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红故里(三)

 七秒的鱼 2016-03-11

滇红故里(三)

    来源:说茶网    编辑:南嘉木   2015-11-11 11:21:17

滇红故里(三)

六月,一个以茶为主题的笔会在浙江安吉举行,有作为云南的代表有幸应邀参加。安吉产白茶,笔会在品茶,谈茶,写茶中进行,一杯白茶引发诗人们暴发的灵感,也畅开了关于茶的话题。在我介绍自己的时候,我说我来自滇红茶的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凤庆,马上引来诗人们的关注。事实上,白茶与红茶都是两类名茶,各有千秋,用诗人纯子的话说,白茶是清纯的少女,那么红茶就是曼妙女郎。诗人卜寸丹说了,也难怪你的散文诗里始终氤温着一种红茶的香味。就在离别的联欢晚会上,我的节目就是独唱“欢迎你到滇红来”。人还在返家的路上,短信与电话不断,回到滇红茶的故乡了吗?

我为滇红茶感动。

我的故乡在澜沧江以北的崇山峻岭,记忆里屋宇之间的一窗晕黄,摇曳不定的松明火光,常常被黑暗吸收、浸没。茶树比人生活得艰难,只能沿山坡栽种,不让它侵占任何一寸能种得出粮食的土地,以粮为纲嘛,忙于填饱肚子的年代,那还管一棵茶的死活。但是茶叶终归是生产队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每年劳动分红的每一分钱,都通过茶叶赚取。摘茶是女人的活儿,每到春天,她们都会沿着浓雾上路,在茶园里与春天亲密接触。那时候没有揉茶机,生产队只能让每家每户在自家揉制,一张大铁锅就是生产茶叶的工具,文火引燃,铁锅升温,添上一双手使劲地搓揉,一片茶叶便经过脱水成形,然后交给阳光,茶叶就算完成初制加工了。除了上交国家,生产队也留一些,分到一家一户,算是福利,当然只能留那些粗片黄叶的脚茶。父亲每天晨昏的小茶罐,煨的就是母亲采摘的茶,一年四季几乎没间断过,沸腾的水冲进升温的土茶罐里,旋即茶香在屋里弥漫开来。

穷有穷的好处,就是没有钱给茶园喷洒剧毒农药,也没有钱给茶树施洒过量的化肥,更没有时下流行的茶叶叶面生长剂催残,因此老家的茶有一种天然的回甘,那是阳光照耀的结晶,雨水滋润的味道。品饮故乡茶,实际是重温一种记忆,一种欲望,一份潜藏的生机,味蕾悄然间荡漾起春风唤醒的泥味。走亲串戚,就带一点茶叶,生一塘火,就可以用一个土碗完成亲情的交流。那时候生活困难,就是一盅茶滋润着亲情,无论谁家遇上悲心哽咽的事,还是起房盖屋娶亲嫁聚的大喜,茶水以千般姿容出现,有苦有甜,有浓有淡,一部生活的大书全写在上面。

我18岁离开故乡诗礼,父亲总是不放心,他丢开农活送了我一程又一程。临别的时候,他把一包报纸包着的东西塞给我,对我说,家乡的茶叶带在身边吧,路还长,累了同人家要点开水泡杯茶,到城里后,渴了就泡家乡的茶喝,提神而健胃。那包又黑又粗的茶我没有勇气拿出来请同事品味。更多的时候,都在喝单位采买的精制茶,条索好看,汤色纯正,味道清香,却也觉得不够劲,不给力。父亲很少进城,但每年春天,他都会让母亲摘些茶自己加工,放进蛇皮口贷托进城的人捎给我,每次收到这土里吧几的包袱,总是觉得丢人现眼,唯恐正在与我恋爱着的女孩看见,仿佛怕她发现我贫穷的秘密。父亲每次给我写信,都提到那茶,说家里的茶看上去难瞧,喝起来味劲足耐泡,父亲一再强调的是这茶没打农药没施工业的肥料,对身体有益无害。春天带来“春尖”,芽白叶嫩,开汤便有满山遍野的茶叶向我涌来;夏季带来“谷花”,清香四溢,这时田里的稻花直抒胸臆,母亲又忙着薅锄,又舍不得“谷花”茶忧伤地老去,天不亮她就已经上山,露水还不打算落地,母亲的竹萝就已堆成了小山;秋天带来“雨水”,“雨水”茶不经泡,味道却很好,寄完这一次茶给我,父亲就掰着手指算着我的归期。可惜每一次搬家,都会丢掉自己以为不重要的东西,这包括父亲寄来的那些茶。

后来的工作竟然与茶有关,与滇红茶有关,冥冥之中,我被一片茶叶托举着进入生命的春天。第一次参加县委组织的工作队,就是对全县小茶厂进行调研,我跟随当时在县委农工部的陈部长来到大寺茶厂,从一片茶叶开采到成品,逐一神视。当人们松开茶杯,看一片茶叶在沸水中睡眼惺忪,纷纷宽衣解带的时候,是否关注了一片茶叶美丽而又艰辛的旅程?

作者:许文舟/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