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我喜欢做医生,那是我的职业

 super073 2016-03-11


“对于临床医生和现在管理人员的身份,您更喜欢哪个?”这个问题刚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说话有些不经大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副院长怎么可能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说的话,那肯定是医生,那是我的职业。”


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作者:丹萌



采访周俭副院长是在中山医院19号楼一楼,19号楼是医院的一栋实验楼,里面有许多前沿的实验设备,周俭也常常来此工作和开会。


采访当天,周俭也在19号楼开会,到了约定的时间,他穿着白大褂准时出现在采访地点。


周俭1991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工作,师从汤钊猷院士、余业勤教授。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肝外科主任,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肝癌门静脉癌栓、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及其关键机制等研究,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


以上这段长得像百科一样的东西是我在见周俭之前准备的资料,可在与周俭聊天的过程中,他对这些职称、成果、奖项从没提起。


“你说我看重科研成果也好,文章也好,其实我更看重的还是这些结果能不能为病人所用,有没有临床的实践意义,能不能让病人得到好处。”


“小孩做完肝移植以后,他一个月能长一公分”


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历来以大胆创新、技术精湛而闻名,周俭也曾主刀和参与过众多高难度的肝脏手术,比如早在2002年,周俭与中山的肝外科团队就一同完成过上海第一例活体儿童肝移植,如今十几年过去,那个孩子已经比周俭还要高了。


2015年,中山医院来了一名6岁的先天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小患者,肝移植是他唯一的治愈机会。通过文献报道,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得知有一例废弃肝脏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曾在一个肝癌晚期成年人身上成功实施,他们从中得到了新的“灵感”——为什么不能在小孩身上实施这样的手术呢?


“小孩的话需要的正常肝脏也比较少,因为他小嘛,不像大人需要大肝脏,我们只要分一点点正常的肝脏组织给他就行了。”


良性占位的肝肿瘤患者在肿瘤被切除的时候必然也会切掉一些正常的肝组织,而这些正常的肝组织完全有可能救活那个孩子,但即便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在正式实施前,他们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


“我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要保证供体的安全,”周俭说道,“人家是做了好心事,你不能让好心人有并发症,或者有生命危险,那就失去了这个手术的意义,这是第一位的、首要考虑的。”


中山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展开了合作,在对供体的安全有充分把握之后,他们认为这一手术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也非常有理论和实践可能性,两家医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合作方式,2002年的活体儿童肝移植的成功实施也是他们通力合作的结果。


最后,手术成功实施,而且供体与孩子的恢复都很快,如今那个孩子还常常来中山医院随访,活蹦乱跳的。


“他现在个子也长高了,我记得刚做完肝移植的时候,他一个月能长一公分。”时隔一年,周俭对当时的情况依然记得很清晰。


“一等奖二等奖,在我心里都不如病人的治疗效果”


除了手术,科研也是周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科研与基础科研不同,作为一个临床工作者,周俭考虑得更多的是他们的科研结果能不能转化到临床,为病人所用。


在过往的工作中,周俭与樊嘉院长及肝外科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攻克过众多肝癌难题,比如他们一起研究出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法,使得门静脉癌栓病人的三年生存率从原先的0达到如今的40%,五年生存率也从0提高至20%,这一成果也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在今年1月举办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樊嘉院长领导的肝外科团队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再一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我提起这次获奖的时候,周俭却笑着说道:“这个奖对老百姓是有益的,对病人是有益的,我觉得这个奖就有意义。病人的生存、疗效才有最好的说服力,什么这个奖那个奖,一等奖二等奖,在我心里都不如病人的治疗效果。”


过往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半数会发生肝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9月。为了突破这一局面,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治疗团队(MDT),以病人为中心,对每例病人均进行细致的检查评估,针对其病情的个体差异制定最为恰当的治疗计划。


“我们的MDT团队,让病人始终处于最佳的治疗方案当中,因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治疗,他们发展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他以前可能只在外科医生那里看一次,就到内科医生那里来了,内科医生给他们化疗,肿瘤很大,缩到一定程度,考虑的是能不能再缩小一点,可是再缩小的同时,往往肿瘤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也就失去了救治的机会,但是现在外科医生也在不断地在跟踪这个病人,这样病人就不会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是中山医院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胜利,普外科、肝外科、肿瘤内科、内镜中心、肝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胸外科等众多科室的医生都参与了这项研究。通过MDT团队的努力,中山医院肝转移灶切除率从19.2%提升至37.1%,5年生存率也从43%提升至53%,与国际水平相当,甚至还略好。


这样的突破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病患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就诊,更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临床研究。2013年,MDT团队主席许剑民教授曾在影响因子高达18分的《临床肿瘤杂志》上发表过一篇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论文,这篇文章成为了该杂志2013年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临床肿瘤杂志》的主编甚至还亲自给许教授写信,感谢他在该杂志上发表这么重大的突破成果。


“医生是我的职业,但现在也要在其位谋其政”


做了副院长之后,科研虽然仍是周俭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但他也不得不处理一些人事、交流、合作等管理方面的事务,不过在描述过往这些临床和研究经历的时候,周俭始终情绪高昂,描述得事无巨细,连一些细枝末节的数字、名称都记得一清二楚,以至于我常常觉得自己对面坐着的仍只是一个对临床充满热情的纯粹的医生,“对于临床医生和现在管理人员的身份,您更喜欢哪个?”


头脑一热,这个问题就问了出来。


“一定要说的话,那肯定是医生,那是我的职业,”他很快就给出了正面答案,“做管理是组织的安排,但是既然组织上安排了,担任这个职务了,就要在其位谋其政,现在我的目光不仅仅集中在我们肝癌研究所、肝外科,要放大到全院的分管工作上。”


不过按照中山医院的传统,所有的党政领导或多或少都会做一些临床工作,工作分工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周俭如今依然在出门诊、做手术,并且十分享受自己的工作。


“医生在工作中有时候跟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常常在临床第一线,才会知道病人需要什么,他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是个不懂临床的,做医疗工作的管理怎么管理得好?而且只有回到临床第一线,你才会知道第一线的问题在哪里,还有管理的漏洞在哪里,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