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节日|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

 古董花瓶ap1rmc 2016-03-10


点击上方的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我们呦~
 
民俗君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许多小伙伴积攒了一个正月的头发终于要迎来新年第一剪了,民俗君今天也特意早早起床,准备去剃个龙头呢。但是,二月二只有剃头这个习俗吗?要知道在咱们这个龙的传人的国度里,作为一个直接和龙扯上关系的节日,二月二可决不会是光剃头这么简单哦!

为什么叫
龙抬头?
二月二与龙抬头,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联。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并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苍龙星象就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每年二月二,苍龙星宿的角、亢、氐三宿先后从东方露出,形成了“龙抬头”的形象。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二月二和
古代社日
社日是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后已有春社、秋社之分。宋代起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确定为社日。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这样春社就和二月二有了密切的关系并逐渐结合在一起。二月二这天,人们为庆祝土地神生日,要敲锣鼓,放鞭炮,到土地庙烧香祭祀。

《清嘉录》记载:二月“二日为土地神诞,俗称土地公公,大小官廨皆有其祠。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酬。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釐,俗称田公、田婆。”

许多地方还有声势浩大的庙会活动,例如北京市佛子庄乡“二月二酬龙节”庙会、河北赵县范庄龙牌会、河南淮阳县二月二太昊陵庙会、山东邹城春龙庙会、安徽亳州陈抟庙会等都是历史悠久的二月二庙会,人们在这天烧香祈福、逛会游玩,寄托了祛邪、避灾、安康的美好愿望。
太昊陵庙会
范庄龙牌会
阳王二月二庙会

二月二的
节俗活动
俗话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二月二是正月年节的延续和终结,年的气氛还在,新一年的农事春耕也即将开始,人们在这天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重温年节的热闹,也表达着新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撒灰
撒灰是二月二以撒草木灰祈福的一种仪式,大体可以分为打囤和引龙两种。

打囤,流行于山东等北方省份,又称“打灰囤”、“打露囤”、“围仓”、“填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庭院中撒成若干仓囤形的圆圈图案。圈中央放少许五谷杂粮,圈外撒灰成梯形,寓意囤高粮满、预兆丰年,故而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的谚语。此俗可以追溯到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

引龙,也叫“引钱龙”、“引龙回”、“领龙”,元代已经出现,时人欧阳玄功有“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的诗句。人们从水井外蜿蜒撒灰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口中念叨“青龙去,黄龙来”,犹如引龙入室,寓意驱除虫害,吉祥发财。
打灰囤
                          打灰囤
驱虫
由于二月二在惊蛰节气前后,各种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撒灰仪式也用于驱虫,将灰洒在家中墙根处,叫“围墙根儿”,有“二月二,撤青灰,蝎子蚰蜒死成堆”的谚语。

人们还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及床炕等处,点蜡烛照房梁、墙壁,以避蛇蝎、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等。也有通过敲击梁床门户来表达“敲龙头”、祈求富裕的愿望,有“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等吉祥语。
省亲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不得住在娘家,二月二这天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为女儿正月在夫家劳累好好休息,也为犒劳新年即将开始的忙碌。故民间有“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等谚语。
剃头
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这也成为二月二最为广泛的习俗。在一些地方还有“剃喜头”的习俗,这天为6至12岁的儿童进行剃头庆祝仪式,祝福孩子一生平安、前途无量,成为一项重要的人生礼仪。
 


 
 
剃龙头
剃龙头

二月二的
饮食风俗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天上下雨地下流;家家户户吃猪头。”将过年时的猪头、猪蹄留到二月二日食用,俗称“吃龙头”。二月二的节日饮食常常和龙关联起来,如北方不少地方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龙牙”“吃龙角”“按龙眼”等;吃面条则叫“吃龙须”“挑龙尾”;吃的春饼叫“龙鳞饼”;吃蒸肉卷子,叫“吃懒龙”。此外,二月二还有吃炒豆、爆玉米花等食俗,“金豆开化,龙王升天,行云布雨,五谷丰登”,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清嘉录》中记载苏州在二月二“以隔年糕油煎食之,谓之撑腰糕。”蔡云有《吴歈》诗:“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餤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徐士鋐《吴中竹枝词》写到:“片切年糕做短条,碧油煎出嫩黄焦。年年撑得风难摆,怪到吴娘少细腰。”还有不少地方在这一天吃荠菜、吃芥菜。
二月二的其他风俗
除此之外,二月二还有开笔取兆、放爆竹试犁、种菜、饭牛、踏青、放风筝、迎富等节日活动,还有着妇女不能动剪刀针线怕戳了龙眼,不动磨怕碾断龙腰的禁忌,体现了二月二丰富的节日内涵。

二月二的
历史演变
二月二是我国传统节日大家族里的晚生子,出现于中唐,发展于宋代,那时的它还和龙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一个以踏青、挑菜、迎富为主要节俗活动的浪漫节日。

元明时期,二月二的踏青、挑菜、迎富习俗在一些地方仍然传承不废,同时也迎来了节日转型,逐渐与龙联系起来,并融合了春社、花朝、惊蛰的节俗,有了撒灰、驱虫、祭社、禁忌等方面的文字记载。如元代《析津志》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清朝和民国时期是二月二的兴盛期,基本延续了宋明以来的节日习俗。
 
说了这么多,想必各位看官已经知道二月二可不光是剃头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复合性的传统节日,在春天来临之际给予人们最后的休闲时间,告别年节的娱乐消遣时光,步入正常的生活状态,也用仪式反映着人们祈盼丰收、祈求安康、追求富贵的生活愿景。过完二月二,新一年的奋斗就正式开始啦,民俗君也祝愿各位刚开学、刚工作的童鞋们新年一切顺利,加油!
参考文献
1. 张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二月二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12(05),第100-112页。
2. 张勃:《二月二的节俗流变》,《文化月刊》,2014(07),第28-35页。
顾问:萧放
栏目负责人:孙英芳
撰稿:慕樗
图文编辑:贾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师大民俗学
微信号:bnufolklore
关注学术知识;
关注生活热点;
这是一个亦庄亦谐的公众号!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