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费力研究“如何管理90后员工”?餐饮界新动向:很多餐企已在研究“如何留住70后”!

 老kang119 2016-03-08



导语

先给大家看一组《餐饮时报》的调查:

杭州旺店——川味观50%的服务员都是40岁左右的大姐;

长沙旺店——食在不一样,“大姐、大妈”服务员占到员工总数的35%

长沙餐厅——绿草地,“大妈”服务员占到了50%,火候餐厅,“大妈”服务员占到了总员工人数的2/3

济南鸿鲲楼三汁焖锅老板牛冬梅说:“我们店留下来干的时间最长、服务最好、工作最卖力的,都是40岁以上的大姐。管理非常省心,同时有年轻的小姑娘和年纪大的大姐来应聘,我们会选择后者。”

当很多人还在费力研究如何“招聘、留住90后员工”时,一些先知先觉的餐饮企业,已经在研究如何留住“70后”了!

——《餐饮时报》原创


餐饮动向

——《餐饮时报》原创

不要再打“90后”的主意了!

90后,进入餐饮业的将越来越少。这不仅是趋势,更是现实——


90后多是独生,工作不选餐饮业

90后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农村孩子,也一般都是独生,全家供养一个孩子,从小不是娇生惯养,也生活衣食无忧。他们选起工作来,不论父母还是他们自己,都很少把进餐厅做服务员作为选择。

90后多数都上大学,更少进入餐饮业

90后的孩子,基本都有“大学”上,即使上不了正规大学,因为国家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的扩招,普遍都可以读到中专、大专、职业大学,这样的孩子,工作选择余地大,也很少把餐饮业作为首选。

整个社会工作机会变多

因为计划生育原因,到90后这一代,整个社会人口急剧缩小,新老更替,出现大量工作机会,90后成为新生主力,工作机会比70、80后多几倍,有了更多选择,餐饮更成为就业选择时的弱势行业。

内在、外在因素,导致90后年轻人越来越少进入餐饮。有餐饮同行曾笑谈:以后不能指望招聘90后员工了!

而80后,年龄在26—3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好是结婚、生孩子、国家放开政策生二胎的时期,从这个年龄层里寻找餐饮从业人员,往往是刚进去没工作一段时间,就不得不面临生孩子、带孩子无法胜任餐饮业特殊工作时间的情况。这一点,很多餐饮同行深有同感:“刚刚培养好,就回家生孩子了,加上带孩子,好几年出不来工作!”所以,招聘80后,也不是理想人选。

70后越来越成为餐饮主力

《餐饮时报》创办人小时多次去日本、韩国、新加坡考察餐饮,他们的服务员基本分两类:一类是中年大妈,一类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几乎全是“小时工”,小时工基本都是在校的高中生、大学生,按小时计薪,工作时间非常灵活,不属于餐饮正式工。

在国外,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做“小时工”的经历,一个孩子的打工时段平均持续6年左右,多在高中、大学阶段。因此,国外餐厅可以依靠大量的小时工来支撑人力体系。而中国,因为国情不同、学业压力等原因,小时工很难成为餐饮业的主力。


小时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看到很多shoppingmall等购物中心的时尚餐厅,服务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穿着工作服,带着工作帽,像中国的年轻服务员一样热情招呼客人。开始被他们服务还心里有点不好意思,觉得他们和国内中老年人相比,太辛苦了。但后来发现,不论小餐厅,还是大型酒楼,几乎全部都是中老年人做服务生。他们不仅彬彬有礼,而且态度更温和。

从国际餐饮业的用工情况推测, 36岁到46岁之间的 70后,也会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最佳人选。而且,国内已经很多餐饮企业正悄悄研究这一群体并根据特点来留住他们。


山东济南一餐饮同行直言:我们现在猛招35岁到45岁以内的大姐大妈,培训上岗后更好用!

1

靠谱

四五十岁的大妈、大叔,非常“靠谱”。年轻人一不高兴,明天就见不着人了。但这些大姐、大叔他们更多考虑稳定性,只要一旦熟悉了环境,他们更愿意长期稳定工作。

2

省心

大姐、大叔,也许对电脑、手机等用得不熟练,但餐厅基本常规的端茶送水这种工作,他们比年轻人干得更到位。年轻人怕脏怕累,但大姐大叔们因为年轻时吃过更多苦,所以这种活他们比年轻人做得更好。

3

务实

年轻人总是在基本功还没有做好的时候就大谈理想,总觉得自己要干一番大事。大姐大叔们非常务实,他们目的很简单:养家糊口,多赚点钱。所以,只要工资福利不错,流动性就很小。

正因为如此,很多先知先觉的餐饮企业已经悄悄把招聘矛头转向70后、甚至65后,并研究他们的需求来留着这些“大妈、大叔”们

计件工资,更适合70后

杭州一餐饮企业老板说,年纪大的员工,他们更喜欢计件工资,明确好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多干多少活多拿多少钱,这样的计算工资方式更受他们喜欢。他们年龄大了,出来工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多赚点钱。因此在针对他们设计工资时,简单明了的计件方式,是留住他们并发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为留70后,设额外福利:

一年一次体检

江苏一餐饮企业为留住70后员工,专门为70后大叔大妈设立一项额外的福利:一年一次企业承担费用的体验。这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讲,非常有吸引力。

70后工作为孩子,

一餐企为70后孩子特设奖学金

北京一餐饮企业,设立了一项专项奖学金,这项奖学金不是奖励员工,而是奖励员工的孩子,尤其针对70、60后等孩子面临生高中、考大学的。孩子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升学成绩,这家餐企会根据不同奖项不同给予奖学金。这样做的结果是,这家企业的70、60后父母好像找到了“共同的理想”,非常有共同话题,工作也更开心。

多示范,少开会

 “我们企业很少进行那种士气团队培训、喊口号、宣誓,这种培训尤其不适合70、60后,对他们的培训,更多渗透于日常工作中。少讲大道理,多来点实在的,这些经历过“文革”和饥荒时代的人,大道理很难打动他们,他们更希望看到自己付出劳动能获得什么。所以,一套简单、清晰、让他们一看就明白的薪酬制度,比什么都重要。”河北一餐饮同行这样说。

最后——

人力资源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先知先觉的企业总是最早洞察变化

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国内国际看,90后年轻人,

都很难再像以前70、80年轻时一样大量进入餐饮业

如何应对这一现实

将是餐饮业马上面临的课题。

留住70后,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餐饮时报》愿意和全国餐饮同行共同寻找答案,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