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

 xv 井泉 2016-03-10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623.

10的因数有:11025.

15的因数有:11535.

25的因数有:1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5整除,因此15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6的因数是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3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2.公因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3.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5.公倍数: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称为这些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6.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sss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7.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ssss\\aa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扩展资料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

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557111310016957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