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智者1111 2016-03-10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2014年临近末尾的时候,我前往了湘西。
  在这寒冬时节,大老远地跑去那处小资和文青们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颇有些不伦不类,但我别无选择,自己的工作逼着我整整一年都不得不像驴子拉磨那样盲目而忙碌地转个不停,“没时间”成了我今年最常说也最想说的一句话;不等新年过完,我就又要被派到国外待上三个月,更没有机会了。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抓住年底空闲的缝隙把年假休完。即便如此,由于单位要开年会,这难得的五天时间也不得不被拆得支离破碎。
  然而一开始行程的不顺,使我不禁怀疑起自己这次出行是否犯了禁。我在前一天晚上九点半左右到达张家界的荷花机场,找了家快捷酒店住下,第二天清晨天不亮就起床,又踏上长途汽车,然后噩梦就开始了。汽车没完没了地在山路上左转弯和右转弯,而且几乎一半的路段都在修路,剧烈的颠簸使我连看清手机屏幕上的字都做不到;飞扬的灰尘却始终在车内氤氲,让人艰于呼吸。旅途中我们甚至遭遇了一次塌方,前方路段被碎石堵住,最后是一辆临危受命的挖掘机开辟了道路,让我不由得暗自感激起蓝翔,并脑补自己如何翻山越岭继续前行的壮观场景。
  比以上这一切更糟的是,这段旅途累计长达十个小时。
  我背包出游的经历也算得上丰富,我曾经住过30块钱一晚的小旅馆,我曾经在烈日下徒步走过三四个小时,我曾经夜半爬过华山,我曾经在穿过戈壁滩、满是沙土的卧铺上睡过,我曾经为了去见屈原而坐火车坐长途坐摩的坐渡轮最后徒步涉水过汨罗江……而且大多是一个人。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但我还是头一次遭遇这么冗长而枯燥的旅途。
  所幸,一切烦闷都在真正抵达目的地时烟消云散。
  汽车在山路上不经意地拐过一个弯之后,一条碧绿缎带般的河流突然在依旧青翠的群山间闪现,粼粼倒映着黄昏的日光,地势也随之开始开阔,直觉告诉我就是这里。果然没错,接下来我就从路旁的标识牌上读到了“里耶”这两个字;很快我又确认,那条河就是酉水。
  这是一座位于大山深处、酉水河畔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当然,名不见经传主要是针对普罗大众而言;但如果是秦史爱好者,又对秦代简牍有所关心的话,这个名字或许就如雷贯耳了。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史料上没有关于这里的记载,它的历史是由那些出土简牍、遗址再加上考古学家们的推断构成的。它属于武陵山脉的腹地,交通相当闭塞(来时的艰苦使我对此深有体会),同时却又处于湖南通往重庆乃至四川的要道之上,还扼守着酉水,显然是一处战略要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原属楚国的西南疆域,为了防御占据了巴蜀的秦军顺水而下,楚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要塞,此后秦楚双方就为争夺这里展开了长期拉锯战,以至于有专家形容这里是“朝秦暮楚”。不过随着秦朝最终的统一,这里终究落入秦人之手,成为了洞庭郡迁陵县的所在;秦末时这里一度毁于战火,西汉时期又开始再度修筑,换言之,这里经历了战国、秦、汉三个时代。
  汽车进入了小镇的主路,在长途车站停下。我终于结束了这几乎长达一天的坑爹旅途,萎靡已久的精神振作了不少,于是带着每个初访者的好奇,开始打量这座小镇。这里规模不大,几乎一两个小时就足以把整个小镇转上一圈,那条主路同样在翻修,为了避免尘土飞扬而洒上了水,但这又使路面满是泥泞,空气中也依旧漂浮着灰尘。意识到这点后,尽管路面上遍布着不少宾馆,但我几乎第一时间就决定不在这里找住处。
  使我对这里印象开始好转的,是街面上越来越多的信息昭示着与秦王朝的联系,有饭馆和商铺分别以“秦川”、“秦城”、“秦风”为名,一家KTV名为“秦皇量贩”,一家旅馆名为“洞庭郡”;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在好几处房屋都发现主人将彩纸贴在门楣,上面写有“之子于归”“鸾凤和鸣”等字样,显然是家有喜事,于是不由得感叹,不愧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地方,用典都用得这么古。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我轻而易举就找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地——里耶古城遗址,它的大门就在主路旁的一处广场上,正面最醒目的位置竖立着一个巨大的菱形方框,由于主体颜色是红色的,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很像,呃,挖掘机的机械臂。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走近可以发现,这里设计得很有特色,广场上横躺着许多长方形石条,上面刻着篆文,显然都是这里出土的简牍上的文字;组成围墙的木板上也都印着篆字。我在售票处一问,票价不便宜,60元一张,但此行为的就是这里,所以仍毫不犹豫慷慨解囊,然后兴冲冲地进去了。
  景区里一片空旷,除了几位工人正在修靠酉水的东墙栈道,整个景区只有我一个人。这也在我意料之中,此前我曾多次一个人去寻觅那些和战国相关的遗址,除了兵马俑等名气实在太大的景点,其他绝大部分地点由于知名度不够,游客一向都少之又少。况且对于不了解这里的游客来说,眼前的一切也实在乏善可陈,或许甚至会大呼坑爹,觉得门票花得太不值。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这里是被一道城垣和护城河从北、西、南三面环绕出来的一大片空地,唯一没有城墙的东面是酉水河,景区的正门冲西。尽管城垣和空地都覆盖着植被,中间也夹杂着纵横的道路,但外表依旧平凡无奇,最引人注目的不过是三座坐东向西一字排开、毗邻酉水河、有着秦汉式穹顶的亭子,一望而知是复制的,舍此之外几乎再无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论风景几乎还不和它旁边被一道拦河长堤隔开的酉水。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但如果你了解这里的由来,也许就不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我穿过护城河与城垣,沿着开辟好的路往前走,听到身后景区的工作人员叫我,这是一位声音很动听的湘妹子,说可以义务讲解,我当然欣然同意。跟着她走到那三座亭子的中间一座,也是最高大的一座,眼前就是那口著名的古井,木制的卯榫结构(不用钉子,纯粹以木料嵌在一起)。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讲解员介绍说,这些木材都是楠木,而且是2000年前的木料,这很少见,因为当时的水井多是砖石砌成的,木制的井栏往往会使井水带一股木料的味道;更特殊的是它的形状和材质,南方的水井基本都是圆形,旁边的另一口井(“三号井”)就是这样;但这口井却是正方形,边长2.1米;考古显示,它原本还应该上有井亭、旁有取水井道和散水沟,按当时的规格,这属于相当豪华的水井了。
  我到的时候井里还有水,一根橡皮管伸了进去,正在不住往外抽水。2002年,考古人员就是在这口井里发现了大量出土秦简。据说那时当地正在修建水利工程,竣工后势必会淹没这里。由于此前在这一带早已发现了战国墓葬群,考古专家们于是推断应该还有古城遗址,于是赶在开工前在这一带进行考察发掘,果然发现黄土下埋藏着青膏泥;随着挖掘的深入,还相继出土了各种各样的碎片:瓦片、陶片、器皿碎片、兵器、生活垃圾……直至简牍。
  至于这些简牍为什么被丢弃进井里,这口井又为什么被填埋,专家推测是因为当地官吏迫于秦末战乱的威胁,不得不将官府的档案尽数销毁,但因一时匆忙、简牍数量又过于巨大,于是来不及焚烧,只得将它们匆匆填埋进水井中。这却无意间促成了简牍的完好,考古界有句俗语:“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意思是长期浸泡在水中、隔绝空气,反而有利于简牍的保存。幸亏他们的匆忙与马虎,我们才得以管窥秦帝国曾经的一瞥风采。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井口旁边是鹅卵石砌成的南北走向的小道,推断年代为汉代,它被认为是房屋和井亭之间的巷道,也就是所谓的“巷陌”。这条“巷陌”通往一号井旁边的官署遗址,这里是一处复制的发掘现场,也许会让密集恐惧症患者看了头皮发麻,因为它布满了瓦片,类别包括板瓦、筒瓦乃至云纹瓦当,这些瓦片一般人家用不起,多是秦汉时期官署建筑才会有,这也是专家们把这里认定为官署遗址的重要原因。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这片遗址还散布着许多柱洞,共有六十二个,这很可能是“干栏”的痕迹。“干栏”是南方特有的建筑,众所周知,先秦时代南方气候潮湿,地面湿气重,蛇虫又多,几乎是如今亚马逊雨林的感觉,因此当地人习惯在地上打出许多洞,插好柱子,再在这些柱子上将房屋悬空搭建,从而避开湿气与蛇虫。它的复原模型我后来在秦简博物馆看到了。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博物馆里的建筑复原模型。 

  这片遗址的角落里是另一处水井,也就是三号井,表面上看它是一口夯土的圆形井,但土井下面还有一层方形的木井,形制也与一号井相似,这口井里出土了大量陶片、青铜器残片和青膏泥,专家推测井里也应该藏有木牍,但目前技术条件有限,因此暂不发掘。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一号井的另一侧,也就是南面,是另一处建筑遗址,这也是个正方形的坑,周围被木栏围住,里面的水应该也是起保护作用的,我不能确定坑深,从这个角度看上去似乎像个小水坑。它的性质目前还没有定论,由于出土了很多陶器的碎片、专门用来制陶的软泥,以及大量的青铜箭镞,因此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一处陶器和兵器的作坊;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马厩,至于原因,一是那些围栏可能是畜栏;二是,这遗址旁边挨着……军营。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没错,真是军营,尽管只是很小一部分。
  “作坊遗址”的南面是一片被有机玻璃覆盖的路面;再往南是一处不起眼的小水塘;水塘旁边挨近南城墙的位置,是一片规律摆放着木料的空地,那想必就是军营的遗址了。我正要往那里去,解说员却提醒我先看看那处路面和小水塘。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由于被玻璃阻挡,路面有些看不清楚,只能勉强认出有两道比较明显的平行痕迹,这似乎是城内南北、东西两条大道交错的位置,南北道是主干道,一直通向(没有开通)的南城门;东西道则向西延伸到现在景区的正门。资料上说这条大道长20.25米,两道车辙宽1.16米。解说员介绍说,秦朝推行的“车同轨、道同距”制度,不同行政级别的城邑,车轨宽度是不同的,眼前这两道车辙的距离,应该只有治所(相当于省会)之上的城邑才有,因此有观点认为,迁陵县就是洞庭郡的治所。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这片道路很不起眼,旁边那处小水塘则更不起眼,但我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这里也出土了很多东西,包括动物骨骼和植物根茎,也有瓦片、陶片甚至豆、罐等器皿,不过它的用途是——下水道。据说这处不起眼的水塘底部像一口锅,“锅底”有排水通道直通向酉水。当时人们之所以把这里填满生活垃圾乃至堵塞了水塘,恐怕也是出于和把简牍埋进井里同样的原因。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博物馆里复原的军营和士兵模型。

  水塘旁边就是军营……的遗址。毕竟如果不加解说,任谁也很难把眼前这场景和军营联系起来,说它们是一座座小库房还差不多。这里也是复原后的样子,那些木头仿佛一根根火柴棍一样摆出了一间间并排房屋的轮廓,每间房屋也小得仿佛火柴盒,如果真是住人的,最多只能并排摆下两张床。好在按云梦秦简的记载,秦人差不多6.6秦尺就算成年(合1.5米左右),以这样的身高住在这样的房屋里,应该还有一点活动空间。这些小格子不过十三个,满打满算也就能住二三十人,我觉得这应该只是全城驻军的一小部分,虽然里耶城也不大,但总不至于像日本战国电影里的守城战那样搞笑:
  “给你十个士兵,一定要把城堡守住!”
  ……
  “禀报大人,我们终于守住了!”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以上这些遗址被三面城垣和一条城壕包围,城垣的原始高度有十米左右,经过复原后的高度只有三米,解说员介绍说一开始复原的时候也想用夯土,但成本太高只能放弃。城墙目前有西、南两个城门,南城门是最早开辟的,军营之所以设在靠南城墙就是为了便于把守。南城墙的拐角处还发现了一具男性尸骨,很有点万喜良的既视感,他身高1.6米左右,符合秦简中记载的普遍身高,特殊的是两只脚骨都没有了,大有卞和附体的感觉,联系起秦朝普遍存在的肉刑“斩趾”,他很可能是刑徒的身份;据说他的胸骨还嵌着箭镞,因此很可能是被杀死后埋在这里。至于填埋的原因,应该是人牲祭祀的风俗使然,我记得当时筑城时有这样的风俗,当时的人相信这样可以使城墙坚固。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西城门是现在景区的大门,汉代开辟的;东城门有没有不好说,现在城东是酉水,但这是改道之后的地形,在这之前,里耶古城的范围还应该再向东。唯一能确定的是北城墙没有城门,取而代之的是吊桥,据说这吊桥只有在传递秘密或紧急的文书时才会从城头放下,派出特使。解说员还告诉我,官署设在城北、军营设在城南,符合“北文南武”的建筑格局;而且由于吊桥平时不放下,真正有危险时,文官也没法像武士那样跳墙逃跑,于是只能与城共存亡。我觉得这真是个奇葩的设定……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至于护城河,入水口在城南,显然也便于守城士兵防御,以防外敌来袭时堵住入水口,使护城河干涸。整条城壕长约350米,宽6-15米,深度6.5米,不过我怀疑这只是最深的地方。讲解员告诉我,这条城壕的深度不是固定的,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甚至浅到只有一米,当然具体位置是一大军事机密,只有城守知道,守城的时候,他可以带领士兵从那几处地点直接涉水而过、突袭敌人。可我总觉得这不科学,如果进攻一方的敌军足够多,只要用人海战术来填,很快就能探查出水浅的地方呀……
  古城遗址的情况主要是这些,我这个唯一的游客走出景区,工作人员也就都下班了,我向讲解员道过谢,和她在大门口分别,顺着景区的围墙向前走,走到尽头爬上了那条长长的堤坝,它将小镇与酉水隔开,那条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河流正在斜阳的映照下,不疾不徐地流淌,一如这座古镇千年不变的悠然。
  靠岸的那面是一片鳞次栉比的明清式建筑,当中有旅馆也有小店,我无从判断这些建筑是否是仿制,但至少看上去颇有些古韵。它们和大片的农舍、田地和菜畦互相交错,仿佛繁华与偏僻毫无规律地杂糅在一起。
  夜色的降临很快使酉水河畔黯淡了下来,只有遗址周边亮着一圈低矮的路灯,周边稀稀落落闪着灯火,余皆一片黑暗,头顶夜空倒是繁星满天,这样的景致在北京是肯定看不到了。我在遗址边上一家叫“秦都家园”的旅馆住下,这里环境不错价格也便宜,一晚不过120多元,最大的好处是,向窗外一望就能瞧见遗址里面的大片空地。
??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坐井观“秦”:里耶秦文化遗址游记(上)
  我很早就睡下了,因为坐了几乎一整天的车,早已疲惫不堪;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二天我还要前往另一处景点——里耶秦简博物馆。
  对我来说,那是一次比古城遗址更重要的旅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