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 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8)

 歌柏安妮 2016-03-10


《论语·学而篇》(8)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重:自重。现在来讲是自信心。


(2)威:威严。威仪是一个人的仪表,威严代表一个人内在的气质。

(3)学则不固:学,学问、学业。故,坚固。本句为“学问就不坚固”。

(4)主忠信:主,以…为主。本句为:以忠信为主。

(5)无友不如己者:无:通毋,“不要”的意思。友,亲近。如,像。本句意思为,不要亲近那些不像自己一样以忠信为主的人。

(6)过则勿惮改:过,过错、过失。惮,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学道,如果没有自信就不会自重,更不会外显庄重,形象威严,学问也不会坚固。君子行道,行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亲近不像自己一样以忠信为主的人,有了过错更不要害怕去改正。



【解读】

此章自古以来是争议很大的,其焦点就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否有因果关系;再者,“无友不如己者”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无论是逐字逐句考证者,还是结合《论语》前后章猜测者,只要有争议,其中就有定有观点和孔老夫子所表达的意思背道而驰。

孔老夫子开言首次从君子而入,显然是君子在学道之后,行道过程中的要求与做法。我们先从夫子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去理解,然后对比当今有争议的诸多观点。此章到底孔夫子要说什么自然会清楚的。我认为,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其断句应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句是说君子做学问牢固的前提是由于内心自信而表现出的威严,后句说是说君子以忠信为主所遇到的两个问题。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夫子及其弟子在前七章讲了那么多的大道理,两次提到“君子”,但“君子”作为主体来要求,这一章是开始。显然,这一章离开对君子的要求,理解上自然就会出现偏差。夫子连用了三个“不”字,从三方面通过否定的语气肯定君子的表现,“不重”“不威”“不固”。重,是前提,其结果是威和学固。

这里的“重”的有“厚重”和“自重”两解。钱师认为,一个君子要厚重;南师认为,君子要自重,也就是要有自信心。分析此两解,厚重是结果,自重是来自内心在表达过程中的。后者更符合学道过程的表述。威,译为威严,是没有异议的。当然也有人译为“威仪”。威严是内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有自信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威严。威仪是一种仪态,是表象的东西,和留给他人厚重的形象一样同属于表象的范畴。《子张篇第十九》有,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里讲了君子仪容和气质,就是远远望去庄严可畏;跟他接近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厉不苟。

因为前章讲了“虽曰未学”和“吾必谓之学矣”,此章自然就会讲到做学问的坚固,其表达思维顺理成章。因此,孔夫子表达的意思是,一个君子表现出来的威严和学问坚固,是自信心表现出来的自重。反过来说,没有自信心的自重,既没有威严,学问也不会坚固。夫子用了三个否定,来强调“重”的重要性,可谓微言大义。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里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是争辩的焦点。

主,有译为亲近的,意思是亲近讲忠信之人。但是,在此夫子是讲君子做到威严和学问坚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忠信为主是前提,一个人不讲忠信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更谈不上面对朋友和过错能持有正确的观点和做法。

“无友不如己者”。钱师认为:“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认为孔夫子主张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南师则认为,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当今,很多人赞成南师的观点。实际上,朋友是有高下之别的,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朋友圈子是十分重要的。和一个道德品质差的经常来往,会对你的人格和人品大打折扣。实际上,和这样的人交往必定降低我们的修学水平,毕竟我们不是圣贤,出污泥而不染很难做到。孔夫子认为,和别人交往必定会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其中不善者,要“改之”。而作为交友,同样也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对于交友,孔老夫子认为是要慎重的,连他老人家自己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认为,这里“友”应该是亲近的意思。也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温柔美丽的好姑娘,我将弹起琴瑟来亲近她。夫子的意思并不是不和这种人交往,甚至为敌,而是不能亲近这种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要么你的人生得到提升,要么会大打折扣。“无友不如己者”,不要亲近那些不像自己一样以忠信为主的人。

每个人都有过错,有的人闻过则喜,有的人闻过则恼,有的人甚至闻过则怒。孔夫子说,一个君子同样是有过错的,只要他以忠信为主,有了过错就不担心改正不了。改过自新,是一种美德。对于过错,君子和小人是不同对待的,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知羞耻,是一种美德。人在做错的时候会脸红,那是羞;当一个人独处或者思考自己过错的时候,会听自己内心的判断,耻的繁体字就是左耳右心,如果内心认为自己错了,就是知耻。君子有过,必定知羞耻不怕改正。小人有过,脸不红心不跳,还要拿诸多理由在内心合计过错存在的合理性。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过”,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过错当慎之又慎。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天山国学苑
微信号:tshgxy
扫右侧二维码快速关注 →


更多交流,请加王宏杰微信号:yizhihua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