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改 | 先别轻易质疑,无师课堂其实是这样子的~

 Purefact 2016-03-08



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无师课堂自出现至今,始终饱受争议。然而,争议并不是坏事,争议往往意味着价值。“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无师课堂究竟合不合教育教学之“道”?其本质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适性?


无师课堂在改什么


本报记者  李炳亭


那些对课改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教学效益层面的人,永难理解为什么还要推动无师课堂。他们会质疑说,岂能不要教师?


没有谁不需要教师。没有教师,教育岂能有希望?要教师,难道就是把他们绑在成绩的战车上强迫他们成为分数的奴仆吗?


要教师就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从繁重、枯燥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要教师就要把生活还给他们,让他们也能诗意地栖居;要教师就要唤醒他们内在的信念,让他们变得不再内心虚无;要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让他们富有职业的尊严感。


而找到和实现这一切,唯有改革一条路;也唯有让改革回到“人学”的轨道上来。必须声明,那些为了提高升学率的改革,是缺乏高度的“改革”,可以理解,但不可姑息,更不能鼓励。教育的改革,非要有胸怀国家和人类的大格局不成。那些只顾眼前、“唯利是图”的人,是做不了改革的。


评判一种改革的标准,应该看他是否教会了人如何做人做事,看他是否引领和促进了人的发展,是否唤醒和激发了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否能帮助人实现生命的高价值,而不是看他如何管理和控制别人,等等。如果改革不以此为标准,那只能是功利主义“目中无人”的“改革”。


相比那些曾经功利性的技术改良,杜郎口中学已经艰难地从技术中突破重围。在校长崔其升看来,“课堂的灵魂是做人”,“学习的过程是修炼人性的过程”,“善良是最高的师德”。杜郎口中学的“开悟”给了我们一种智慧的启迪,那就是探索出来“直指人心”的教育路径,从本质上这就是“人学”。这样的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要只把目光锁定在杜郎口中学课堂的效益上,其实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细节育人”。比如板书,显然不仅是在练字,而是在培养做事的态度,在展现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培养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不从这种“教育”意义上看杜郎口,而停留在各种技术的研究和争执上,是一种误读。“仿我者死,学我者生”,这是崔其升的忠告。


学杜郎口学什么,其实就是回答了第三代课改改什么的问题。杜郎口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胸怀天下、教育报国、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做人至诚、做事完美的精神,这是杜郎口教育的密码,也是全部精髓所在。


无师课堂的本质


无师课堂不是“模式”而是“人性”,是还课堂给孩子的人性。这里的无师,是一种特殊称谓,绝不是没有教师、取消教师、否定教师、轻视教师的意思,而是有针对性就某种层面而言的。教师不能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主宰,认为离开了自己的讲解,学生什么也学不会。


其实,无师课堂的本意是给教师在课堂的权威降降温,从根本上改变“眼中有书,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学现象,彻底打破“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的传统课堂,让“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课堂成为新常态。无师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展示,让孩子有展示的欲望,有展示的机会,有展示的能力。


“无师”并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真正在规则下自由、自主。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一个人的控制,虽然“无师”,但人人皆师。教师成为幕后的策划者,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要梳理课堂流程,要对学生进行分批培训……“无师”并不是教师越来越轻松了,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杜郎口小学  李素洁)


无师课堂不是没有教师


无论什么课堂,都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不同阶段所培养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致使上课的模式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无论怎样变,培养学生能力是永远不变的。在无师课堂上,学生需要自己组织课堂、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质疑讲解、拓展联系、挖掘规律、反馈检测……当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后,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无师课堂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幕后策划者。无师课堂不是没有教师,教师是在幕后默默做着导学案编写、任务分配、课堂评价、课堂组织与管理……这一切活动还需要教师去承担,所以说无师课堂并不是不要教师。


无师课堂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有些文本的内容需要教师创设情景、用语言的讲解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鲁迅的《风筝》、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无师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仅有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学生不上心,这样的课堂肯定不怎么样。假若学生兴趣浓厚,教师懈怠,课堂也同样不会精彩。


(河南省新密市超华镇中心小学  潘金静)


“无师”将进入高效课堂词典


无师课堂,有人一听到这个概念就跳出来反对、声讨。我想说,且慢批判,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许多新做法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会打破既有的秩序,甚至经济领域还在主张一种破坏式创新,所以应该渐渐接纳这种改革的新常态!


在我看来,教学原本是一个师生不断分离的过程,无论是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看,还是从一节课的教学看,教和学、师和生的分离都是必然,最根本、最主要、最核心的学习是“独学”,无师课堂就是确立学生“独学”的制度保障!无师课堂也在佐证:学生离开教师依然有学习发生!


所以,我预判:未来有一种课叫“无师课”,这将成为一种重要课型写进高效课堂词典!


(本报记者  褚清源)


无师课堂只是“线段”


无师课堂理论上是个伪命题,实践中也站不住脚,或者说用词上有歧义,或者说是个“节缩”词。


理论上是个伪命题。教师不在课堂中出现和存在吗?没在管理教学和学生吗?把教师全撤了,课堂、班级、学校会怎样?


实践中也站不住脚。不是无师课堂,而是教师“变学科讲授为课程管理”的一种教学形式的突破,是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的成果。


用词上有歧义,应该是一个“没有教师满堂灌”、“没有教师主宰(导)”的课堂,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发生变化的课堂,但决不是一个“没有教师的课堂”。


这是节缩词,即一个“没有教师主讲和主宰(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学潜能的课堂”。其实,无师课堂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射线”中的不同“线段”。如同“从教着、扶着、训练着婴幼儿坐、站、走、跑到慢慢放手让婴幼儿自己掌握后独立去坐、站、走、跑”一样,从教知识、教方法、教做人到学生掌握后渐渐放手独立去学知识、学方法、学做人一样,是个“由教到不教”的过程罢了。没有这个过程,一直扶着婴幼儿走路,不让其独立“坐、站、走、跑”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失败教育,上来就不教、不扶、不助的“撒手”教育,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追求的是“由教到不教”的教学过程。


无师课堂只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射线”中的一个“线段”,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师生课堂教学活动。


(河南洛阳师范学院  张欣)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编辑:波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