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教好课之后——例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江山携手 2016-03-14

本市一所名校,语文科成绩突出。在这个环境下,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语文老师。讲本校语文教师的两个故事,谈谈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峰值问题。

一个教师,女,为学校语文组推荐,曾参加京津两地协作的教研活动。那次,我带着老师出访北京,上一节课。这是一节作文课,教师以女性的温婉动情而打动学生。学生被教学情境感染,很多人落泪了。同样被感动的还有台下的那个我。

本课,该教师给我印象很深。以我的观课识人,以为这个教师已经到达了一个教学境界——艺术化的,全部热忱投入的,让人被融入其中的学习氛围。

再次见面是几年后。那个初始的印象并没有磨灭,因而也就对于这一次听课,有很高的期待。然而,这节课,却没有给我一次新的愉悦感,甚至与初始印象是一次颠覆。似乎,这么些年来,她本人在专业化发展止步了,甚至退步了。

在这节课里,她在解析一道作文的考试试题,交给学生用什么方法切题,怎么应试。她讲了一节课,学生听了一节课。这也让我沉思了一节课。

课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在应试处境下,被改造,而且失去发展动力的问题。

另一个女教师,还要年轻些。她参加全市教学大赛,课好,其教学风范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后,安徽约请一位老师去上课,我推荐她去,就源自这个印象。

另一次见面,是送课下乡。预想推荐她,听试讲,与她的课堂——这是教学大赛几年后的一次相遇。这一次的课堂很平庸。她也被应试的技法教学,打磨掉了特色。

下课交流,发现这个课的呈现与其思想的裹足不前,中庸化,以及被大众化的教学淹没有关。

这一次我跌入的是一次更为深刻地觉醒,以及反思——我们执着于打造的课堂,以及少数教师的优秀,其实在他的课堂达到技术化的一定高度后,很多老师看不到其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以及路径了。

在上好课之后,一个优秀教师的再一次自我超越,以及他的专业化发展,前景与路径在哪里?为什么在他实现了公认的会上课目标之后,却如《伤仲永》里那个天才仲永一样,复归于平庸了?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上好课之后,大约面前横亘着一道墙,很多人被阻挡了。

这个现象客观存在。在上好课之后,可以支持一个教师持续发展的,还需要某一样特质,这是一种教师品质。

这是什么?我以为,在依靠经验积累,以及技术成熟,可以帮助教师迅速实现教学应用的成熟之后,他们,我们,都需要客观思考,现实中应用的技术,以及这节课,它成立的这个“道理”是什么。也就是,教学要从重视感性的经验积累,逐步走向科学思维,要找到教的“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增加理论素养。

一个有技术的老师固然重要,尤为必要的是,教师要知道这么教的理由是什么。基于学理的教学,是科学的,有持久发展力的。教师要追求从教得好,到教得合理。

现实教育环境里,上好一节课,得到好评之后,很多老师即达到了专业发展的峰值,之后他或止步不前;或被经验教学束缚,失去了思想活力。

这是需要教学研究工作者所注意,并鼓励教师在这一次驻足之后,积蓄科研力量,发展学术理性,最终实现教学蜕变的。

说白了,一个更好的老师,要是这样的——上好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并且可以告诉你为什么这么上课。

说出一点“道道儿”来的老师,才是具备科研素养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