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是个大结巴4:人为什么会结巴?

 为什么73 2016-03-12

我曾是个大结巴4:人为什么会结巴?

原创 2016-03-12 唐略 传统中医唐略

人的很多动作,本来都是可以在无意识间完成的,如果让意识介入,反而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曲折,甚至紊乱。

蚂蚁遇到一只蜈蚣,问:“你这么多脚,走起路来该如何协调呢?比如,当你第1条腿抬起来的时候,第33条腿处在什么状态?当你第2条腿刚着地的时候,还有哪些腿着地?你留意过么?”蜈蚣于是留意起来。后来,蜈蚣走起路来就不利索了。

我也犯了蜈蚣同样的错误。小时候我并不结巴,说话很早,不到两岁,基本上什么话都会说了。七八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说话。当时听说了一个“声带”的概念,声带是振动的,振动带来声音,如果声带不振动,那说话就只有气声,人们说在耳边悄悄话,往往只用气声,不使声带振动。我就开始体会气声和声带振动之间的关系。

我当时还想:说话,嘴巴和舌头怎么动,要靠大脑来指挥;声带如何振动,也要靠大脑来指挥;说什么内容,还是要靠大脑指挥。大脑是如何同时指挥这么多的呢?说话的内容,是心里已经有了,然后在说出来,但在说的时候,心里却继续有了别的内容……

总之,想得很多,想着想着就结巴了。语言,这一人类的本能,本来是浑然天成的,却被我的各种思考拆得七零八落,以至于以后每次在说话的时候,我同时在思考和体会着这话到底是怎么说出来的。

现在想想我都后怕啊,幸好当初我家隔壁没住着一位像傅林博士那样执着而诲人不倦的语言学家,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我什么爆破音、塞擦音、送气音、不送气音,那我就彻底疯了。 

起先,每说一句话都妄念纷飞,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说话。等结巴后,我又开始思考人为什么会结巴,同时承受结巴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就更结巴了。尤其是在只用说一句话,甚至一个数字的时候,我会提前紧张,提前准备如何发音,等到说的时候自然是说不出来。气声有了,声带却忘了振动,等意识到声带还没有振动的时候,气声也不敢发出来了。于是结巴。

西方人讲:“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什么?因为分析式的思维总能破坏事物的整体性,使人变得被动、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我为什么要去思考那些问题呢?如果不思考,就不会结巴了。

中国古人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谓心行处,就是我们的心留意过的地方,人类永远不能理解造化的浑成,总是把自然理解得笨拙而机械。所以,无心之处方是真。所以,中国的哲学、艺术,很推崇“无心之境”,也就是甩掉意识,甩掉个人的执着、偏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种意境。

武学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其实受心之累,我们内心的执着、偏见,大大地限制了我们的动作范围,也遏制了身体潜能的发挥,因此,要反复地练,通过一些动作,甩掉内心的执着,开发身体的潜能。这样,该出手时就出手,无需思维;该躲避时就躲避,无需思考,就行大风吹过,竹子自然弯腰。

 说话,就应该是无心之举,自然而然、心口合一地讲出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声带振动、什么气声。一旦思考这些东西,你离自然就远了,即使说话不结巴,也会显得木讷。

读书需用意,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不需要用意的,用意过重,人就会很累,而这也是我结巴的根源。用意过重,过于在于语言,就不会自然而然地说话了;也过于在意自己,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某些场合又会紧张。二者叠加起来,岂有不结巴之理?

那么,什么是“意”?它跟人的生理有何关系,请看下回分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