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养生妙诀:慎衣着 节饮食 调情志

 一株小苗 2016-03-08

[导读]道家养生以自然天道为主,道家经典著作中亦包含道家养生的精妙语录千万,小编从中撷取三条,以期感兴趣的朋友窥得道家炼养的诀实。

道家养生妙诀:慎衣着 节饮食 调情志

节饮食以养生

慎衣着以养生

原文:

“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热也。寒热若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司议郎蒲虔贯《道藏·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十八)

译文:

我听说衣服的厚薄应该随着时令气候适宜增减。因此即使是炎暑夏月也不能穿的极薄,寒冬腊月也不能穿的太暖。炎热时节能够身着单衣,穿着煮练过的丝织品做成的衣服卧于帷帐中,或者腰腹至膝关节小腿部用被子盖好,是最有益身体的。冬季的棉衣不必过厚,待冷时再一点点添加几次,这样就不会让人骤寒骤热。

所以从寒冷至热时逐渐减衣,则不会感受温热之邪;炎热至寒冷时逐渐加衣,则不易感受风寒之邪。如果一觉寒热边随意脱衣加衣,则容易受寒热时气的侵袭而发病。冷时逐渐加衣,热时逐渐减衣,腰腹以下一直到小腿、足部,宜常保持温暖。胸部以上至头部,宜常使微凉凉不至于受冻,暖不至燥热,即是准则。衣服被汗水打湿,应该立刻换下。熏衣过后,尚存火气,不要立即穿上。穿衣做到寒热适宜,就能形神恬静,不会发生疾病和皮疹,寿年自然长久。

节饮食以养生

原文:

“凡食,先热食,次温食,方可少餐冷食也。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虽热不可灼唇,虽寒不可冻齿。凡食,温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司议郎蒲虔贯《道藏·保生要录·论饮食门》十八)

译文:

饮食是用来滋养培补人体气血的。学的生理功能是营养滋润形体,气的生理功能是固护保卫四肢肌表的。人的气血的精华部分则变为骨髓、脑髓及精液,其次变为肌肉。平日不可饿到几点才吃饭,也不可吃到极饱才停箸,常须似饥似饱为宜。青牛道士说:“人必须饥饿之后才吃饭,口渴之后才喝水。”意思是不要勉强饮食,又不宜先吃热食随即便吃冷食,必定会冷热相互攻冲而致疾病。饮食时宜先吃热食,然后吃温食,而后才能稍稍吃冷食。食物太热则容易损伤骨气,太冷则容易损伤筋脉。食物再热也不可烫灼口唇,再冷也不可冻着牙齿。饮食时温食胜过冷食,少食胜过多食,熟食胜过生食,淡食胜过咸食。

饭后如果热汗流出,不要立即洗脸,易使人容颜受损,面颊有如虫行。饱食后立即洗头容易感受头风之症。凡是喜欢吃的东西,不可过于耽着,偏食则易伤脾胃而生疾病。平时不喜欢的食物,也不能一点不吃,否则脏气得不到无味的滋养就会不均匀。(如果一点苦味食物都不吃则心气虚,一点咸味食物都不吃则肾气弱,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自然界由五大类性质相近的物质,称为五行。在人则有五种重要的器脏,人的饮食也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所以肝在五行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味与五脏相对应,酸归入肝,苦归入心,甘归入脾,辛归入肺,咸归入肾。五行之间又相生相克、相互制衡,分别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每个季节都不要多吃。按五行来讲,当令的那种味道及其所克制的味道,这两种味均能损伤当令的器脏。应当吃相生的味道,才会对当令的器脏有所滋助。当令的脏器不损伤,则体内之气也受到补益,饮食合度,寒温适宜,则所有疾病不会发生,寿命长久。

调情志以养生

原文:

“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者,养性之都契也。”(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译文:

所以善于养生的人,经常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能做到这十二少,就是养生的要领。思虑过多,神志就会懈怠;念头过多,意志就会分散;欲望过多,神志就会昏乱;事务过多,身体就会疲劳;言语过多,正气就会虚乏;大笑过多,五脏就会损伤;忧愁过多,心神就会被收敛;欢乐过多,神意就会外溢;欢喜过多,就会出错昏乱;恼怒过多,百脉就会不安定;爱好过多,神志就会专迷于喜好而不谙事理;厌恶的事务过多,则憔悴缺少欢乐。这十二多不断除,则荣卫之气失常,气血运行错乱,是丧失生命的根本。只有各种情绪适当而不多不少,才是最接近养生之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