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子罕篇(24)夫子说的法语是什么意思?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即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本章指法令,规章,制度。


(2)语,《说文》:“语,论也。”即辩论。清段玉裁注:“论也,此即毛郑说也。语者,御也。如毛说。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如郑说,与人相荅问辩难谓之语。”本义是谈论,议论,辩论。


(3)言,《说文》:“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即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本义是说,说话。


(4)从,《说文》:“从,随行也。”本义是随行,跟随。


(5)改,《说文》:“改,更也。”即变更。本章指改正、纠正。


(6)贵,《尔雅·释名》:“贵,归也,物所归仰也。”《说文》:“贵,物不贱也。”即货物价格不低贱。《孟子》:“用下敬上,谓之贵贵。”本章指贵重、重要,也可译为可贵,比如“礼之用,和为贵。


(7)巽,《说文》:“巽,具也。”《尔雅·释名》:“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


(8)与,《说文》:“与,赐予也。”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


(9)说,《说文》:“说,释也。一曰谈说。”即解释说明。一种说法认为,“说”是“交谈”。


(10)绎,《说文》:“绎,抽丝也。”即抽丝。本章指寻求头绪,推究,即抽出事物的条理,加以分析鉴别。


(11)末,《说文》:“末,木上曰末。”即树的顶部叫“末”。本义是树梢。


(12)已矣,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译文


孔子说:“别人用规则正言来告诫我,能不服从吗?但能真实改过才好呀!别人用恭顺婉辞来赞许我,能不喜悦吗?但能寻绎他言外之意才好呀!只知喜悦,不加寻绎,只表服从,不肯自改,那我就无奈何他了。”



解读


本章之“法语之言”和“巽与之言”,虽有前人及诸家自圆其说的解读,细细品来,总觉不能表达出本章孔老夫子真实的含义,但是又无法探究出能说服自己的说法,这便是解读本章的困惑。我是以《尔雅》、《说文》来注解《论语》,又结合《左传》和《诗》等来分析的,这样可以更接近《论语》中每一章所表达的本义,而不是后人结合早已不同于《论语》当时的语言环境,所陈述出来的大意。所以,本章之注释部分和解读部分综合众家之说,有不相一致的内容,以备后来及后来者破译本章。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法语,钱穆先生认为是以法则告诫之辞,南怀瑾先生认为是现在普通所说的“格言”。一般认为是合乎礼法原则的话。也有说法认为“法语”是指圣人之言。和“法语之言”句式相同结构的,《诗·郑风·将仲子》有“父母之言”和“诸兄之言”,此处的“言”是指言语、说过的话。所以这句的意思是,钱穆先生“别人用规则正言来告诫我,能不服从吗?但能真实改过才好呀!”南怀瑾先生“历代的格言构成了‘法语之言’,能够说不信从它吗?仅仅欣赏也没有用,要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反省反省,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彻底改正,这样读书才是学以致用。”对照下一句的句式结构,“语”和“与”都有动词的意味,“语”是谈论、辩论的意思。与,赐予、给予的意思,也指称赞。按本义,法,作刑法解,也指法令、法规。那么本句就可以理解为:有关法令谈论的话,能不听从吗?改正自己是可贵的。也就是说对法令的规定,不仅要听从、顺从,还要按照规定改正自己。在下一章“过则勿惮改”,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不同的是本章指“法语之言”,下一章指“忠信”。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钱穆先生认为,巽是恭顺,与是赞许,绎是寻绎。本句的意思是“别人用恭顺婉辞来赞许我,能不喜悦吗?但能寻绎他言外之意才好呀!”南怀瑾先生认为,“巽与之言”就是顺从的话,顺着你的意思的话。好听的话谁不愿听?“绎之为贵”,绎就是演绎,要反省、研究、推敲、分析一下。巽,一般认为是“柔顺”的意思。实际上,《易·说卦》:‘巽为股。’”解释:《韵会》说“股”就是身体下部的辅助性肢体。《易·说卦》说“巽”就是“股”。所以说,“巽”的意思就是“辅助”。与,本义是赐予,给予,这里是称赞的意思。若依照“巽与之言”作恭顺赞许解,那么和“法语之言”有什么关联呢?这就是我在解读本章遇到的障碍,“巽与之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等待有智慧的人来解读。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钱穆先生翻译为:只知喜悦,不加寻绎,只表服从,不肯自改,那我就无奈何他了。南怀瑾先生翻译为:“说而不绎”,光喜欢好听的话,自己不加反省、推敲。“从而不改”,对于好的格言,只是欣赏,而不依格言去改自己的毛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说对于这种人,我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了。对于本章的译文部分,我暂时采用钱穆先生的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