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住马驮沙

 sumingyao 2016-03-09
家住马驮沙,惯从鹅鼻渡。
江头酒未醒,那怕晚风怒。
这是明代诗人尹嘉宾的诗,叫《沙屿晚渡》,晓畅浅白,很好理解,但是我还是愿意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
我家住在江中的那片马驮沙上,
经常乘船由鹅鼻嘴踏上江南。
晚风呼啸,江涛拍岸,渡船摇晃欲覆,
但是我酩酊大醉,何惧风高浪急。
尹嘉宾(15721623),字孔昭,江阴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
“沙屿晚渡”是尹嘉宾所作“澄江八景”组诗中的一首。“澄江八景”得名于元代。那时,靖江还是横亘在泰兴、如皋与江阴之间江面上的一块广漠的沙洲,叫马驮沙。马驮沙东部属于泰兴县管辖,西部则属于江阴州。
明成化七年(1471),马驮沙从江阴析出建县。显然,生活于明代晚期的尹嘉宾并不清楚马驮沙是什么情况。他的吟哦,只是对历史的追慕与遥想。
何止是尹嘉宾,即使是比他早生了一百年的邑人朱得之,为修纂《靖江县志》,“稽吏牍、询故老,搜逸事、披荒碑”(王叔杲《靖江新志序》),竭尽所能,依然对马驮沙的历史一片茫然。他在《义例》中不无遗憾地说:
今志惟载我朝事物,立县以后为详,至若事远世革,非今所屑者,如元宋以前,史传无稽,不敢泛录。
马驮沙,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一块古老的沙洲,一份遥远而渺茫的记忆。
今年,是靖江建县的第545年。当初蒹葭苍苍,野雉乱飞的江中浮洲,已经与苏北平原融合在一起,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车水马龙。
可是,我们胸中依然澎湃着对那遥远年代古老沙洲的怀想。那是靖江历史的童年,那是我们的故园。今天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她的一部分,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无不是从那移动的泥泞的沙洲演变而来。我们这些锦衣美食、沐浴在现代文明春风里的人们,无一不是那些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先民的后代。那些我们已记不清面庞,望不见背影,带着无数梦想与憧憬的祖先们就埋骨在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融化在一起,然后才有我们,才有今天。不管路修得多宽广,楼盖得多高大,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那片叫马驮沙的土地。
穿过五百年的历史风烟,继续向前追溯。我们在汗牛充栋的古代史籍中苦苦搜寻,搜寻有关于那片沙洲的点点滴滴。就像一幅历史拚图的碎片,我们在一片一片拚接,纵使还不完整,但是已经依稀看到那片古老沙洲大致的轮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