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气与疾病的微妙关系

 雨中人之也 2016-03-09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打工。



文/上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歪风邪气”引发气象病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述,人们那时就已经意识到气象与疾病的相关性。《黄帝内经》认为:如果天气变化急剧,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由于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及时调节,就会引发疾病。


随着季节转换,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等都在发生改变。有时这些改变来得很快,人体应对不及,很容易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些与天气或气候变化有关的疾病被称为“气象病”。 


我国与其他位于中纬度地带的国家和地区一样,天气突变大多是“锋面”这个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是指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在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特别是在晚秋至冬季的这段时间,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和寒潮不断南侵,锋面活动十分频繁。


据统计,锋面过境时当地居民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普遍升高。因为锋面活动会带来当地强烈的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血管运动反应改变,血管收缩,毛细血管以及周围小动脉中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血压上升。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中蛋白浓度上升,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肌负担加重,致使心脏病等疾病的发作。相关研究显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1月达最高峰,特别是在锋面过境的前一天至当天的这段时间,死亡人数最多。


肺结核病人的咯血症状,也会在冬季冷锋过境时有所增加,以锋面通过的当天达最高峰。医疗气象学研究显示,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很高。在高气压的气象环境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在冬季,强大的高气压前缘常常伴有冷锋,带来寒潮天气。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周围阻力增加,动脉平均压升高,造成心肌缺氧严重,所以心肌梗塞发病率会特别高。


另外,像乙型脑炎多发于夏秋季,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于冬春季,夏季多发霍乱、痢疾等肠胃病。这些流行病都是天气或气候间接引发的病症,大都发生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

极端天气成“健康杀手”



2013年夏季,高温热浪席卷我国,国内近三分之一的地区处于“烧烤”模式,多地最高气温创下历史极值,有些地区气温甚至连续几日达40℃以上。伴随着罕见的酷热天气,“热死人”也不幸成真。


持续处于高温“烧烤”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浙江、上海、武汉等地,都出现了大量因天气炎热而产生的中暑病例,甚至出现了“热射病”患者,并伴有多例死亡病例。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这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是由于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患者会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人体多脏器衰竭,死亡率高达40%~50%。


类似这种极端天气导致的医疗卫生事件并非个例:20世纪50年代由大气污染导致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曾造成数千人死亡的惨剧;1988年夏,由于高温酷暑,南京中暑人数达到了约4500人,其中死亡411人;2012年,欧洲遭遇极寒天气,冻伤者不计其数,仅乌克兰就有百余人被冻死。2014年9月,我国南方多地登革热疫情大爆发,多雨潮湿的天气就是其诱因之一。


这些看似单纯的医疗卫生事件背后都和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殊气候导致“地区病”


另外,一些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也能导致疾病,使当地人饱受病痛之苦。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高原,平均海拔约4500米,这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正常情况下,胎儿不靠肺部呼吸,而是通过动脉导管从母体获取氧气。出生后,随着婴儿呼吸系统的建立和呼吸氧浓度的增高,动脉导管会自动闭合。但是,由于高原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一些新生儿的动脉导管无法闭合,就会促生先天性心脏病。 


2005—2006年对西藏部分在校学生的普查显示,不包括因病夭折和因患重病而无法就读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1.2%~1.4%。相比之下,我国平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一般为0.6%~0.8%。


气候变化与流行性疾病


首先,气候变化会带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一些新老传染病不断出现规模不等的暴发或流行。其次,气候变化会导致长期居住在某一气候带的人群身体机能失调,进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再者,气候变化还会导致传统的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的发源地和传播范围发生改变,挑战现有的卫生防疫体系。


1994年,夏季的异常酷热和不寻常的季风气候条件,造成了印度的鼠疫大爆发。1995年,一场50年不遇的大暴雨使委内瑞拉脑炎流行。1995—1996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干旱期之后,普遍迎来了高强度的降水过程。科学家证实,这些强降水过程与后来爆发的马瑞河谷脑炎、罗斯河病毒及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南美多国的流行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关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会使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媒介昆虫孳生分布等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原有的传染病谱格局和流行病学特征,会极大助长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