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绍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测语文试题(2015.2)

 老包书屋 2016-03-08

浙江省绍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测语文试题(2015.2)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脱(zhèng) 文(xí)  脚(pǒ)  精竭虑(dān)

B丑(guǐ) (chí)  豆(gāng)   开花果(jiē)

C.拒(zài) (bù) (kuàng)   积居奇(tún)

D升(jìng) (dǔn)  云(tóng)  无缺(ō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五四”以来,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社会对诗词的接纳已经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

B.武术界继承的是前人的尚武精神而不是一些糟粕,否则会把武术引向歧途;将武术神化得无边无形,动辄称神功,但戏法变漏了,最终糟贱的还是武术。

C.《易中天中华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文明立传的湟湟巨著,此书将笔触聚焦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讲述几千年的命运和抉择。

D.无论是航班的神秘消逝还是女大学生的不缜落难,“失联”一词称为2014年最让人心痛最让人无奈的热词,它似乎也在告诫人们:天灾固然难测,人祸多因轻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治宣传要充分利用纪念日,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把法治元素掺杂到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让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深人人心。

B.狂欢成了悲伤,热情化为冰点,上海外滩迎新之夜的踩踏事件造成了八十多人的死伤,其中遇难的36人中25人为女性,几乎是遇难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C.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称为“战争三狂人”的东条英机,二战后位列日本甲级战犯“榜首”,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严正审判,可谓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D.四川一村民在钓鱼时发现了价值不菲的千年五乌木,便租用大型机械设备,耗时五天将乌木打捞上岸,当地政府却视若己出,强行将乌木运至机关大院保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很多典型事迹报道让人看后难留印象或者印象不深,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典型报道“千人一面”,没有写出和别的报道与众不同的作品。

B.在第六十五届戛纳电影节走红毯仪式上,范冰冰身穿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瓷裙”,配以古典的妆容,再一次展现出中国女明星独有的风姿,惊艳全场。

C.北京市政府决定,不仅北京要把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和化工业转移出去,还要把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教育、医疗、科学等公共服务分散到周边地区。

D.被戏称为“我们不生产剧本,我们只是原著的搬运工”的编辑于正,因《宫锁连城》一剧,法院做出了禁播热剧、向琼瑶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的判决。

 

5.将以下四个短语填入文段,最合适的排列顺序是(3分)

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份,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社会。                   ,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唤友的欢乐。             ,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事情。              ,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群体“相濡以沫”。

   ①在思想判断上  ②在空间配置上  ③在时间的分配上  ④在行为举止上

                                                                          

6.根据下列辩论双方关于“余额宝”的相关陈述,请你提炼出正反方各自的观点,为此次辩论拟定一组辩题。要求:立场鲜明,用语简洁,每方观点不超过15字。(4分)

正方:余额宝这种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在打金融监管的擦边球,它和银行是处于一个不公平竞争状态。银行是需要有受到严格监管的,互联网金融既不受资本金管理,也不受贷存比管理,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它对金融体系的冲击非常大。可以说,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它们通过向公众输送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

反方:凭什么给银行造成冲击就应该禁止?电脑打字对传统铅字打印造成了冲击,是不是要禁止电脑?冰箱对冰块制冷造成了冲击,是不是要禁止冰箱?银行你可以限制自己的储户向余额宝转钱,但是你不能反对别人搞余额宝,你也不能反对其它银行对自己的储户向余额宝转钱大开绿灯。银行你可以限制自己的储户向余额宝转钱,但是还不能限制余额宝以及任何人开办银行。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限制竞争为底线。

正方:                                                                              

反方:                                                                        

7.下面这首《你还在我身旁》的小时是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为书信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请你仔细品味后,参照第一节进行仿写,要求:选择适当的“意象”,符合原诗的“意境”。(5分)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禅,又称“禅那”,有“静虑”“思维修”“弃恶”等义,习惯与禅定、禅修、禅法等并称而成为具有特别意义的名词。禅是源于印度的一种禅定方法,随着佛教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之后,逐渐形成了佛儒道文化信仰体系中普遍施用的一种“开悟见性”之法,进而演变成“安身立命”的一种生活智慧,传承至今。《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在现象所迷惑所束缚,也不能被内在意念所误导所纠缠,内心保持冷静与平和,举止能够自持与理智,心行相应,清净善美,就是禅定。这有如《大学》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一种方法,禅有“坐禅”之意,如达摩面壁,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之法,而到达“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寂静思虑,身心轻安;作为一种智慧,“禅不用坐”,而实现“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自然”,身心合一,生命升华。

我们谈禅、谈禅定,不能谈玄说妙,不能脱离人生实践,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人群。这正是禅的“实践性特质”。面对生活,禅的方法能使我们冷静与清醒。在梁漱溟先生看来,文化涉及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在相对稳定的社团中的人的生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归结为生活的问题,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意欲的相续”,由我们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形式演变成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不同形态,产生不同的社会与人生之发展路向。禅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从整体的、关联的、连续的生命互动过程来理解的,将生存和死亡、快乐和痛苦、染污和净化、系缚和解脱等相对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彼此相依、连续不断的过程来加以思考。生活不应当只是一种机械的曲线回环与重复,更不应当只是满足个人贪欲的无限膨胀与独享。

生活中,不少痛苦来自于心灵的封闭与精神的僵化。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世间万象,特别是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时代和个人的因缘聚合、因果相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原本是自然而然的,希图任由主宰而恒常不变都不可能,即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洞悉了这一法则与真理,就是“看破”。“看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们看见“我”的虚妄和自我的真相。但我们还需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放下”,放弃自我执著,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与愉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下。人要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才是真自在,这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有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自在,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

                          (摘自 2014年8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第一段中“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禅是一种由古代印度的禅定法经过“中国化”后逐渐形成的“开悟见性”的方法。

B. 禅是人的内心冷静平和外在自持理智的一种清净善美、不为物役的人生境界。

C. 禅是一种让我们面对现实进行内在反思、调身调息调心、获得智慧的生命状态。

D. 禅是执著于顿悟与神通进行谈玄说妙的禅修,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门。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本文认为禅与儒道具有通融性,是一种可以解决心灵封闭与精神僵化问题的智慧。

B.禅对生活的思考,是将相对立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相连、相续过程来加以思考的。

C.本文引用诗句,巧妙地阐释了灵动、澄澈、明净的自然境界与禅的自由自在的心境。

D.禅的智慧其实就是看破、放下、自在,走出被物欲所蒙蔽的心灵泥淖,享受生活的智慧。

10.从文中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禅”具有很大的魅力,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黄沙蔽天时

                                        迟子建

     ①看过了秦始皇兵马俑,游过了茂陵、乾陵,领略了汉武帝、武则天占尽风水的寝陵后,我又去了(雁塔、小雁塔,以为对西安已有了全面了解,所以安然地在落霞时分流连于西大府南路的市场,听当地人操着土语吆喝买卖,时不时踅进小吃部经济而实惠地饱尝一顿美味。

②我以为西安就是这样子,有古中国的生活情韵,节奏缓慢,民风纯朴,繁荣而不雕琢,朴素而不失大都市情调,天清气朗,晴日永照。然而一九八八年春季的一场黄沙却使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③那天上午并没有风沙袭来的任何迹象,天空很蓝,透明度也很高,一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我;食堂吃过午饭便回宿舍休息。我的午睡时间一向很长。大约三点左右我懒散起床到学府路散步,看见摊床上的草莓鲜艳而饱满,便称上一些边走边吃。还未走到市场尽头,忽然感觉一阵旋风袭来,天蓦然黯淡,树叶被疾风吹得哗哗地响,一些挂在树枝上的广告条幅被得四处飞扬。商贩们吆喝叫着麻利地收摊床,几家店铺很快把板窗落了下来。先前还忙碌而从容的街市一下子变得纷乱起来,人在风中急急地侧着身子赶路,狂风似乎想使每一个人成为秃子,奋力撕扯着人的头发。我的长发狂舞着,几乎蒙住了整个的脸。

④黄沙就在此时滚滚而来,它们那细小而尖锐的尘埃不遗余地击打着店铺的玻璃窗、惊慌失措的行人、树木以及商贩们:有完全收完的水果。太阳不见了,远远近近都是苍黄的色彩。空气令人窒息,我在弥漫的黄沙中艰难地朝回走。然而我只能是踉踉跄跄地走,没吃完的草莓早已沦落风尘中。学府路寻到我的住处并不很远,可我却觉得那是我一生中走得最漫长的路。没有说话声,有的只是默默前行的人。人们一律垂头躬背走着,以尽可能地减轻黄沙对自身的侵害。世界一片混沌。我一眼前一片模糊,只觉得自己被人活生生地抛到了荒郊野外,人群不见了,房屋不见了,树木不见了,公共汽车也不见了,边无际弥漫着的是那用粗哑的嗓子歌唱着的黄沙。它来自苍凉无垠的黄土高坡,来自域外曾经刀光剑影、血染黄沙的古战场。它带来了晦暗的洞里那微弱的一点光亮,带来了玉米上一缕抖不掉的沉香,带来了在这黄土地上终年耕种着的农人们沉重的咳嗽和叹息。

⑤黄沙蔽天,西安不见了,西安仿佛沦了。我也消失了,因为我变成了一粒黄沙,我的思绪漫无边际地飘游。我隐约看见一个女人抱着孩子贴着围墙慢慢而小心地走着,而一对恋人则紧紧相拥相抱在-一爿店铺的墙下。在奶潮一般涌来的黄沙中,所有的人都像是刚出土的泥塑,古典而沉重。我不由蓦然想起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如果没有展厅高大的棚屋环绕着它们,让它们经受一次沙的洗礼该有多壮观!他们本来就来自地下,来自蒙蒙黄沙之中,他们与风雨有着肌肤之亲,他们在地下是活的,而们的出土则意味着死亡。当不绝如缕的中外游客一遍遍地将惊奇》目光投向它们.,它们为什么总是显得无与伦比的漠和持重?也许它们渴望回到它们诞生的地方,渴望着我们视为劫难而它们视为辉煌的横贯天际的黄沙的洗礼,渴望着一种心对心的交流。

⑥我在黄沙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有一种要哭的欲望,有想呐喊的欲望,有一种要永久消失的欲望。多少帝王将相将他们颓败的宫殿留了下来,将他们的黄金、珠宝、玉玺留了下来,然而他们死后无一不是归》黄土。黄土是一个血肉之躯后的永恒的梦乡。我们在一心一意建设一个城市时,筑起了高楼,修起了宽敞的水泥马路,使那么多房屋色彩纷呈,雕梁画栋,以绿化为名种植了一排排单调的树木。我们以为已经隔绝了黄尘、隔绝了贫穷之气,然而就在我们几近麻木的庸碌而饱食终日的生活中,一场黄>却浩浩荡荡地袭来了,它为我们以为是的生活敲响了警钟

那是我一生中走得最漫长的一段路,我在黄沙蔽天时为自己在古城墙上附庸风雅地望云有了一种彻骨的羞耻感。我知道我先前了解的只不过是西安的一些皮毛的东西,它深层的内蕴我还远远没有挖掘到。两个相爱的人在黄沙中相拥体味的是爱,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在黄沙中体味的是母子间的挚爱深情。而只有我,一个独行者,才能体味到黄沙鞭打心灵的那种疼痛和温暖。我知道自己很可能在一生中都处于一种孤独的境地,但这并不可怕,因为只有孤独的人,却没有孤独的心灵。当我步履蹒跚将要回到住处时,我的嘴巴、鼻孔、耳朵、头、颈窝里满是黄沙,我想此刻有人把我送入秦始皇兵马俑的俑坑该是多么恰当一我满身风尘如泥塑,而那里又是多么缺乏一位裙裾飞扬、长发飘飘的女人与他们相守。

11.简析①②两段的作用。(3分)

                                                                              

                                                                               

                                                                               

12.文中两次写到“那是我一生中走得最漫长的一段路”,有何用意?(2分)

                                                                              

                                                                               

                                                                               

13.文章为什么用“黄沙蔽天时”而不用“黄沙蔽天”为题?(3分)

                                                                               

                                                                              

                                                                               

 

14.赏析第④段关于风沙的描写?(6分)

                                                                               

                                                                              

                                                                               

                                                                               

                                                                              

15.第⑦段“它深层的内涵”有哪些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敷山记    

(元)戴表元

昔予尝读晋人《绝交书》、《誓墓文》,心诚怪之。以为诸公酣咏山林,沉溷乡井,亦云过矣。久之叹曰:嗟乎!士大夫心知材业无所益于时,宁出此焉,犹可矫懦激顽哉。然此事贫者亦不易为,则好义之士,又有为之加工穿涧,钱买山,成其高者。若吾家处士之于吴中,符山人之于襄阳,风流客主,天下两贤之,而今岂复有斯人乎?

庚寅之冬,遇吴兴姚子敬杭。子敬倾然为予到敷山之事。敷山者,西于吴兴十有馀里,山中卷外截,水罄折行平原茂樾间。左右之徐山、杼山,敷山而蹲。敷山之前,苍峭亘连,错落起伏,望而知为美壤也,然已入于势家,莫可物色。更累十年,子敬之邻有曹君者,始售而有之。既克有之,则以予子子敬。吁,子敬欲窥一区之地以居久矣而不敢望如敷山之美也曹君曰敷山之美我幸有之子贫而贤我以成子。子敬曰:“我诚不敢望敷山之美也,而不敢不成曹君之义。且吾亲年高,他日倘幸以为寿藏,而筑室读书于其侧,耕渔以给,藏修以养体,咏歌以舒志,洋洋乎曹君之赐,吾事毕矣。”

吾闻之惊喜。夫子敬之所以得于曹君,与曹君之所以知子敬,视古人何远哉!虽然,曹君义人也。子敬非材业无所益于时者也,予未识子敬时,凡从吴兴来者,夸子敬不容口。曹君亦用是贤贤乎?及既识子敬,乃恂然一儒徒。清苦刻厉,议成而言,虑言而动,其不负敷山矣。则曹君不为伤义,子敬不为沽惠也,虽然,子敬材诚高,业诚良,知子敬者,或不皆如曹君之真。将有结驷千乘,兼金束带,问途于敷山之下,是吴兴之荣,子敬之达,非敷山得曹君也。曹君曰:“吾何暇于是?抑子之言为悫,姑我记之。吾将自书以镌于敷山之石。”子敬名式,曹君名元。弟名浚者,字资深;名渊者,字子登。余剡源戴表元,子帅出。庚寅之岁,是为某年。谨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买山   致:筹集             B. 敷山而蹲   挟:夹着

C. 耕渔以给口   口:糊口           D. 其不负敷山矣  审:明白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成其高者   送之

B. 遇吴兴姚子敬杭     又杂植兰桂竹木

C. 非敷山得曹君也     句读不知

D. 我记之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记山写人于一体,在写山同时衬托曹君赠山的情义和姚子敬之贤,采用记贤、对话的形式,简洁自然。

B.本文叙述曹君没有空闲写作,体现曹君不事夸饰的品格,而曹君让作者来写作此事,又流露出他对作者的信任。

C.本文采用议论手法,议论贫穷者和好义之士的双赢关系,但没有板起面孔来生硬说教,显得醇和清雅,有人情味。

D.本文从有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为了远离政治,选择深山筑室读书,啸傲田园,逃避社会现实的真实状况。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子 敬 欲 窥 一 区 之 地 以 居 久矣 而 不 敢 望如 敷 山 之 美 也 曹 君 曰 敷 山 之 美 我 幸 有 之 子 贫 而 贤 我 以 成子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子敬之所以得于曹君,与曹君之所以知子敬,视古人何远哉!

                                                                             

(2)曹君亦用是贤贤乎?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陌上暮春                               落花

              唐·武元衡                             宋·宋祁

青青南陌柳如丝,柳色莺声晚日迟。        坠素翻江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将飞更作回凤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21.这两首诗都以           意象来抒发             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异同。(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23.本文提出了“                                              ”的观点,这与荀子《劝学》中的“                                                ”的思想具有一致性。(2分)

24.联系文段语意。简要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善学?(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2)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3)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4)秦亦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家张小娴在一篇文章中有这么几段:

拍照的时候,挑了一大堆精心搭配的衣服,顺便又带了一套衣服,谁知道照片拍出来之后,效果最好的不是精心挑选的那几套衣服,而是顺便带去的那一套。”

“你画了很多张画,眼看还有些颜料,你顺便再画一张,最满意的竟是这一张。”

“你约了朋友在百货公司里面等,你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点,于是随便逛逛,谁知道这短短的时间里,你找到了已经找了一个多月的一款鞋子。”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绍兴市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3分)C(Abǒ Bjiāng;  Djìn)

    2.(3分)AB糟贱一糟践;C湟湟一皇皇;D不缜一不慎)

3.(3分)C“报应不爽” 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释 义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A掺杂一融入;   掺杂:混杂。融入:融合;混入、混合。融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B“几乎”是“接近于”“差点儿”,与原意不符;

D“视若己出”意为当作亲生子女一样爱护,此处用错对象)

    4.(3分)B (A“和别的报道”同“与众”语意重复;C语序不当,“不仅”应移至“北京”后;D缺少主语,应在“法院”前加上“被”或“受到”)

    5.(3分)④①③②

    6.(4分)正方:余额宝应受到监管限制    反方:余额宝不应被监管限制(意思相

近即可)

  7.(5分)

评分要求:选择两个以上的合适意象(2分),符合第一章“回到从前”的诗歌意境(2),体现诗歌的语言意蕴(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8.(3分)DAB分别符合第一段第二句、第三句信息。C是对第一段中最后两句话

的信息进行推断的结果,坐禅,达摩面壁,通过禅的方法,去思考现实人生,调身调息调

心,获待禅的智慧,使生命升华。故正确。D是非颠倒,不符合“《六祖坛经》所谓“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的原则,“偏执”不是禅,同时“淡玄说妙,是追求禅的精神境界的不二法门”不符合第二段第一句所说的禅的“实践性特质”)

门”不符合第二段第一句所说的禅的“实践性特质”)

    9.(3分)C (A整合了第一段第一、二句与第四句《大学》所说的话以及第三中的相

关信息。 B符合了文中的第二段“禅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信息表述。 C不符合引证的意图。 D符合第三自然段中对禅的智慧理解,以及第二自然段中提到只满足个人贪欲的不良社会现象)

    10.(3分)参考答案:(1)禅的方法能使我们冷静与清醒地面对生活,认识生活。(2)

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第一要点是综述第二段的信息得出的,直接摘引其中

心句,得1分;第二要点是根据第三段语意进行综合概括而成,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

11.(3分)(1)这里的“安然”‘‘散漫富足”‘浪漫情调”与下文“心酸”‘‘呐喊”形成情感上的反差。 (2)此处对西安的看法与下文发现的“深层内涵”形成鲜明对比。(3)结构上为下文发现西安的另一面作铺垫。(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12.(2分)(1)既是实写风沙中行走的困难,也是虚写,强调思想观念上的艰难转折。

  (2)上下两句形成呼应,结构上串联起我在黄沙中的体验、思考与感悟。(答出一点给1分)

13.(3分)(1)前者指一个时段,强调静态的时间;后者是一个场景,强调动态的空间。

(2)前者引发主观的心灵世界,后者呈现客观的自然景观。(3)前者重点写自己的思考感悟,后者重在描写环境,前者比后者能更确切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6分)(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例如“它们那细小而尖锐的尘埃不遗余力地击打着”“远远近近都是苍黄的色彩”“空气令人窒息”刻画其力量。

 (2)侧面烘托,人物心理情感的反衬:例如“世界一片混沌。我的眼前一片模糊,只觉得自己被人活生生地抛到了荒郊野外”,烘托了黄沙风暴的漫天遍野的气势。

 (3)历史想象,场景渲染:例如“它来自苍凉无垠的黄土高坡,来自域外曾经刀光剑影、血染黄沙的古战场”。赋予黄沙风尘深厚的历史文化感,拓展了文章内涵。

 (4)巧用修辞:“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是那用粗哑的嗓子歌唱着的黄沙。"生动形象。(答出其中一点并作简单分析、鉴赏给2分)

15.(6分)(1)作者在黄沙中发现了西安的另一面,风沙蔽日。也发现了人生的另一面,在散漫富足、风雅浪漫之外还有沉重峻厉的时刻。因此,她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想哭的欲望”。

 (2)发现了人生在黄沙面前的渺小短暂和脆弱,不管古代的帝王将相拥有怎样财富和权  力,终归向黄沙。不管今天的我们怎样自以为是的强大,在亘古永恒的黄沙面前也是苍白脆弱,不堪一击。

 (3)联想起古代的兵马俑,对游客惊奇的目光,“它们总是显得无与伦比的冷漠和持重”,这种隔膜是对现代人麻木庸碌、软弱矫情的对立。作者猜测“也许它们渴望回到它们诞生的地方,渴望着我们视为劫难而它们视为辉煌的横贯天际的黄沙的洗礼,渴望着一种心对心的交流。”只有这些雄强的生命才配得上黄沙的洗礼,引发了对现代人生命形态的反思;文末作者想象自己能融入其间,也是一种向往礼赞之情的流露。

 (4)人类在生存的孤独困境中,要有“爱”的温暖。(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16.(3分)C(没有注意词类,根据下文推断应该是名词“家口”)

17.(3分)C (A都是承接连词“用来”,B都是介词“在”,C取消句子独立性/表宾语前置,D都是介词“替,给”)

18.(3分)B(“曹君没有空闲写作,体现曹君不事夸饰的品格”错。一是没有因果关系,二是集中对文章“何暇”一词的理解。根据上下文也可以推知解释为“哪里谈得上”)

19.(3分)子敬欲窥一区之地以居久矣/而不敢望如敷山之美也/曹君日/敷山之美/我幸有之/子贫而贤/我以成子。”(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断成“子敬欲窥一区之地/以居/久矣”不扣分)

    20.(7分)

    (1)4分)姚子敬与曹君相得,以及曹君了解姚子敬的原因,和古人相比多么遥远啊!(落实“得”、“之所以”、“视”各1分,全句顺畅1分)

    (2)3分)曹君也因此以贤能者为贤能吗?(落实“用是”‘‘贤贤”各1分,全句顺畅1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21.(2分)答案:落花/伤感。

    22.(5分)

    (1)2分)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寄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第一首陌上暮春之景抒写羁旅之愁;第二首以景衬情,以花自伤,衬托人的深情难忘。(意思相近即可)

    (2)3分)不同之处:第一首以“设问”直抒胸臆;第二首运用借代拟人手法写景,使事物形象生动。同时运用比喻,以落花作“回风舞”、“成半面妆”之景比喻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23.(2分)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己之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4.(3分)①吕氏提出了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入学习,要善于向不能者与不知者学习

的观点。②有所短必有所长,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善于从看似不知不能的人身上学习哪怕是些微之知之能;以为别人是不知不能,实际上正是陷入了自以为是的错误。③吕氏能看到了“丑不能、恶不知”的不良现象,而提出了无丑不能,无恶不知的见解,这对我们是改进学习态度是很有启发的。(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相近即可)

    附【译文】

    事物本来无不有长处,无不有短处。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善于吸取众人长处的人能拥有天下。不要憎恨.无能的人,不要厌恶无知的人。憎恨无能,厌恶无知,是错误的。不憎恨,无能,不厌恶无知,这就高尚了。即使是夏桀、商纣王,仍然有可以敬畏、可以借鉴的地方,更何况贤明的人呢?    (《吕氏春秋·用众》)

(四)古诗文默写。(6)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2)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

    (3)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作文(60分)

2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过去我曾经读晋人的《绝交书》、《誓墓文》等书,心里实在奇怪那些记载。认为那些先  生太热忱于歌咏山林,沉迷于家乡,也太超过限度了。我一只过了很久以后才感叹道:唉!’读书人心里知道才华对时代无用了,到这个地步了,还可以假装懦弱显示愚笨啊。可是这件事贫困者无法做、只有好义之士,又可以替他们加工开凿山溪,拿出钱来买下山林,来成就那些高名的。像我这个隐士在苏州,符山人在襄阳(典故:匡庐符载山人,遣三尺童子,赍数尺之书,乞买山钱百万。公遂与之,仍如纸墨衣服等),双方都是十分洒脱,天下都以为两者是贤能的,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呢?

    庚寅之冬,在杭州遇到吴兴的姚子敬。姚子敬尽力替我张罗到敷山一行之事。敷山距离在吴兴西面十多里,这座山里面峰峦迭起外面却笔陡,中间水流曲折树木茂密。敷山左右有徐山、杼山,两山夹杂着敷山。敷山之前,苍峭亘连,高低起伏,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好地方,可是已经被权势之人买下,不能再拥有。过了几十年,姚子敬有一位姓曹的邻居,才买下它。买下它以后,就赠给我们家的姚子敬。啊!姚子敬想得到一个地方得以长久居住,已经很久了,可不敢奢望像敷山这样的好地方!曹君说:“美丽的敷山,我侥幸获得了。你虽然贫困却贤能,我来成就你吧。”姚子敬说:“我实在不敢奢望获得美丽的敷山,却不敢不领受曹君的恩惠。况且我双亲年事已高,以后侥幸死了埋葬在这里,同时我在旁边筑室读书,耕种捕鱼用来供给家人,专心学习用来休养身体,吟咏歌唱你过来抒发心愿,曹君的恩赐可谓是广大啊,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喜悦。姚子敬与曹君相得,与曹君了解姚子敬的原因,和古人相比多么遥远啊!虽然如此,但是,曹君确实是义人。姚子敬不是才华对时代无用,我还未认识姚子敬时,凡是从吴兴来的朋友,夸耀姚子敬绝不容口。曹君也因此以贤能者为贤能吗?等到认识姚子敬以后,确实是一介儒徒。清贫困苦认真严肃,.意见思考成熟了才发言,发言以后就行动,他不会辜负敷山,是十分明白的事情了。那么曹君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伤害大义,姚子敬不会因为这件事购买恩惠,虽然如此,但是,姚子敬才能确实杰出,学业确实优良’了解姚子敬的人,或许不都像曹君一般真诚。将有大量高贵的马车,地位高贵的官员’询问到敷山如何走,这是吴兴的光荣,是姚子敬的发达,不是敷山合适曹君。曹君日:“对这件事我哪里谈得上?还是你的话比较真诚,姑且替我记录一下。我将亲自镌刻到敷山的石头。”一起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有:姚子敬叫姚式,曹君叫曹元。他的弟弟叫姚浚的,字资深;叫姚渊的,字子登。我是剡源戴表元,儿子叫戴帅出。庚寅这一年,应该是年号某某年。我恭敬地记载下这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