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是什么?

 雾里看花眼睛花 2016-03-12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针对特殊天区(黄赤道混合带)的分划方法。必须提到的是,二十八宿的分划,是主观的,并没I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如果说有,也是文化上而非自然科学之客观规律的。


二十八宿是干什么的?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坐标和刻度。用来表示某天文现象或者某天体的位置。
古代有去极度,入宿度的概念,就是天球坐标系统。什么叫天球坐标?如下图:

比如今天我们说一个天体,时角多少,赤纬多少。古代当然不这样说,可以说是,在牵牛初度,去极多少多少度。

古代说,星星有三种分类

来自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长。

舍星就是二十八宿,实在是天上的刻度啊。


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余而一期,天故以一日为一度也。)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度如伞橑,当度谓正当伞橑上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


天上本来没有刻度,但是天文工作者要标定位置,就需要有读数。于是把天平均分成360度(中国古法,365.25度)分开之后,以二十八宿的主星(距星)作为参考星,来对比得到读数。就想用伞骨来分割伞面一样。

现在星图可以很容易获得。但是古代,绘制一张准确的星图往往是国家级科研大项。正统的科研工作者,对着星空做位置普查,修正星图的错误,绘制更准确的星图,乃是一生的奋斗。对着青龙白虎琢磨命理,无非是当代远红外治疗仪,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纳米科技水杯……之类的吧,借着前沿科学的名义骗人。


按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三度。旧去极八十度。景佑测验,娄宿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宋史·天文》


二十八宿是谁发明的?
显然不是一个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发展而来的。



二十八宿是中国独有的么?
怎么说呢,划分天区的体系,基本上那个古文明都有,但是因为划分方法是主观的,所以各个文明不尽相同。


但是亚洲文化中,印度也有一套类似的划分方法。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