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五脏六腑,有12条经脉(十二正经),这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很有意思,每一条经脉对应一个脏腑,比如肝脏与肝经对应,肾脏与肾经对应。《内经.海论》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这句话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十二正经与脏腑之间的关系:12条经脉,在人体内部,隶属于所对应的脏腑,在人体外部,分布于四肢、头和躯干。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养生保健的小窍门:保养人体内部的脏腑,可以通过刺激位于体表的与该脏腑对应的经络。比如说,保养肾脏,对位于体表的肾经进行刺激就行了。
本帖内容摘自《养生肾为本》肖相如 肾经——身体里的养肾“百宝箱”
肾经上的养肾大穴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其他养肾大穴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气海穴——汇聚先天之气的“海洋” 肾俞穴——人体肾气输注之处命门穴——掌控生命的“门户” 三阴交穴——通补肝、脾、肾的名穴 我们先看看肾经在哪儿
肾经全称是足少阴肾经,它起于脚小趾之下,斜行走向脚心附近的涌泉穴,在脚内踝的舟骨粗隆处分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脚跟之中,另一个分支沿着小腿内侧向上循行,经过窝内侧、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进入人体内部,内属于肾,并联络膀胱。直行的主干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连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那么如何利用肾经养肾护肾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或者按摩锤之类的工具沿着肾经循行的大致路线拍拍、敲敲,对肾经起到刺激作用就可以了。
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肾经上的穴位,选取肾经上的重要穴位进行按摩、艾灸等,比如涌泉穴、太溪穴等。一般每个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或者艾灸15分钟左右便可,不用太在意按摩方法。 涌泉穴
涌泉穴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大穴,曾被养生专家视为人体的“长寿穴”,这当然与它的补肾功能分不开。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1/3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1/3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呵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好、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此外,按摩涌泉穴还能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妇科病、肾病等各种疾病,尤其对老年人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对涌泉穴的按摩,不必拘泥于方法,方便的时候按揉按揉就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可以每次按摩3~5分钟。也可以对涌泉穴艾灸,可以用艾条进行温和灸,每次灸15分钟左右便可。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它在人体里的作用可以比作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是太溪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一个人体保健的大穴。是重要之地,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动脉的跳动,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原穴善于治疗对应脏腑之病,所以太溪穴善于治疗肾脏疾病。
人要健康长寿,人体的阴阳必须相对平衡,如果阴阳失调则病症群起。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补之则济其亏损,泄之则祛其有余,所以它既能治疗肾阳虚导致的男女生殖方面的病症,又能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咯血以及五官等方面的病症。 肾藏精属水,心主神明属火,人体里如果水火不能相济,心肾不交,人就会出现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神志方面的病症,所以太溪穴善治神志疾病。 肾主封藏,具有固摄作用,如果封藏功能失权,就容易出现二便失常、遗精,所以太溪穴对上述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刺激太溪穴具有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按摩方法。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刺激太溪穴可以温肾阳,所以手脚冰冷的人应该好好利用它。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是体内有虚寒,是肾阳不足引起的。体内虚寒、肾阳不足者,气血流到四肢,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自然也就无法给手脚带来温暖。 气海穴(汇聚先天之气的“海洋”)
气海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元气的海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丹田。说到丹田,爱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不陌生,金庸先生在他的不少武侠小说中都描述过它,那些武功大成者每每丹田之气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的情景着实让人震撼。这当然是作者的文学夸张,不可当真。不过抛开文学不谈,古代医家对气海穴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视的,认为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气海)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 气海穴在我们的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眼直下1.5寸处。取穴的时候,把中指和食指并拢,放在肚脐眼下缘,往直下量取两横指,该处就是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是人体先天元气汇集之处,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具有培补元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凡是元气不足、元气虚弱的人都可以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通过刺激此穴能够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古书记载气海穴为男性“生气之海”,也就是说它是精力的源泉。“气海”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有一句俗语叫“气海一穴暖全身”,很形象地说明了气海穴的保健养生作用。刺激它对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中老年人用来养生保健效果更好。
如何使用气海穴呢?方法很简单,按摩和艾灸效果都很好。按摩坚持一个原则,每次3~5分钟,手法不限,能起到刺激作用就行。艾灸气海穴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有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的作用。 肾俞穴
在介绍肾俞穴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点儿基础知识。在中医学中,治疗的基础是证候,而证候的性质最重要的是虚实,虚证要用补法,实证要用泻法。药物治疗靠的是补药和泻药,针灸治疗要靠穴位,每一个脏腑都有一个专用的补虚的穴位和一个专用的泻实的穴位,补虚的穴位就是俞穴,泻实的穴位就是募穴。现在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肾俞穴为什么对补肾重要了。 肾俞穴是背俞穴之一。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类经》中说“十二俞……皆通于脏气。”背俞穴都分布在腰背部膀胱经上,各脏腑的背俞穴与相应的脏腑位置基本对应。肾俞穴所处的位置与肾脏所在部位也是对应的,为肾脏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因此,肾俞穴对于肾脏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 肾俞穴可以治疗哪些常见疾病呢?鉴于肾俞穴调节肾脏的功能,基本上与肾虚有关的疾病都可以考虑使用它,比如耳聋、耳鸣、久咳、哮喘,以及男性阳痿、早泄、遗精、不育,另外对泌尿系统、肾俞穴所处位置与肾脏所在部位是对应的,为肾脏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因此,肾俞穴对于肾脏功能有着消化系统疾病也非常有效。 腰为肾之府,由于肾俞穴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刺激膀胱经上的肾俞穴能起到调节肾经的作用;加上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的地方,所以肾俞穴是治疗腰痛的首选穴。一些上班族久坐伤肾,过早地出现了腰痛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常年受腰痛的困扰,怎么办呢?除了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自己多按揉肾俞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每次按3~5分钟便可。 肾俞穴在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怎么找呢? 我有个好办法:人体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第2腰椎,在第2腰椎棘突下向左或者向右量取1.5寸(中指、食指并拢后的宽度)就可以了。
命门穴——掌控生命的“门户”
从字面上看,命是指生命,门是指出入的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生命的通道。说命门是掌控生命的门户未免让人觉得有点儿玄乎,但中医确实非常看重命门穴的功能。 命门穴的养肾功能包括养肾阴和养肾阳两方面。中医认为命门是两肾之间的动气,蕴藏先天之气,内藏真火,称为“命门火”,命门火衰的人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的问题。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阳气,命门火衰的病症与肾阳不足证大多一致。很多人有四肢冰冷的问题,睡觉时也总是不暖和,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命门火衰”之相。 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遗精、阳痿,并能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命门穴不必在意方法、时间,方便的时候按揉按揉就能起到保健作用。 命门穴很好找,因为它和我们的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我们在找该穴的时候,只要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这个圆圈与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就是了。 三阴交穴
我国的铁路网非常发达,有很多著名的铁路线,每个铁路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车站,其中有一个铁路站非常著名,那就是郑州站,因为京广线、陇海线这两条著名的铁路线都经过该站,所以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一旦该站运营出现问题,将会影响两条铁路线的运营。 人体上有一个穴位比郑州站还著名,人体的十二正经中有3条正经都经过它,它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到这3条正经,它就是三阴交穴。 三阴交处于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交会处,是身体里鼎鼎大名的保健名穴。 中医认为,脾统血,肝藏血行气,肾藏精,三阴交穴虽归属于脾经,但因为和另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经常按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人的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一脏或者一腑出现问题往往殃及其他脏腑,所以,中医养生、治病讲究整体观,忌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肾与肝和脾有着紧密的联系。肾藏精,肝藏血,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化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自古就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的说法。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的充沛也有赖于肝血的滋养,所以,要想把肾养好,必须重视对肝的保养。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肾和脾的关系是先天和后天相互滋养的关系。肾藏先天之精,需要依靠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和濡养;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又依靠肾中元气的三阴交穴激发和推动,所以,养肾不可不养脾胃。 有什么方法能同时调补处于脾经、肾经、肝肝、脾、肾三脏呢?刺激三经三条阴经交会处,是身体里鼎鼎大名的三阴交穴。 无论是从养生还是养肾的角度看,三阴交穴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的时候正坐,把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小指下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就是。 日常保健,按摩三阴交穴或者艾灸都很有用。可以每次按摩3~5分钟,或者用艾条温和灸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可让人身轻体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