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兰仓马龙 2016-03-08

1644年,大明的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之后,明朝残余势力很快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是为南明第一朝。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崇祯皇帝

弘光朝廷所面临的是一个强敌环伺的局面,北方有李自成的大顺,还有拖着大辫子的满洲铁骑,西边还有一个嗜杀成性的张献忠。

面对这些强大的力量,弘光朝廷应该怎么办呢?几乎所有的南都大佬,无论是所谓的“东林君子”,还是所谓的“阉党”余孽,也包括弘光帝本人,都想到了一个主意——“借虏平寇”。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这个所谓的“借虏平寇”战略,也不是弘光朝廷的创造,在明季内忧外患之时,就有人提出过这种主张。崇祯年间,兵部尚书杨嗣昌就有过类似的建议,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曾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具体内容是同清方达成和议,每年输送白银、缎帛等物,清方以少量人参、貂皮之类回报,实行互市;然后集中兵力扫除“流寇”。这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并没有借助清方兵力对付农民军的意思。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杨嗣昌

随着整个局势的恶化,一些幕僚人士开始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考虑借用关外满洲人的兵力共同镇压所谓的“流寇”。

一个曾经在大学士孙承宗幕府任职的,叫茅元仪的人,他写了一本小书《平巢事迹考》。还有一个人,他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幕僚,叫姚康,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太白剑》。这两本小书都是以唐朝末年平定黄巢起义作为借鉴,替当朝大佬出谋划策。

他们以唐朝平定黄巢起义为参照先例,用意是借历史经验说明唐朝平定像黄巢起义这样大规模的农民反抗,光靠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义军叛徒,才有中兴之望。

不知道茅、姚二人是不是真的对唐末历史有深刻理解,唐朝引沙陀人镇压黄巢起义,确实有过一些作用,但是沙陀人在内陆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所谓五代,不就是几个沙陀军头在残杀百姓吗?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弘光朝廷建立的时候,正值吴三桂降清,联兵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多尔衮在进入北京后也做了很多,诸如给崇祯皇帝发丧等收买人心的事情,这就让很多善良的汉人产生了美好的幻觉,认为这些拖着大辫子的东北人是来帮助大明复仇的国际纵队。

由于情报不明,弘光君臣对吴三桂同清朝的关系并不清楚,以为是吴三桂借清兵击败了“闯贼”,收复神京,一个个兴高采烈,称之为“功在社稷”的 “义举”。

大辫子们在吴三桂的导引下,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二日进入的北京城。消息传到南京,让南都诸公着实兴奋了一把,他们认为吴三桂真是个会请外援的能人。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吴三桂

五月二十七日,大学士马士英给弘光帝上了《陈恢复大计》的奏疏,建议朝廷给予宗社功臣吴三桂以丰厚的奖赏和显赫的爵位作为酬报,鼓励他继续请外援。

次日,弘光朝廷即决定“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马士英

“奸人”马士英是这样想的,那么“君子”史可法又什么怎么想的呢?六月初,史可法上疏弘光帝,提出对于吴三桂及清人的建议,这偏奏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近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然以理筹度,此时畿辅之间必为虏有。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自称“草莽孤臣”的“超级君子” 刘宗周六月间也上疏建议“亟驰一介,间道北进,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义,虽逆贼未始无良心”。

刘宗周自己想当申包胥,去北京哭求清军援助也把清军当成了救命稻草!

南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南宋?看看他们这种想法就知道了!

史可法

总之,吴三桂的引狼入室,在弘光朝廷决策大臣中无不认为是一大快事,都主张应该尽早同吴三桂取得联系,借清军之力共灭“流寇”。“奸人”与“君子”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封赏吴三桂,主张借清兵破贼。

帝国大佬们都昏聩至此,大明焉能不亡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