谷不肯充养肌肉,法当建立中宫, 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止嗽, 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止嗽,嗽不能 必致胃败减食致剧。 止,必致胃败减食致剧。 黄芪建中汤去姜

【案例2】 案例2

某 由阴损及乎阳, 由阴损及乎阳, 寒热互起,当调营卫。 寒热互起,当调营卫。 黄芪建中汤去 姜糖

【案例3】 案例3

吕 脉左细,右空搏, 脉左细,右空搏, 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 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 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亦溏, 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亦溏, 寒凉滋润,未能治嗽。 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 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 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 及胃,皆属难治之例。 及胃,皆属难治之例。

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 自云背寒忽热。 营肺卫,仲景所云: 营肺卫,仲景所云:元 气受损,甘药调之。 气受损,甘药调之。二 十日议建中法。 十日议建中法。 黄芪建中去姜

【案例4】 案例4

任 56 劳力伤阳, 劳力伤阳,自春 至夏病加,烦倦,神赢,不食, 至夏病加,烦倦,神赢,不食, 岂是嗽药可医? 内经》 岂是嗽药可医? 《内经》有“劳 者温之’’之训, ’’之训 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 气之方,堪为定法。 气之方,堪为定法。 归芪建中汤

【案例5】 案例5

冯 碗 产后两月,汗 产后两月, 出身痛。 出身痛。 归芪建中汤

【案例6】 案例6
李 34 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 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 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 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此阳微卫 外邪易触,而浊阴夹饮上犯。 薄,外邪易触,而浊阴夹饮上犯。议 和营卫,兼护其阳。 和营卫,兼护其阳。 黄芪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 黄芪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茯苓

(以上均见《临证指南医案》) 以上均见《临证指南医案》

1、叶天士擅用黄芪建中汤理虚 2、用于:形廋神倦、时寒时热、自汗、 、用于:形廋 畏风、背寒、咳嗽、食减、色白、脉虚 细或空大等症 病机:肺脾两虚,营卫交损 3、加减:身痛,为营血不足加当归。 足跗清冷,为肾阳虚加附子。 去姜者,缘气阴不足,恐姜辛耗气 伤阴。

【案例7】 案例7

大南门郭左 洞泄当分利。 洞泄当分利。 川桂枝一钱 猪茯苓各三钱 生白 术三钱 炒泽泻二钱

(《曹颖甫先生医案》) 曹颖甫先生医案》

四、揆度转方心法
【案例1】 案例1

胃虚气热,干呕不便。 胃虚气热,干呕不便。 . 橘皮竹茹汤 加芦根 粳米 再诊:呕止热退。 再诊:呕止热退。 石斛 茯苓 半夏 广皮 麦冬 粳米 芦根 枇杷叶

三诊:大便不通。 三诊:大便不通。 生首乌 玄明粉 枳壳 四诊:大便通,脉和。惟宜滋养。 四诊:大便通,脉和。惟宜滋养。 石斛 归身 秦艽 白芍 丹皮 炙草 茯苓 广皮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案例2】 案例2

脾肾而素亏,醉饱之日偏多。 脾肾而素亏,醉饱之日偏多。 腹痛拒按,自汗如雨, 腹痛拒按,自汗如雨,大便三日 未行,舌垢腻,脉沉实。 未行,舌垢腻,脉沉实。湿痰食 困结于内,非下不通, 滞,困结于内,非下不通,而涉 及阳虚之体,又非温不动。 及阳虚之体,又非温不动。许学 士温下之法, 士温下之法,愿从仲景 大实痛 之例化出,今当宗之。 之例化出,今当宗之。

制附子五分 肉桂四 分 干姜五分 生大黄四钱 枳实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 再诊:大便畅行, 再诊:大便畅行, 痛止汗收, 痛止汗收,神思倦而脉转虚 拟养胃和中。 细。拟养胃和中。

北沙参三钱 甘草三分 橘白一钱 白扁豆三钱 丹皮 一钱五分 石斛三钱 白芍一 钱 (《柳选四家医案·张 柳选四家医案· 仲华医案》 仲华医案》)

转方是中医临证的重要环节,反映 医家对疾病传变规律的掌握程度和应 变能力。医案中转方,不外是更方与 不更方,而诊疗效果不外是效与不效。 有四种情况: 1、效不更方:“药即中的,毋庸更方” 、效不更方:“药即中的,毋庸更方” “即获效机,仍宗原方出入” 即获效机,仍宗原方出入” 病机无根本变化

2、效亦更方:取效之后,病机变 效亦更方:取效之后,病机变 化。标去本显、热去湿存、邪去正 化。标去本显、热去湿存、邪去正 伤。 3、不效更方:辩证不当、药力不 足;服法及护理有误。 4、不效亦不更方:久病顽疾,病 程长,病根深固。 非数剂即可见功效,辨证无误, 方药对证,宜守方守法。

五、经验之谈

【案例一】 案例一】
某 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 热,上焦近肺,肺气不得舒转,周 行气阻,致身痛,脘闷、不饥。宜 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医谓六 经;辄投羌防,泄阳气,劫胃汁。 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杏仁 香豉 郁金 山栀 瓜 萎皮 蜜炒橘红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案例2】 案例2

嘉善黄姓,外感而兼郁热, 嘉善黄姓,外感而兼郁热, 乱投药石,继用补剂, 乱投药石,继用补剂,邪留经 无从而出,下注于足, 络,无从而出,下注于足,两 胫红肿大痛,气逆冲心, 胫红肿大痛,气逆冲心,呼号 不寐。余日: 不寐。余日:此所谓刖足伤寒 足将落矣! 也。足将落矣!

急用外治之法熏之蒸之, 急用外治之法熏之蒸之, 以提毒散瘀, 以提毒散瘀,又用丸散内消 其痰火, 其痰火,并化其毒涎从大便 而以辛凉之煎剂, 出,而以辛凉之煎剂,托其 未透之邪,三日而安。 未透之邪,三日而安。大凡 风寒留于经络,无从发泄, 风寒留于经络,无从发泄, 往往变为痈肿,上为发颐; 往往变为痈肿,上为发颐; 中为肺痈、肝痈、痞积; 中为肺痈、肝痈、痞积;

下为肠痈、便毒,外则散为 下为肠痈、便毒, 斑疹、疮疡; 斑疹、疮疡;留于关节则为痿 痹拘挛;注于足胫则为刖足矣。 痹拘挛;注于足胫则为刖足矣。 此等证俱载于《内经)诸书, 此等证俱载于《内经)诸书,自 内外科各分一门, 内外科各分一门,此等证遂无 人知之矣。 人知之矣。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

【案例3】 案例3 吴西 患疟,寒微热甚,旬余 患疟,寒微热甚, 不愈。孟英诊之,脉滑而长, 不愈。孟英诊之,脉滑而长,疏大 剂白虎汤与之。渠兄濂仲云: 剂白虎汤与之。渠兄濂仲云:沈、 顾二君,皆主是方,屡服无效。 顾二君,皆主是方,屡服无效。孟 英索方阅之,汤虽白虎, 英索方阅之,汤虽白虎,而石膏既 少且煨,兼不用米, 少且煨,兼不用米,

因谓其兄曰:汤虽同,君药未 因谓其兄曰:汤虽同, 重用,而去米,加花粉、竹茹等, 重用,而去米,加花粉、竹茹等, 其力不同科矣。濂仲大悟, 其力不同科矣。濂仲大悟,服之 寻愈。 寻愈。此可以见服药不可徒有汤 头之名也。 头之名也。 (《王孟英医案》) 王孟英医案》

【案例4】 案例4
江 脉弦迟,汤水不下膈,呕吐涎沫, 脉弦迟,汤水不下膈,呕吐涎沫, 此阳结,饮邪阻气,议以辛热通阳, 此阳结,饮邪阻气,议以辛热通阳, 反佐苦寒利膈,用泻心法。 反佐苦寒利膈,用泻心法。 先煎一杯, 人参 附子 干姜 先煎一杯,入 姜汁四分。川连 黄芩 半夏 枳实 姜汁四分。 滚水煎,和入前药服。 滚水煎,和入前药服。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案例5】 案例5 朱师母 失音多时,前方皆从阴 失音多时, 虚着眼不效。今舌淡白,眼胞灰黑, 虚着眼不效。今舌淡白,眼胞灰黑, 寸口脉闷而短。 寸口脉闷而短。 小青龙汤三分泡 服。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 选集·范文虎医案》 选集·范文虎医案》)

【案例16】 案例16】

上腊严寒生产,受寒必甚, 上腊严寒生产,受寒必甚,当 时瘀露未畅,脐下阵痛, 时瘀露未畅,脐下阵痛,迄今五 月末止。阅所服药, 月末止。阅所服药,皆宗产后宜 温之例,固属近是, 温之例,固属近是,惜未考经穴 经隧耳。譬诸锁则买矣, 经隧耳。譬诸锁则买矣,何以不 付以匙? 付以匙?

买者不知,卖者当知, 买者不知,卖者当知,病者不 医者当知,致远途跋涉, 知,医者当知,致远途跋涉,幸 遇善与人配匙者。 遇善与人配匙者。 研末, 肉桂二钱 细辛五分 研末, 饭丸,匀五服,每晨一服。 饭丸,匀五服,每晨一服。 柳选四家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张仲华 医案》 医案》)

【案例7】 案例7

绿洲兄,1938年12月2日。 绿洲兄,1938年12月 命火衰微,不能生土, 命火衰微,不能生土,脾阳 委顿,不能化湿,为水肿之主因。 委顿,不能化湿,为水肿之主因。 叠进温运,继服温补,大邪得解, 叠进温运,继服温补,大邪得解, 正气亦复。 正气亦复。

此王冰所谓“益火之源, 此王冰所谓“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譬之阳光朗照, 以消阴翳”,譬之阳光朗照, 阴霾自散也。刻诊脉缓舌净, 阴霾自散也。刻诊脉缓舌净, 饮啖颇健,体力渐充, 饮啖颇健,体力渐充,乘兹 冬令闭藏,再予甘温之属, 冬令闭藏,再予甘温之属, 膏以代煎,即候明正。 膏以代煎,即候明正。

别直参30 别直参30克(另炖汁,冲入 30克 另炖汁, 收膏) 黄芪(水炙)90 )90克 收膏),黄芪(水炙)90克,熟附 45克 野于术90 90克 片45克,野于术90克,云茯苓 120克 水炙甘草15 15克 120克,水炙甘草15克,淮山药 90克 炒当归45 45克 甘构杞45 90克,炒当归45克,甘构杞45 炒熟地90 砂仁24克拌) 90克 24克拌 克,炒熟地90克(砂仁24克拌), 大芡实120 120克 煨益智30 30克 大芡实120克,煨益智30克,破 故纸45 45克 川厚朴24 24克 故纸45克,川厚朴24克,

白蔻仁( )24克 炒枳壳45 白蔻仁(杵)24克,炒枳壳45克, 45克 怀牛膝60 60克 陈木瓜45 45克 怀牛膝60克,陈木瓜45克,炒泽 90克 广陈皮45 45克 焦苡仁120 泻90克,广陈皮45克,焦苡仁120 大红枣120 120克 克,大红枣120克。 上味浓煎两次,滤汁, 上味浓煎两次,滤汁, 去渣,再加龟鹿二仙胶90 90克 去渣,再加龟鹿二仙胶90克,驴 皮胶120 120克 文火收膏。 皮胶120克,文火收膏。 秦伯未先生膏方医案》 (《秦伯未先生膏方医案》)

【案例8】 案例8 痰嘶气喘,平其大半,热势起伏, 痰嘶气喘,平其大半,热势起伏, 退而复作,时下多疟,须防传疟。 退而复作,时下多疟,须防传疟。 白萝卜汁一杯 鲜薄荷汁半杯 二味煎浓,去上沫, 二味煎浓,去上沫,加入冰糖三钱 烊化,姜汁一滴,冲服。 烊化,姜汁一滴,冲服。 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医案》)

【案例9】 案例9
李36,脉小弱,形瘦,肠风已久,年 36,脉小弱,形瘦,肠风已久, 来食少便难,得嗳噫泄气,自觉爽释。 来食少便难,得嗳噫泄气,自觉爽释。 夫六腑通即是补,仿东垣通幽意。 夫六腑通即是补,仿东垣通幽意。 当归 桃仁 红花 郁李仁 冬 葵子 柏子霜 芦荟 松子肉 水熬 膏,服五钱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案例10】 案例10】

稚龄形瘦色黄,痰多食少, 稚龄形瘦色黄,痰多食少, 昼日微咳,夜寐则喉中哮吼有声, 昼日微咳,夜寐则喉中哮吼有声, 病已半载,而性畏服药。 病已半载,而性畏服药。此脾虚 而湿热蒸痰,以阻于肺也, 而湿热蒸痰,以阻于肺也,商用 药枣法。 药枣法。

人参三钱 苍术(土炒) 苍术(土炒) 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川朴 姜汁炒) (姜汁炒)一钱 榧子三钱 陈皮(盐水炒) 炙草一钱 陈皮(盐水炒)一 钱 川贝三钱 制半夏三钱 冬术三钱

上药各研末,和一处,再研听用, 上药各研末,和一处,再研听用, 好大枣一百枚,去核, 好大枣一百枚,去核,将上药末纳 入枣中,以线扎好,每枣一枚, 入枣中,以线扎好,每枣一枚,大 约纳入药末二分为准。 约纳入药末二分为准。再用甜葶苈 一两,河水两大碗,同枣煮, 一两,河水两大碗,同枣煮,俟枣 软熟,不可大烂,将枣取出晒干, 软熟,不可大烂,将枣取出晒干, 每饥时将枣细嚼咽下一枚, 每饥时将枣细嚼咽下一枚,一日可 用五六枚。余下枣汤去葶苈, 用五六枚。余下枣汤去葶苈,再煎 浓至一茶杯,分三次先温服, 浓至一茶杯,分三次先温服,俟枣 于后食枣。 于后食枣。

原注:此平胃、 原注:此平胃、六君汤加川 榧子,制法极好, 贝、榧子,制法极好,以治脾 虚湿热,蒸痰阻肺, 虚湿热,蒸痰阻肺,喉中痰多 者极妙。 者极妙。此法从葛可久白风膏 化出,颇有巧思。 化出,颇有巧思。此病服之遂 愈。 柳选四家医案· (《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 医案》 医案》)

【案例11】 案例11】

观察毛公裕,年届八旬, 观察毛公裕,年届八旬,素有 痰喘病,因劳大发, 痰喘病,因劳大发,俯几不能卧 者七日,举家惊惶,延余视之。 者七日,举家惊惶,延余视之。 余日:此上实下虚之证, 余日:此上实下虚之证,用清肺 清痰饮,送下人参小块一钱, 清痰饮,送下人参小块一钱,二 剂而愈。 剂而愈。

毛翁曰:徐君学问之深,固 毛翁曰:徐君学问之深, 不必言,但人参切块之法, 不必言,但人参切块之法,此 则聪明人以此炫奇耳。后岁余, 则聪明人以此炫奇耳。后岁余, 病复发,照前方加人参煎入, 病复发,照前方加人参煎入, 而喘逆愈甚。后延余视, 而喘逆愈甚。后延余视,述用 去年方而病有加,余日: 去年方而病有加,余日:莫非 以人参和入药中耶? 以人参和入药中耶?

日:然。余曰:宜其增病也。 余曰:宜其增病也。 仍以参作块服之,亦二剂而愈。 仍以参作块服之,亦二剂而愈。 盖下虚固当补,但痰火在上, 盖下虚固当补,但痰火在上,补 必增盛,惟作块则参性未发, 必增盛,惟作块则参性未发,而 清肺之药已得力, 清肺之药已得力,过腹中而参性 始发,病自获痊。此等法, 始发,病自获痊。此等法,古人 亦有用者,人自不知耳。 亦有用者,人自不知耳。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

六、药物剂量
1.重剂 1.重剂

【案例一】

婺人罗元奎,丁亥夏卒发寒 婺人罗元奎, 旋即呕吐不能立, 热,旋即呕吐不能立,自言胯间 痛不可当。孟英视其痛处, 痛不可当。孟英视其痛处,欣赤 肿硬,形如肥皂荚, 肿硬,形如肥皂荚,横梗于毛际 之左,乃日:此证颇恶。 之左,乃日:此证颇恶。

然乘初起,可一击去之也。用 然乘初起,可一击去之也。 金银花六两,生甘草一两, 金银花六两,生甘草一两,皂角 刺五钱,水煎和酒服之。一剂减 刺五钱,水煎和酒服之。 其势,再剂病若失。 其势,再剂病若失。

(《王孟英医案》) 王孟英医案》

【案例2】 案例2

朱海畴君,年四十五岁, 朱海畴君,年四十五岁,患 疫得下证,四肢不举, 疫得下证,四肢不举,身卧如 目闭口张,舌上胎刺, 塑,目闭口张,舌上胎刺,问 其所苦,不能答。因问其子, 其所苦,不能答。因问其子, 两三日所服何药? 两三日所服何药?云进承气汤三 每剂大黄两许不效, 剂,每剂大黄两许不效,更无 他策, 他策,

惟待日而已,但不忍坐视, 惟待日而已,但不忍坐视, 更祈一诊。余诊得脉尚有神, 更祈一诊。余诊得脉尚有神, 下证悉具,药轻病重也。 下证悉具,药轻病重也。先 投大黄一两五钱, 投大黄一两五钱,目有时而 转动;再投舌刺无芒, 转动;再投舌刺无芒,口渐 开能言;三剂舌胎少去,神 开能言;三剂舌胎少去, 思稍清。四日服柴胡清燥汤, 思稍清。四日服柴胡清燥汤, 五日复生芒刺烦热, 五日复生芒刺烦热,

又加再下之, 又加再下之,七日又投承气 养营汤,热少退, 养营汤,热少退,八日仍用 大承气汤,肢体方能少动, 大承气汤,肢体方能少动, 计半月, 计半月,共服大黄十二两而 数日后始进糜粥, 愈。数日后始进糜粥,调理 两月方平复。 两月方平复。 (《温疫论》) 温疫论》

2.轻剂 2.轻剂
【案例1】 案例1

某21 诵读身静心动,最 诵读身静心动, 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 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 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 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 故有自来也。调养灌溉营阴, 故有自来也。调养灌溉营阴, 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 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

小麦三钱 南枣肉一枚 炒白芍一钱 柏子仁一钱半 茯神三钱 炙草四分 (《临怔指南医案·虚劳》) 临怔指南医案·虚劳》

【案例2】 案例2

曹XX,女,76岁,于1962年 XX, 76岁 1962年 22日初诊 日初诊。 9月22日初诊。三个月前下利脓 血及粘液样便,每日二十次左右, 血及粘液样便,每日二十次左右, 腹痛有里急后重感, 腹痛有里急后重感,住某医院诊 为细菌性痢疾, 为细菌性痢疾,经用抗菌素治疗 十余日,症状消失出院, 十余日,症状消失出院,

三天后又复下利脓血粘液样便, 三天后又复下利脓血粘液样便, 症状基本同前,住另一医院, 症状基本同前,住另一医院,又 用抗菌素治疗一星期, 用抗菌素治疗一星期,症状再次 消失出院,几天后,又复发下利, 消失出院,几天后,又复发下利, 呈粘液涕状便,仍有里急后重感, 呈粘液涕状便,仍有里急后重感, 请某中医诊治,服汤药五剂, 请某中医诊治,服汤药五剂,痢 止,

最后每日晚上咳嗽, 最后每日晚上咳嗽,有 白粘痰,下午自觉发热, 白粘痰,下午自觉发热,有 时体温稍高, 时体温稍高,大便每天一至 三次, 三次,不爽而稍夹脓血及粘 尚有里急后重感, 液,尚有里急后重感,不思 饮食,只能食稀粥,腹胀, 饮食,只能食稀粥,腹胀, 五心烦热,小便尚佳, 五心烦热,小便尚佳,脉寸 尺弱,两关弦,左细右大, 尺弱,两关弦,左细右大, 舌质暗

苔白腻少津,属中气下陷,脾 失健运,治宜调脾胃、益中气, 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 生黄芪一钱五分 党参一 钱 生白术一钱 当归一钱 陈 皮一钱 升麻七分 柴胡七分 炙甘草五分 粉葛根一钱 生姜 二片 大枣三枚 服三剂

9月29日复诊:服药后大 29日复诊 日复诊: 便成条而微干燥, 便成条而微干燥,无脓血粘 无里急后重,尚稍咳嗽, 液,无里急后重,尚稍咳嗽, 有少量痰,食纳转佳, 有少量痰,食纳转佳,脉滑 微数,舌正红苔减, 微数,舌正红苔减,继续调 和肺胃,温化痰湿。 和肺胃,温化痰湿。

原方去黄芪、粉葛根,加半夏 原方去黄芪、粉葛根, 曲一钱五分,前胡一钱, 曲一钱五分,前胡一钱,茯苓二 三剂。 钱,三剂。至次年囚其他病来门 诊,云服上药后下痢后重未再发 说明痢疾已完全治愈。 过,说明痢疾已完全治愈。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八 误治之因

读前人医案, 读前人医案,成功的案例固 可取, 可取,而误治或治误的案例更当 重视。此类误治医案, 重视。此类误治医案,多系初诊 为医者所误,而后为他医救治, 为医者所误,而后为他医救治, 即救治前医之误; 即救治前医之误;亦有初诊自误 于辩证,复诊能及时改正, 于辩证,复诊能及时改正,自误 自救者。对于这类医案, 自救者。对于这类医案,读者能 深究其失误之因、救治之理, 深究其失误之因、救治之理,对 于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于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培养缜 密细致的诊疗作风,均有帮助。 密细致的诊疗作风,均有帮助。

[案一] 案一]

费,患烦躁不眠。医家见 患烦躁不眠。 其舌苔白也,投以温药, 其舌苔白也,投以温药,因 而狂妄痣疭 多方不应。 而狂妄痣疭,多方不应。孟 英视之,左脉弦细而数, 英视之,左脉弦细而数,右 软滑,乃阴虚之体,心火炽, 软滑,乃阴虚之体,心火炽, 肝风动,而痰盛于中也。 肝风动,而痰盛于中也。

先以犀角,羚羊角,桑叶, 先以犀角,羚羊角,桑叶, 菊花熄其风;元参、丹皮、莲心、 菊花熄其风;元参、丹皮、莲心、 童溲清其火;竹茹、贝母、 童溲清其火;竹茹、贝母、雪羹 化其痰,两剂而安。随与三甲、 化其痰,两剂而安。随与三甲、 二至、磁珠潜其阳,甘草、小麦、 二至、磁珠潜其阳,甘草、小麦、 大枣缓其急,地黄、麦冬养其阴, 大枣缓其急,地黄、麦冬养其阴, 渐次康复。 渐次康复。 (?王氏医案绎注?) 王氏医案绎注?

[案二] 案二] 一僧,心悸善恐, 一僧,心悸善恐,遍服补养心神 之药不应,天王补心丹服过数日, 之药不应,天王补心丹服过数日, 悸恐转剧, 悸恐转剧,面目四肢有微微浮肿之 乃求治于石顽。 状,乃求治于石顽。察其形肥白不 诊其脉濡弱而滑,此气虚痰饮, 坚,诊其脉濡弱而滑,此气虚痰饮, 浸渍于膈上也。遂予导痰汤稍加参、 浸渍于膈上也。遂予导痰汤稍加参、 桂通其阳气,数服而悸恐悉除, 桂通其阳气,数服而悸恐悉除,更 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为丸, 以六君子加桂,水泛为丸,调补中 气而安。(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 气而安。(《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张 石顽医话》 石顽医话》)

八、单方验方

[案一] 案一] 夏初,孟英挈眷送夫人葬于皋 夏初, 亭山。越日归,其令郎心官, 亭山。越日归,其令郎心官,患 微热音哑,夜啼搐搦。 微热音哑,夜啼搐搦。幼科谓其 生未三月,即感外邪,又兼客忤, 生未三月,即感外邪,又兼客忤, 复停乳食,证极重也, 复停乳食,证极重也,疏方甚庞 孟英不以为然, 杂。孟英不以为然,乃用蚱蝉三 煎汤饮之。 枚,煎汤饮之。

盖取其清热熄风,开声音而止 盖取其清热熄风, 夜啼。一物而擅此数长, 夜啼。一物而擅此数长,与证适 相对也。果覆杯而愈。 相对也。果覆杯而愈。赵笛楼闻 而叹曰:用药原不贵多而贵专, 而叹曰:用药原不贵多而贵专, 精思巧妙,抑何至于此极耶? 精思巧妙,抑何至于此极耶?然 即古之奇方也,今人不能用, 即古之奇方也,今人不能用,而 孟英每以此法奏神效, 孟英每以此法奏神效,录此以见 一斑。 一斑。 王孟英医案》 (《王孟英医案》)

[案二] 案二]

便有红白粘液, 肖,男。便有红白粘液,临圊腹 痛后重,予验方通痢散。 痛后重,予验方通痢散。炮附子二 杏仁泥五钱,羌活二钱, 钱,杏仁泥五钱,羌活二钱,生熟 锦纹各一钱半,苍术三钱, 锦纹各一钱半,苍术三钱,粉草一 钱。

(《章次公医案》) 章次公医案》

九、医论医训

【案一】 案一】

膏方之制,不见仲景、 膏方之制,不见仲景、思邈 之书,即金元四家亦未尝有焉。 之书,即金元四家亦未尝有焉。 溯其所自, 溯其所自,实始于明代注重血肉 有情之物, 有情之物,为虚羸不足者辟一新 途径。今考《韩氏医通》 途径。今考《韩氏医通》,实为 用膏方治虚劳之篙矢者, 用膏方治虚劳之篙矢者,然亦因 病施药,毫不驳杂。 病施药,毫不驳杂。降及近代膏 遂为富有者之“安慰品” 方,遂为富有者之“安慰品”。

寒热温凉,龙潜动植, 寒热温凉,龙潜动植,聚于一 只求昂贵,中病与否不计也。 方,只求昂贵,中病与否不计也。 本医室力矫此弊,辨证用药, 本医室力矫此弊,辨证用药,不 求药味之多,而取精用宏, 求药味之多,而取精用宏,更参 以远西之荷尔蒙、维生素等学说, 以远西之荷尔蒙、维生素等学说, 组织本访。世有知音,相视而笑。 组织本访。世有知音,相视而笑。 处方未录) (处方未录) 章次公医案》 (《章次公医案》)

[案二] 案二]
方氏女,久患泄泻脘痛,间 方氏女,久患泄泻脘痛, 兼齿痛,汛事不调,极其畏热, 兼齿痛,汛事不调,极其畏热, 治不能愈。上年初夏。 治不能愈。上年初夏。所亲崔映 溪为延孟英诊之。体丰脉不甚显, 溪为延孟英诊之。体丰脉不甚显, 而隐隐然弦且滑焉。 而隐隐然弦且滑焉。日:此肝强 痰盛耳。然病根深锢, 痰盛耳。然病根深锢,不可再行 妄补。 妄补。

渠母云:溏泄十余年,本 渠母云:溏泄十余年, 元虚极,广服培补, 元虚极,广服培补,尚无寸 再攻其病,岂不可虞? 效。再攻其病,岂不可虞?孟 英日:非然也。今之医者, 英日:非然也。今之医者, 每以漫无著落之虚宇, 每以漫无著落之虚宇,括尽 天下一切之病,动手辄补。 天下一切之病,动手辄补。 举国如狂,目击心伤, 举国如狂,目击心伤,

可胜浩叹!且所谓虚者, 可胜浩叹!且所谓虚者, 不外乎阴与阳也。 不外乎阴与阳也。今肌肉 不瘦,冬不知寒, 不瘦,冬不知寒,是阴虚 抑阳虚乎?只因久泻, 乎?抑阳虚乎?只因久泻, 遂不察其脉证, 遂不察其脉证,而佥疑为 虚寒之病矣。 虚寒之病矣。须知痰之为 最顽且幻,益以风阳, 病,最顽且幻,益以风阳, 性尤善变。 性尤善变。

治必先去其病,而后补其虚, 治必先去其病,而后补其虚, 不为晚也。否则,养痈为患, 不为晚也。否则,养痈为患, 不但徒费参药耳。母不之信, 不但徒费参药耳。母不之信, 遍访医疗,千方一律, 遍访医疗,千方一律,无非补 至今秋颈下起一痰核, 药。至今秋颈下起一痰核,黄 某敷之使平,更以大剂温补。 某敷之使平,更以大剂温补。 连投百日, 连投百日,忽吐泻胶痰斗余而 亡。 王盂英医案》 (《王盂英医案》)

邵晓容兄子谱生,十一月初二日甲午。 邵晓容兄子谱生,十一月初二日甲午。 以为肺劳也,则宜补肺。以其有咳呛者, 以为肺劳也,则宜补肺。以其有咳呛者, 以为热也,则宜寒凉。以其有潮热也, 以为热也,则宜寒凉。以其有潮热也,一 见吐血,即用凉药滋其阴, 见吐血,即用凉药滋其阴,用滋腻药润其 究竟血可止与否;潮热可除与否, 肺。究竟血可止与否;潮热可除与否,咳 呛可已与否,皆不暇计。其血属于何经? 呛可已与否,皆不暇计。其血属于何经?因 何而吐, 罔然不解,以为如是平和,尚不 何而吐, 罔然不解,以为如是平和, 能效,人死则曰病难治,我药不错也, 能效,人死则曰病难治,我药不错也,相 率成风,互相标榜,连结心气,此一人去, 率成风,互相标榜,连结心气,此一人去, 又一人来,大率类此,以保自己名誉, 又一人来,大率类此,以保自己名誉,而 病家亦以人人如此,殆不致误, 病家亦以人人如此,殆不致误,卒至病日 见重,亦甘心自认天数。而为之医者, 见重,亦甘心自认天数。而为之医者,诩 诩然自鸣得意。 诩然自鸣得意。

噫!可怪孰甚焉!令郎吐血,并非肺劳。 可怪孰甚焉!令郎吐血,并非肺劳。 虽有咳呛,肺脉至今尚归本体。 虽有咳呛,肺脉至今尚归本体。云病自六月 乃医之不当所致。为日巳久, 起,乃医之不当所致。为日巳久,总该有对 证之方,见药骇异,置之不服,始于胆小, 证之方,见药骇异,置之不服,始于胆小, 其实自误者当居其半。若再从前法认定肺劳, 其实自误者当居其半。若再从前法认定肺劳, 以后可不须延医,甘心就木而已。 以后可不须延医,甘心就木而已。其病在于 胃中寒热不调,现在客寒阻于肺络, 胃中寒热不调,现在客寒阻于肺络,故其咳 声不爽。当见证治病,随机施治, 声不爽。当见证治病,随机施治,待外邪已 然后顾其本元,亦非温脾肾不可, 解,然后顾其本元,亦非温脾肾不可,此时 尚早。先解肺寒,方列于后,勿煎, 尚早。先解肺寒,方列于后,勿煎,但泡二 忌风为要。服与不服,任从尊便。 次,忌风为要。服与不服,任从尊便。欲生 欲死,任尔自取。小青龙轻剂各三分。 欲死,任尔自取。小青龙轻剂各三分。
(《范文虎医案》) 范文虎医案》

[案三] 案三]

丹阳贾赞溪在琴开豆 腐店,始以温邪, 腐店,始以温邪,有王姓 医专以牛蒡、豆豉、柴胡、 医专以牛蒡、豆豉、柴胡、 青蒿等,已服十余剂, 青蒿等,已服十余剂,阴 液已尽,阳气欲脱, 液已尽,阳气欲脱,狂躁 咬人,神识昏愦, 咬人,神识昏愦,痉厥皆 至。

舌黑而缩,牙紧不开, 舌黑而缩,牙紧不开, 病已阴绝阳亡。 病已阴绝阳亡。余即进以 复脉法去姜桂, 复脉法去姜桂,加鸡蛋黄 大剂灌之。 大剂灌之。不料明晨反目 瞪口张,面青肉僵, 瞪口张,面青肉僵,脉沉 而汗出如珠,四肢厥冷。 而汗出如珠,四肢厥冷。

余日:阴回战汗, 余日:阴回战汗,阳不 能支,欲脱矣,不必诊脉, 能支,欲脱矣,不必诊脉, 先炊炉燃炭。急以桂枝、 先炊炉燃炭。急以桂枝、 龙骨、牡蛎各一两, 龙骨、牡蛎各一两,淮小 麦一两,红枣三钱, 麦一两,红枣三钱,茯神 二钱,煎之,先灌以粥汤, 二钱,煎之,先灌以粥汤, 含不能咽, 含不能咽,

即将药煎沸灌之稍能 咽,缓缓尽剂。不料至晡 缓缓尽剂。 汗收,而遍体灼热,狂躁 汗收,而遍体灼热, 昏厥,舌黑津枯。余日: 昏厥,舌黑津枯。余日: 阳回则阴液又不能支矣。 阳回则阴液又不能支矣。

仍进复脉去姜桂法:生地一两, 进复脉去姜桂法:生地一两, 阿胶三钱,麦冬五钱,白芍三钱, 阿胶三钱,麦冬五钱,白芍三钱, 炙草二分,麻仁四钱, 炙草二分,麻仁四钱,鸡蛋黄二 服后至明晨, 枚。服后至明晨,依然汗冷肢厥 脉伏,目瞪口张不言语。余日: 脉伏,目瞪口张不言语。余日: 阴回则阳气又欲脱矣。 阴回则阳气又欲脱矣。仍服前方 桂枝救逆汤,至晡依然舌黑短缩, 桂枝救逆汤,至晡依然舌黑短缩, 脉数灼热,仍用复脉去姜桂法。 脉数灼热,仍用复脉去姜桂法。 如是者三日,症热方定。 如是者三日,症热方定。

此症阴脱救阴,阳脱救阳, 此症阴脱救阴,阳脱救阳, 服药早温暮凉。若护阴和阳并用, 服药早温暮凉。若护阴和阳并用, 亦属难救,故不得不分治也。所 亦属难救,故不得不分治也。 服甘凉养胃二十余剂而愈。 服甘凉养胃二十余剂而愈。治此 症余挖尽心思,余素性刚倔: 症余挖尽心思,余素性刚倔:遇 危险之症,断不敢以平淡之方, 危险之症,断不敢以平淡之方, 邀功避罪,所畏者苍苍耳。 邀功避罪,所畏者苍苍耳。 诊余集·阴阳并脱 阴阳并脱》 (《诊余集 阴阳并脱》)

第三节医案学习的方法
1顺读法 顺读法,即依照医案书写的 顺序,先读案语,了解症状,病 因、病机、诊断、治法以后,再 看处方用药。此法适用于读理法 方药较严谨的实录式议案以及追 忆式医案。

张右,寒邪外束,痰饮内博,支塞 肺络,清肃之令不行,气机窒塞不宣, 寒热无汗,咳嗽气喘,难于平卧。胃 有蕴热,热郁而烦躁,脉浮紧而滑数, 舌苔薄腻而黄。宜疏外邪以宣肺气, 化痰饮而清胃热,大青龙加减。 蜜炙麻黄四分,云苓三钱,橘红八分, 炙款冬二钱,川桂枝六分,象贝母三 钱,半夏二钱,旋复花二钱,石膏二 钱,杏仁三钱,生甘草六分。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

黄起山,男,45岁。先患太阳头 黄起山,男,45岁。先患太阳头 痛,渐至全部头痛。主祛风散寒温 补之剂,无不尝试,历医十余人。 经时五六岁,病仍依然,遂置不问。 近来上午头觉隐隐微痛,午后则痛 如锥如刺,经脉突起,热敷可少安, 然无如之何。是月其儿病痢,亦以 久医未效,由其戚来相邀治。乃血 虚发热,挟寒下痢,吾以当归四逆 汤二剂治愈。彼惊为奇,

因而以病求治。诊脉弦涩,而症则 如昔,本病午后病剧,晚尤剧,热敷 略减,是血虚夹瘀之证。盖头为诸阳 之会,贼风久客,瘀塞经隧,与气相 搏,遏而为痛,即古人病久入络之意。 所以前投温补凉泻之药皆非所宜,而 去陈寒、疏经络,实为要着。初用 《金匮》桂苓丸以治之,数剂亦不效, 金匮》 乃思王清任善于治血者,方多奇中, 因改用通窍活血汤:

川芎钱半,桃、红各二钱,赤芍二钱, 老葱六根,生姜三片,大枣三枚,麝 香五厘(后冲),加归尾、牛膝各三 钱。 连服三剂,头痛顿减,是瘀血化行, 以著微效。前方赓进二剂,痛遂全止。 如是知风邪之首犯头经,若不及时宣 发,则经络瘀闭,又非疏解温通所能 已,故今以祛瘀疏络获救。然病无定 型,治当随证而变,若拘拘一格,陋 矣! (《治验回忆录》) 治验回忆录》

2、逆读法 逆读法,即先看处方用药, 以药测证,然后再参考案语。此 法对于一些案语简略,或仅列主 证,或仅列主脉,或仅叙述病机 而未载症状的医案最为合适. 而未载症状的医案最为合适.

此血郁也,得之情志,其来有渐, 其去亦不易也。 旋覆花 薤白 郁金 桃仁 代赭石 红花 诒按:此必因血郁,而络气 不通,有胸隔板痛等见证,故立方如 此。 邓评:想系胸痹噎膈之类,法取降 逆祛痰导瘀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头痛取少阳、阳明主治,是为正法。 即有前后之别,不过分手足而已。

石膏 竹叶 生地 知母 甘菊 丹皮 黑栀 橘红 赤苓 桑叶 蔓荆子 天麻 诒按:此头痛之偏于风火者,故用 药专重清泄一面。 邓评:此必有一派火盛见端。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曹伯仁医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案》)

水神阁彭左,不大便五日, 头痛,脉滑。下之愈。 生川军一钱 火麻仁三钱 炒莱菔子三钱 炒枳实二钱 芒硝钱半冲 (《黄颖甫先生医案》) 黄颖甫先生医案》

孙荣亚,三月初九日丁巳, 脉紧舌淡,伤寒之轻者,尚在太 阳之间。 桂枝一钱五分,麻黄一钱, 白芍二钱,甘草一钱五分,川朴 一钱,杏仁三钱,生姜一钱五分, 红枣六枚。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范文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虎医案》 虎医案》)

湿热内陷太阴而成胀。 茅术 川柏 厚朴 陈皮 桑皮 木通 大腹皮 泽泻 草果仁 邓评:此症苔必腻浊,溺必短少, 系湿热实证,故用斯法。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案》)

3、理读法 理读法,即按照中医理论,从案 中记载的病名、病机、治法,推测 主症,揣摩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思 路与经验的方法。比如:“阳黄” 路与经验的方法。比如:“阳黄”、 “小便不黄”、“大便不溏”等症, 小便不黄” 大便不溏” 均言简意赅。医案纪录的多数是疑 难的、复杂的、较特殊的、非典型 的病症,因此按语中只述及医者识 证、立法、用药的关键之处。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医案来推测其隐而未 发的症状和治法。

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 杏仁 桑皮 桔梗 象贝 通草 芦根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阴亏夹受温邪,咳嗽,头胀,当以轻 药。 桑叶 杏仁 象贝 白沙参 生甘草 甜水梨皮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4、比较法 比较法是建立联系,鉴别差异 的方法之一。即通过两个以上的 同类医案,在主症、治法、方药 的相互比较,从而揭示作者辨证 立法的主要经验与学术思想。运 用比较的方法,就能使散在于医 案中的辩证、立法、处方、用药 的点滴经验联系起来,加深认识. 的点滴经验联系起来,加深认识.

同时,能比较客观地掌握某些 疾病的变化规律,研究探讨名医 的学术思想和 用药特点。 运用比较法的关键,是注意 医案间的可比性。一般可从病证、 症状、立法、方药以及医家等方 面进行比较和分类。

一、同一位医家,同一种病证的医 案比较,重在了解该病证的辨证 论治规律。 某,24。病后胃气不苏,不饥少 某,24。病后胃气不苏,不饥少 纳,姑与清养。 鲜省头草三钱 白大麦仁五钱 新 会皮一钱 陈半夏曲一钱 川斛 三钱 乌梅五分

陆某,23。阴虚体质,风温 陆某,23。阴虚体质,风温 咳嗽,以苦辛开泄,肺气加 病,今舌咽干燥,思得凉饮, 药劫胃津,无以上供。先以 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 则补其母。 桑叶 玉竹 生甘草 麦冬 (元米炒) 白沙参 蔗浆

王。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 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 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 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 甘濡润,胃气下行,则有效验。 麦冬一钱 火麻仁一钱半炒 水炙黑小甘草五分 生白芍二钱 临服入青甘蔗浆一杯

华,38。劳怒用力,伤气动肝,当 华,38。劳怒用力,伤气动肝,当 春夏天地气机皆动,病最易发,食减 过半,热升冲咽,血去后,风阳皆炽。 镇养胃阴,勿用清寒理嗽。 生扁豆 沙参 天冬 麦冬 潘。不饥不食,假寐惊跳,心营热入, 胃汗全亏,调摄十日可愈。 鲜生地 麦冬 知母 竹叶心 火麻仁 银花

郑,43。脉濡无力,唇赤 郑,43。脉濡无力,唇赤 舌干,微眩,不饥不饱,此 天暖气泄,而烦劳再伤阳气。 夫卫外之阳,内应乎胃,胃 既逆,则不纳不饥矣。 炒麦冬 木瓜 乌梅肉 川斛 大麦仁

某。怀妊,痢滞半月,胃阴既 亏,阳气上逆,咽中阻,饮水欲 哕,舌尖红赤,津液已耗,燥补 燥劫,恐阴愈伤,而胎元不保, 议益胃和阳生津治之。 熟地 乌梅 白芍 山药 建莲 茯苓 用川石斛煎汤代水

苏,54。向来翻呕,原可撑持,秋 苏,54。向来翻呕,原可撑持,秋 季骤加惊忧,厥阳陡升莫制,遂废 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热,呕吐 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阴胃汁, 枯槁殆尽,难任燥药通关。胃属阳 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 和,酸甘两济其阴。 乌梅肉 人参 鲜生地 阿胶 麦 冬汁 生白芍

陶某,16。色黄,脉小数,右 陶某,16。色黄,脉小数,右 空大,咳呕血溢,饮食渐减,用 建中旬日颇安。沐浴气动,血咳 复至,当以静药养胃阴方。 金匮麦门冬汤(人参 麦冬 半 夏 粳米 大枣)去半夏

程21。脉左小数,右弦,食减 21。脉左小数,右弦,食减 不饥,易于伤风,大便结燥,冬 春已见血症。夫胃阳外应卫气, 九窍不和,都属胃病,由冬失藏 聚,发生气少,遇长夏热蒸,真 气渐困故也。急宜绝欲静养, 至秋分再议。 参须 黄芪皮 鲜莲子 茯神 炒麦冬 生甘草

张 17 入夏嗽缓,神倦食减、渴饮, 此温邪延久,津液受伤,夏令暴缓 泄气,胃汁暗亏,筋骨不束,两足 酸痛,法以甘缓,益胃中之阴,仿 仲景麦门冬汤制膏 参须二两、北沙参一两、生甘草五 钱、生扁豆二钱、麦冬二两、南枣 二两 熬膏

叶天士胃阴虚证辨证论治经验
辩证: 以不饥少纳、 辩证: 以不饥少纳、内热口渴 为主症,兼见便秘、呕哕、咳血、 为主症,兼见便秘、呕哕、咳血、唇赤舌 干。 用药:干寒甘平为主,麦冬、石斛、 用药:干寒甘平为主,麦冬、石斛、沙 生扁豆、鲜莲子、大麦仁。 参、生扁豆、鲜莲子、大麦仁。 变化有四: 变化有四: 1、清养法:病后胃气不苏 清养法: 甘寒与微苦微辛之品:鲜省头草、 甘寒与微苦微辛之品:鲜省头草、陈半夏 新会皮化湿和胃。 曲、新会皮化湿和胃。255

2、甘凉法:胃阴伤内有燥热 甘凉法: 证见风温咳嗽,舌咽干燥、思凉饮、 证见风温咳嗽,舌咽干燥、思凉饮、 便秘、咳血。 便秘、咳血。 用药纯取甘凉:麦冬、沙参、蔗浆、 用药纯取甘凉:麦冬、沙参、蔗浆、石 知母、桑叶。256——258 斛、知母、桑叶。256——258 酸苦法: 3、酸苦法:肝胃阴伤 证见呕恶,唇赤舌干、眩晕。 证见呕恶,唇赤舌干、眩晕。 用药:乌梅、麦冬、生白芍、石斛、 用药:乌梅、麦冬、生白芍、石斛、 生地、木瓜。259——261 生地、木瓜。259——261

4、甘缓法:脾气胃阴具不足

证见神倦食少,易于伤风、色黄、 咳血、脉空大。

用药:人参、黄芪、莲子、大枣、 甘草扶脾气,沙参、麦冬养胃阴。 262——264 262——264

二、同一位医家,同一张方剂的医案比 较,重在探讨该医家运用此方的经验。

阳微,阴浊泛逆,先为咳喘,继而腹 满便溏, 所谓喘必生胀是也。 真武汤

脉歇,阳伤阴干,便泄腹膨,宜节食物。 真武汤

脉微阳作,三疟形浮。 真武汤 阳微饮逆,咳嗽呕恶。 真武汤 阳微,阴浊上干,脘闷,气冲至咽,大便溏泄, 议用真武法。 真武汤 本为少阴挟邪下利,但舌苔浊腻,脘闷不爽,太 阴亦伤矣,症势最险。 真武汤

哮喘遇劳即发,发则大便溏泄,责在少阴阳虚。 真武丸

脾阳不足,湿浊有余,少纳多胀,舌白脉迟。 茅术理中汤合四七汤

[案153] 单腹胀,脾气固虚,久则肾气亦虚,大便溏者,气更 散而不收矣。所用之药,比之寻常温补脾肾者,当更 进一层,然用之已晚,惜乎! 附桂理中汤加肉果 当归 牡蛎 木瓜 茯苓 生脉散 [案154] 大腹胀满,便溏,舌苔冷白,干喜热饮,肤热脉数。 脾阳大虚,无力运化湿浊,而成臌也。理之棘手。 附桂治中汤加木瓜 草果 当归 再诊:进温补四剂,腹胀渐和,其邪从下焦而泄,所 以大便作泻,然肤热未退,小便未长,干欲热饮,胃 不思谷,白苔已薄,舌质转红,中阳稍振,湿热未清。 理苓汤

[案155] 大便作泻,小水又长,肝脾肾三经,即有阴 邪,亦可从此而消,何以隐癖尚踞于中,腹 胀不和,是阳虚也。 四君子汤加黄芪 当归 桂枝 附子 陈皮 肉 果 沉香 干姜 牡蛎 鳖甲 鸡内金 [案156] 太阳腹满,寒湿有余,真阳不足,脉弦,下 体不温,干不欲饮,妨食气短,其势颇险, 拟以温通化湿法。 附子茅术治中汤加川朴 半夏

[案157] 温补元阳,浮肿胀满,有增无减,阳之衰也, 极矣!脐平脉迟之候,非温不可,非补亦不 可;然温补亦不见长,盖下泄者,肾更伤耳。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来复丹 [案158] 太阴腹满,寒湿使然,阳若不旺,势必成臌。 附子理中汤加川朴 大腹皮 泽泻 猪苓

[案159] 中阳不足,寒湿有余,脘痞纳少,舌白便溏, 脉细小,法当温化,即平为妙。 茅术理苓汤加大腹皮 鸡内金 葛花 川朴 丙诊:温化不足以消胀满,阳之虚也,甚矣! 重其制以济之。 茅术钱半 川附钱半 干姜钱半 党参三钱 肉桂七分 防风二钱 茯苓三钱 五茄皮三钱 陈皮一钱 三诊:诸恙向安,仍守前法,以祛留湿。 川附一钱 桂枝一钱 党参三钱 生于术钱半 干姜四分 茯苓钱半

三、同一种病证,多位医家的医案比较,在 于了解各家诊治此病的特色。如案160~167。 于了解各家诊治此病的特色。如案160~167。 [案160] 脉沉弦滑,腿骱刺痛,腰部酸疼,背脊作响, 诸节亦然,舌苔白浊。风湿痰三者着于肝肾 之络也。 肝着汤合肾着汤(苓、术、姜、草)桂枝汤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曹伯仁医案》)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曹伯仁医案》

[案161] 寒湿之气,从外而入于内,遍体历节疼痛, 而又胸满呕痰。经云:从外之内者,治其外。 又云:胃为藏府之长,束筋骨,利机关,皆 胃气之流行;然则外通经络,内和胃气,便 是治法之纲领矣。 川附 茯苓 南星 半夏 陈皮 木瓜 竹沥 姜 汁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医案》) 增评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医案》

[案162] 四肢经隧之中,遇天冷阴晦,疼痛拘挛。痈 疽疡溃脓,其病不发,疡愈,病复至,抑且 时常衄鼽。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 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 凝痰,混处经络,盖有诸矣。倘失其治,年 多气衰,延至废充沉疴。 当归须四两 干地龙二两 穿山甲二两 白芥子 一两 小抚芎一两 生白蒺二两 酒水各半法丸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案163] 焕章兄,脉紧而沉,舌淡白,寒湿入络,腰 酸脊痛。 茯苓一两 白术一两 薏仁二两 杜枝二钱 车 前子三钱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范文虎医案》)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范文虎医案》

[案164] 腰髀痹痛,连及胯腹,痛甚则泛恶清涎,纳谷减 少,难于转侧。腰为少阴之府,,髀为太阳之经, 胯腹为厥阴之界,产后血虚,风寒湿乘隙入太阳 少阴厥阴之络,营卫痹塞不通,厥气上逆,挟痰 湿阻于中焦,胃失下顺之旨。脉象尺部沉细,寸 关弦涩,苔薄腻。书云:“ 关弦涩,苔薄腻。书云:“风胜为行痹,寒胜为 痛痹,湿胜为着痹。” 痛痹,湿胜为着痹。”痛为寒痛,寒郁湿着,显 然可见。恙延两月之久,前师谓肝气入络者,又 谓血不养筋者,理亦近是,究未能审其致病之源。 鄙拟独活寄生汤合吴茱萸汤加味,温经达邪,泄 肝化饮。

紫丹参 云茯苓 全当归 大白芍 川桂枝 青防风 厚杜仲 怀牛膝 熟附片 北细辛 仙半夏 淡吴萸 川独活 桑寄生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丁甘仁医案》)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丁甘仁医案》

杨××,女,60岁,四川省温江县永宁乡, ××,女,60岁,四川省温江县永宁乡, 农民。 病史:既往有风湿痛史。1974年 病史:既往有风湿痛史。1974年8月初,身觉 不适,畏寒、头昏、身痛、某日正弯腰时, 忽感腰部剧烈疼痛,不能伸直,头上直冒冷 汗,遂倒床不起。邀范老诊治,按太阳证风 湿论治,十余日痊愈。

诊治:腰痛如割,不能转侧,自觉阵阵畏寒 发热,手脚麻木,面色青暗,唇乌,舌质微 红,苔白滑腻,触双手背微凉,脉浮虚。此 为太阳症,风湿相搏,卫阳已虚。法宜温经 散寒,祛风除湿。以桂枝附子汤主之。处方: 桂枝15克,制附片60克(久煎一个半小时), 桂枝15克,制附片60克(久煎一个半小时), 生姜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30克。 生姜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30克。 上方连服四剂后,诸证悉减。再服四剂,基 本痊愈。从此行走、劳动如常。1979年 本痊愈。从此行走、劳动如常。1979年6月追 访,患者谈及五年前病愈以后,未再复发。

[案166] 苏××,女性,31岁。1956年3月间顺产一孩, ××,女性,31岁。1956年 6月14日初诊,腰部以下如瘫痪状,两腿疼痛不 14日初诊,腰部以下如瘫痪状,两腿疼痛不 能移动,只能仰卧,不能翻身。经检查,腰骶关 节处外部不红不肿,亦无压痛,脉象两关弦虚, 两寸尺均无力。依据以上症状,显然由于产后气 血虚受风寒,与内湿搏结合而痹。治拟温经散寒, 调和营卫,以黄芪桂枝汤和术附汤加减。处方: 黄芪、桑寄生各五钱,桂枝、白术、生姜各三钱, 川附片、炙甘草各二钱,炒苡米一两,红枣四枚。

服后腹内觉热,次日即痛减,两日后月经来 潮,小腹有轻微痛,此为产后第一次行经, 三剂后能独来门诊,切脉弦兼数,方予当归、 川芎、秦艽、白术、川牛膝各二钱,白芍、 桂枝、生地、桑寄生各三钱,黄芪五钱,杜 仲四钱,防风一钱五分,细辛、炙甘草各一 钱,调和气血,并祛风湿。连进三服,痛再 减,脉象渐趋缓和,基本上已告痊愈。 (《蒲辅周医案》) 蒲辅周医案》

[案167] 乌程王姓患者痹证,遍身疼痛,四肢瘫痪,日夕呼 号,饮食大减,自问必死,欲就余一决,家人垂泪 送至舟中。余视之曰:此历节也。病在筋节,非煎 丸所能愈,须用外治。乃遵古法敷之、溻之、蒸之、 薰之,旬日而疼痛稍减,手足可动,乃遣归,月余 而病愈。大凡营卫藏腑之病,服药可至病所,经络 筋节,俱属有形,煎丸之力如太轻则不能攻邪,太 重则恐伤其正,必用气厚力重之药,敷、溻、薰、 蒸之法,深入病所,提邪外出,古人所以独重针炙 之法,医者不知,先服风药不验,即用温补,使邪 气久留,即不死亦为废人,在在皆然,岂不冤哉? (《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

5、统计法 为进一步了解与探讨医家的处方用药规律, 可采用统计法。在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方面, 统计法最适合统计药物出现的频度、配伍规 律、主治范围、方与证及药与证的对应频度, 剂量变化规律等。在疾病发病规律研究方面, 最适合统计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脉舌、 体征、症状等的分布情况。

6、推读法 推读法,也称猜读法,即读完案语,便掩卷 而思,料其用药,然后与医案相比,求其差 异,并找出理由。

7、评读法 评读法,即阅读时加以批注,或画画符号,或三 言两语直接写在书上。这种边读边画、边写变想 的方法,是提高读案效率和效果,提高读案能力 的有效方法。 读案无定法,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医案的具体情 况而定。上述七种方法,不能互相割裂,需互为 补充,交叉使用。除正确运用读案方法外,尚需 注意两点:1、脚踏实地,循序渐进。2 注意两点:1、脚踏实地,循序渐进。2、结合临 证,勤于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