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鸣如雷要注意咯,可能是肠炎、胃炎在作怪,辨证治疗才是王道!

 潇湘水云上居 2016-03-11

人们常说“饥肠漉漉”,的确生活中经常也会听到有人“肚子咕咕叫”,为什么在人们饥饿的时候肠子就会发出响声呢?是否都是由于饥饿导致的呢?还有其他原因吗?下面就让我一一道来。



为什么会肠鸣?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说,这叫“肠鸣音”,是胃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且声音低弱而和缓,一般情况下是听不到的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闻及。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闻及。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闻及。当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每分钟多于6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裆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多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这种情况很危险,马上到医院诊治。


肠鸣的危害


如仅仅是饥饿导致的肠鸣,进食后就可消失,且不会有其他不适,或伴有乏力、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但较多情况该症是和腹胀、腹痛、便秘或大便稀溏、食欲低下等交叉并存。



分析其危害性可从两方面谈起:


第一、肠鸣表现单独存在,其病因主要是消化不良。肠道产气过多,且不能顺畅循环,危害性较小。


第二、并存诸多症状,且发作时间累计一月以上者。就预示肠炎、胃炎等的存在。这类患者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能充分吸收营养,一方面造成营养的流失和必须营养的供给不足,势必给正常的生理需求造成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女士和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现类似病情,轻则营养不良,重则脱水,引发失眠,肤色暗黄,消瘦,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连续3月者,较容易导致恶性循环的胃肠炎症。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


中医怎么看?


从中医学的角度上看,肠鸣是气机不畅的表现之一,与肝、脾、胃、肾及大肠关系密切。脾胃为中焦,系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主疏泄,肾主温煦,大肠又为传导之官,不但大肠功能失调可以引起肠鸣,脾胃升降失和,肝气疏泄不调,肾气虚寒不温,均可致大肠气机紊乱而发生肠鸣。肠胃虚弱的人,在外寒犯表,肺气失肃的情况下,也可由肺下移至大肠而出现肠鸣。


中医辨证治疗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脾肾阳虚证


肠鸣泄泻,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附子理中丸加减。


脾虚湿盛证


肠鸣泄泻,少腹坠胀,饮食减少,少气懒言,体倦无力,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除湿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脾不和证


肠鸣阵作,伴有腹痛,时而泄泻但腹痛不减,胸胁不舒,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舒肝健脾和中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肠胃湿热证


肠鸣腹泻,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大便异臭,伴有口苦口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理肠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中成药治疗


急性发作或不便于服汤药者,可以选择中成药治疗:


1、肥儿疳积散,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者;


2、藿香正气冲剂,适用于外感寒湿之邪伴有腹泻者;


3、大山楂丸,适用于经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伴有腹胀者。


4、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


5、和胃整肠丸,适用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适当配伍调节菌群的药物,如整肠生胶囊、丽珠肠乐等。


单纯肠鸣或病情轻者,可采用食疗法:


1、姜枣红糖汤


干姜10克(切薄片),红枣30克,红糖20克,加水500毫升后煮15分钟,早晚服用。连续吃一段时间,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2、麦香乌梅饮


麦冬15克,木香6克,乌梅10克,加水煎10到15分钟饮用。有养胃生津,行气止痛之功,适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服用。


经常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者,平时应该注意预防。注意合理饮食,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刺激的食物;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可以吃些米粥、面食等容易消化的。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注意腹部保暖,保持愉悦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