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昵称27494174 2016-03-12

3月10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蒙做客闽南师大文学院“开学式主题演讲”,与师生畅谈“永远的文学”。讲座中,王蒙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语调虽慢,却浑厚古朴。他极富幽默地讲述着如何与文学结缘以及这沧桑数十载的生命体验。小编整理了这次讲座的实录(有删改),以飨读者。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有一个机会,跟大家有所交流。之所以叫永远的文学是有一些原因的。随着新媒体与多媒体的发展,文化的大众化,文学阅读受到某些冲击甚至冷落,也出现了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文学正在消亡,小说将会消失。

我今天讲的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讲法,也许有些说法并不完整,或者并不规范,请各位自己掌握,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话不如无话,所以我只是跟大家介绍一点情况。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我是怎样接触文学的

第一我想说的是我是怎样接触文学的,在我身上这文学是怎么发生的?关于文学发生的理论上有各种说法,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生产,起源于宗教祭祀,或者是很多种说法。对于我来说呢,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睡觉前母亲给你讲故事,这说明什么呢?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世界对他未免有些陌生,尤其是在他将要入睡的时候。人在入睡的时候他的很多感觉会失去,他的很多能力会降低,他有一种恐惧感。可是这个时候呢,母亲的故事就使他得到安慰。通过讲故事,他也知道怎么样来描述,怎么样来称呼这个世界了。这个也非常重要,就是说通过讲故事,这个孩子开始懂得如何为世界命名。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文学能抚慰冷漠的生命

我这一辈子读的第一本文学书是什么呢?是在1941年我七岁的时候,读的是小学二年级,读的第一本书是《小学生模范作文选》,它的第一篇作文叫做《秋夜》,《秋夜》的第一句话是“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这个非常刺激,因为我原来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皎洁。月亮对我来说是有感觉的,月亮很不一样,非常亮到晚上,尤其是那时候的北京,很少雾霾,那时候外国人是怎杨形容天空呢?说天空蓝的像北京一样,因为天空特别蓝,所以月亮很亮,但它的亮又是跟太阳的亮不一样的,我通过这个作文呢,就知道原来这个亮就叫做皎洁。我太感动了,从此我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月亮,我就说“皎洁,皎洁。”我沉醉在皎洁之中,月亮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我知道它叫作皎洁了。

再大一点最感动我的故事就是一千零一夜里头的头一个故事,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为被女人欺骗,之后就每日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不再杀人。

《一千零一夜》是天方夜谭,是故事,是不可能的,但还是让人感动。文学是对死亡的战胜,是对残暴的战胜。文学不仅能命名世界,还可以抚慰一个冷漠的生命,使人对世界感到熟悉。

说个题外话,我有一次在新加坡听到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事,让人感觉伤感,有人告诉我,在新加坡母亲没有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的任务都交给菲律宾女佣了。所以生活要太提高了,你就会失去文学,就会失去慈爱,就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文学与政治

那么后来我进入了青年时代,我对文学越来越痴迷,但是很快这个痴迷就和对政治的痴迷结合起来了。在1945年,我快要到十一岁的时候,正好赶上“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我意识到自己的小学阶段一直都是活在日本占领军的刺刀之下的。每一个城门都有日本占领军把守,走过去要鞠躬,行礼,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活在一种恐惧感之中。所以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带来批判性,对人生带来控诉,要对社会进行大手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原句是出自高尔基写的《海燕》。这种时候要进行舔血的革命,甚至是严重的刺伤。

同样感动我的是文学和音乐上的结合。就是国际歌,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我还要在这里告诉大家全世界最好的抒情散文于我来说就是《共产党宣言》,如果你看这个《共产党宣言》,你会发现它的整个的文学性,当然它已经不仅仅是个抒情散文了,它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了。但它整个的文学性实在是太强了。“让资产阶级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无论如何我实在是想不起比这个更有煽动性,更有文学性的话语。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理想,正因为它是理想,所以它对这个世界批判起来非常地狠,它见血。我们可以想想我那时候读的一系列的文学书,那些都不是属于当时的革命派,更不是属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派别,但是他们在客观上都形成了对社会,对人性对人生的这种控诉。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没有文学的滋养,爱情就只剩下本能

到底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爱情小说或是爱情诗的呢?我觉得是先有爱情的。

青春时没有文学,爱情就只剩下本能。读《阿Q正传》时,我最痛心的不是阿Q革命失败被枪决,而是阿Q求爱的失败。本来可以跟吴妈很好的求爱,比如大可以引用或背诵一段徐志摩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结果他却跪下来说,“我想和你困觉”,变成了“性骚扰”。

爱情可以是高尚、美好、文雅的,也可以是庸俗、琐碎、恶劣、阴谋、下流的。文学为爱情增添了美丽,文学修饰了爱情,提升了爱情,甚至装扮着爱情的趋向。文学具有理想性、批判性、审美性、超越性使得不少经历了爱情失败的女性朋友们说“上了文学的当,被欺骗了”这就是文学。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文学是永远的

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是不能永远存在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不愉快,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现实的麻烦,到后来会遗忘,会司空见惯,热情会不断消磨。怎么才能抵抗时间的消磨,不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怎么去抵抗可能有的失望和失落。人生是不断得到的,不断得到经验,人生也不断失去,有一种失落就是今天不会再来,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文学却是能够长久保存不走样的。《诗经》大概是三千多年前的民歌或是官方的曲子歌词,现在来看还是那么得亲切美好,《红楼梦》里的宝玉还是十六七岁的样子,黛玉还是十四五岁,宝钗还是十七八岁的样子,不会老去。现在看《安娜卡列尼娜》还会感动。文学对人生的极大安慰。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生的美好是短促的,借助文学,人生种种体验,难忘的都可以保留下来。写得好,会比生命更长久,要走得不知道多远,与人生不同的是作品不会变化。人生表现在作品里这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却不是人生的表现,它更集中,更强烈,更美好,更宽阔,更长久。它比人的一生要集中得多。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文学与文化世道、人心教育

中国对文化的关心和追求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古代圣贤中,孔子,孟子,认为文学与文化,世道,人心有关。孔孟之道里,社会的风气,人心善恶,正邪,社会状况通过教化来实现。古代的《诗经》引导人们向文化,文明,善良,美好的规则,成为了一种习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现的就是友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这都是教化依据,都有一些施教规则。

文学是一门思维的艺术

文学是直观的,通过语言文字,思维符号,感觉生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等印象告诉你。文学的受众少于其他的受众,像影视剧作品。文学在思维的深度,想象分析有更高的深度。语言是思维主要的工具,语言表现思维,表现精神。人类本质化的过程的深刻性,高端性,思维性。因而文学是对生活对人生的反映,是充满主体性的反映。

文学强烈的厌恶和披露是对善良的渴望

许多作品都揭露了黑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强烈的厌恶和揭露也是对正义善良文明的期待。狄更斯的《双城记》写了法国大革命的血腥的味道,雨果的《悲惨世界》,是恐怖的。虽然它们跟我的处境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却让我知道革命可以疯狂到什么样的地步,与之相比,我的那点儿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历史风暴各式各样,当自己碰到挑战,这一类作品也能给你很大的鼓舞,是贴心的陪伴。

对文学的理解是有弹性的

不要完全相信文学中的生活,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最后维特自杀了,很多年轻人也以维特为典范选择了自杀。那么歌德自己并没有自杀。文学的目的不在于不在于同归于尽,而在于了解生活,原谅生活,对生活挑战与和解。

文学有很多特性,主体性,长久性,弹性,有巨大的空间,强烈性,理想性,挑战性,煽情性,思维性,符号性,等等。文学的特性也有可能走向反面,强烈性会变成夸张性,煽情性会变成非理性,思维性会变成抽象性,理想性会变成梦幻性,强烈性和敏锐性会变成神经质和敏感。以百分百的文学性去对待工作生活,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文学的能力不在于操作性,比如《红楼梦》里的茄鲞,《三国演义》里的木马流牛,现实中是做不出来的,但它对人有启发。

热爱沉醉文学也要掌握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对社会要有更实际的了解。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文字整理:张雪妮魏锦辉蓝苗

图片:康哲力徐萌萌

部分图片由文学院提供

排版:魏锦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