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秘诀大放送

 板桥胡同37号 2016-03-10

给于咳嗽能力差等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是常用的治疗措施。这也就面临着人工气道管理的问题,如何合理管理?本文告诉你秘诀。


作者:张明明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在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患者的痰液 、血液、误吸的胃内容物及其他异物往往因其咳嗽能力降低而不能有效排除气道,需要外界吸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对于咳嗽能力差、特别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气道该如何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吸痰,保持气道的畅通。在临床中行吸痰措施,需注意以下事项。


适应症


出现①血氧饱和度降低;②压力控制模式下潮气量下降或容量控制模式下气道峰压升高;③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④人工气道出现可见的痰液;⑤双肺听诊大量湿啰音;⑥呼吸机检测面板上出现锯齿样的流速和(或)压力波形,排除由管路积水和(或)抖动等原因等气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建议吸痰,但不宜过频,因吸痰操作能导致气道粘膜机械性损伤和肺容积降低。


吸痰前生理盐水的注入


当患者痰液黏稠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可在吸痰时注入生理盐水以促进痰液排出,但有研究表明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可使患者的氧和降低,故不作为常规使用。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是气道分泌物吸引的主要用品之一,不同样式的吸痰管所产生的效果亦不相同。建议选择管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50%的吸痰管,因其管径越大吸痰负压在气道内的衰减越小,但所造成的肺塌陷越重。选择有侧孔的吸痰管效果优于无侧孔者,因前者吸痰时不易被分泌物阻塞,且侧孔越大越好。


抽吸负压的选择


抽吸负压应控制在-80~-120 mmHg,避免造成肺塌陷、气道损伤,对于感染及人工气道患者,其呼吸道粘膜较为脆弱,吸痰手法更应轻柔。痰液黏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以达到清除痰液的目的。


吸痰前后患者给氧


吸痰前后应常规给予纯氧吸入30-60s,可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患者,吸痰前后采用呼吸机做肺复张操作,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和降低的程度和肺塌陷的发生,而不建议用于简易呼吸器,因其无法提供呼气末正压反而造成肺泡塌陷。


封闭式与开放式吸痰


封闭式吸痰无需断开呼吸机,在吸痰过程中保证了持续的通气和氧和,能降低肺塌陷的发生率及吸痰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尤其对于气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更为适合。但封闭式吸痰对呼吸机的触发有影响,且不能降低VAP的发生。所用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最长可7天更换。


吸痰时间


吸痰的时间越长,可能导致的肺塌陷和低氧越严重,故应控制在15s内。


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吸引可有效清除聚积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降低VAP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口腔吸引


持续口腔吸引可减少VAP发生率并延长VAP发生时间。翻身前口腔吸引可减少VAP的发生率。


经鼻吸痰


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经鼻吸痰可降低插管率。经鼻吸痰困难时或出血风险较大者,可建立并通过口咽通气道行气管内吸痰。


支气管镜吸痰


由于在可视条件下进行,经支气管镜吸痰能较好地避免气道损伤,且能在气道检查的同时进行气道分泌物吸引,尤其是对常规吸痰不畅的患者临床效果更佳。但由于吸痰费用较贵、操作繁琐,限制了常规应用。


以上方法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气道管理途径,我们要结合患者病情及所在医疗环境选择适宜有效的气道管理办法,也欢迎大家与我们一同交流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更有效、便捷、安全的气道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专家共识(草案)》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chenxiaoqing@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xq152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