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圈 (广州·文化公司CEO) 听说广州24小时书店已经开到第三家了。我这类没事总去书店逛逛的人听后觉得欣喜不已。广州的24小时书店,我最喜欢去体育东路那家。它店内有一个很大的免费阅读区。摆了很多凹凸斑驳却清漆闪闪的实木桌子,我当时就很奇怪,这种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去了解了一下才知道,都是店主从华南师范大学校园里淘回来的旧书桌。听说第三家店里摆的书桌也是从另一所大学里淘回来的旧书桌。 对我个人而言,当生活一旦出现某种不便和不足,能想到的总是买买买。其实这个举动非常不环保,因为后面紧跟着一连串暴殄天物的扔扔扔。今年再看一遍《鲁滨逊漂流记》,真是对鲁爷超强的动手能力钦佩不已。他用树干造铁锨,用木桩削桌子,就着一点笨拙的小工具,花无数的时间(因为他太有时间了)去造更大用处的大工具。还自己琢磨着烧陶土储水炖肉,最后造出能生还人间的一条船。海滩上荒无人烟,更无商店,所启用的材料,也都是岛上和手边的自然之物。后来我盘点下他自己造出来的家当,才意识到,我们自己决然想不到,这么一个荒山野岭几乎让人手无寸铁的地方,还存有这么伟大的生产潜能。 没事常去休闲小店逛,总觉人家小小店面怎么摆弄得那般生趣盎然。几片农舍里捡来的青瓦,也搭出好看的案头小景。很多个性化的店里面所摆物件显然不是来自商场或工业流水线。这类商店和24小时店主都有相同的癖好,那就是去各处“捡破烂”。说是捡破烂,其实是下乡收集旧物件。东西旧是旧,但不一定真的破。有的还特别稀缺珍贵呢。 物件还崭新着就被扔出来的事,在每个小区都时有发生。上次我重新改造客厅格局,因为形式所需,一个书架只能不要了。叫来楼下收废品的阿姨,请她免费抬走,不是这个书架不好,是在新空间里它不合用了,让它去别的地方发挥余热能平息我又“废”物的不安之心。阿姨再次确定我真不要了之后,抡起大锤哐、哐、哐把书架当场砸了。当时砸得我肝肺战栗。最后,她取走书架门上几块完整玻璃门和横条实木,其他板块皆当装修垃圾运走。我就想到那句:“笨蛋是放错位置的天才”。 在购物不便或家庭开支得严格控制才能把每月日子顺利过完的时期,人还是保有动手和物品修复能力,对用过的物件也有感情。很多居家东西自己修,我爸至今出门随手捡螺丝钉的习惯都一直改不掉。现在房价高,居家空间总是越来越不够用,我们的矛盾是,扔不掉旧的就换不来新生活。日本生活家松浦弥太郎说:减少身外之物的办法,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爱用品。发现爱用品,不妨一次多买点备用。这能少去人和新物的磨合,还促人少扔点东西。 可是,找到爱用品又花时间又需要机缘巧合。过于发达的购物渠道让人兴奋而发懒,手也越来越适合摸摸方向盘或涂涂指甲油。时间宝贵,花心思太累,就只得在买买买和扔扔扔的状态里循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