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老刘tdrhg 2019-07-08

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与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新课改措施纷纷出台,各类教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多地试行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新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制订通过了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随之在语文学科方面又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新教师要想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学生发展要求,就应该有高度的专业自觉意识,明确方向,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深入解读核心素养,明确师生共同发展方向。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要改造别人,先改造自己”。华东师大的叶澜老师也说过,“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语文教师作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个体,自己必须真正做到“平等中的首席”,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要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变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自己专业成长的首要目标,第一要务。仔细研读不难发现,跨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目标,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的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承担,学会做事,这是“育人”的总目标,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则重在强调在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积累应用中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四点可看做“育人”的分学科目标,具体到新课标中又有相应的语文培养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对应。语文作为基础应用性课程,它首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它的基本特点 ,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子目标跟六大核心素养的总目标在综合实践性方面指向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新教师既要明确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总目标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又要把握新课标规定的语文发展的分阶段分内容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语文教育中自觉承担起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将课标内容与学生发展素养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发展要求统一起来,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实施发展目标,达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成长发展。

二、钻研语文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专业成长目标。

2012年,国家教委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标准》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方面规定了合格教师的发展指标,从语文教师角度解读,可以看出《标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道德和才能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时代与民族的统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除了掌握课堂教学必备的通识性知识、专业性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专业情意,做一个有爱的人。“教育需要爱。从教师专业角度来讲,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要爱自己,有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肯定接纳自己,学会适时给自己减压,且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语文教师身处教育一线,经常兼班主任工作,早出晚归,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琐碎中势必会产生倦怠和焦虑感,而老师消极的情绪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的公平和效率。因此,语文新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做一个积极乐观包容的人。既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能接受周围人的负性评价,理性看待竞争,学会给自己减压,在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劳逸结合,以保证身心健康。同时通过不断的积极反思和学习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独立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其次是爱学生,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位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寄托和希望,热爱学生就要正视接受学生的差异,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发现他们的不足和长处,查漏补缺,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真诚平等地鼓励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最优发展。师爱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落实,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笑容往往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门,转变学生的态度,所以新老师要耐心加细心,从一言一行中关爱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后还要爱美爱生活。语文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是其人文性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应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美,能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繁花绿草、彩霞落日、青山碧水间发现自然美;在“寻找好人”、“争做雷锋”、“感动瞬间”等活动中感受人性美;在“每周一歌”、“名画欣赏”、“国家宝藏”中领略艺术美。走进多彩的语文世界,在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中领悟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把语文和生活的美实实在在地交付给学生,和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中,实现语文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这是语文教育的审美境界,也是幸福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探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为顺利发展奠基导航。

时代的发展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处在教育转型期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要想顺利成长为新时期的合格乃至优秀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1. “导师”引领,事半功倍。魏书生老师的育人“九诀”中有一条叫“精神充电”,让每个学生确定一位精神偶像,课前“冥想”自己变成了对方后的画面情境,模仿偶像的言行,从而经常让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定信心。学生需要“精神充电”,老师也同样需要不断充电,只是充电的方式不同罢了。选择身边自己信服的“导师”主动求教,是专业成长实现“多快好省”的最佳途径。笔者在初为人师时,恰与当年高中班主任贾老师分在一个教研组,顺理成章又幸运地成为老师的弟子,每天备课、布置作业、授课甚至做学生思想工作,每个环节都要“贾导”指点引领,这样一年后,自己也就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想来笔者在教学上的些许进步,“贾导”功不可没!所谓“导师”,启发引导之师,可以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名师,也可以是踏实认真的教学新秀,还可以是齐头并进的竞争对手,“转益多师是吾师”,只要能在教育教学、生活做人等方面有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就应该视为人生的导师,虚心请教,细心钻研,从前辈身上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方法,从青年新秀那里学习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从竞争对手身上获取前进的不竭动力。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通过各类“导师”为自己“充电”,就能在工作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进步。

2. 丰富阅读,充实储备。新教育的代表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此话权且不从实证的角度去探究,而就阅读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来说,毋庸置疑。做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自己首先应是一个爱阅读的“读书人”。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得常常更新,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对每年上万册的出版书籍、大量的期刊杂志和浩瀚的电子读物,语文新教师要学会选精品去读,以提高阅读效率。首先应精读语文教育家和一线语文教师的著作文章,如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论集》、钱梦龙的《导读的艺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王荣生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吴非的《致青年教师》等著作,及《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和规律,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其次应精读古今中外文学名家名篇、美学名著和心理学著作,这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必读范围。文学名著自不必说,为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像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诗论》、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不可不读。此外像《发展心理学》、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张德芬的《认识你自己》等这些心理学畅销著作也需要广泛涉猎,既了解教学内容,又了解学生和自我的心理发展,课堂教育教学定会收到实效。再次经常关注语文名师和其他人文学者的公众号和博客,像李镇西的“镇西茶馆”,王开东、严锋老师、杜骏飞老师的个人公众号,还有“读书369”“诗词世界”“千课万人”“独立思想家”等知名公众栏目,适时发展新媒体的阅读,可以让语文新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从多方面汲取养分,快速成长为新一代教师的佼佼者。

3. 课例研习,拓展思维。历来评价一位好老师的标准首先是课要上得精彩,语文新教师要想把课上好,平时要多研习课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争取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效课堂。可以观摩名家教学视频,研读名家教学实录,从前人的精彩教学设计中获得教学的思路和灵感。如宁鸿彬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一节课就抓住三个问题:“一个           的皇帝”、“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皇帝被骗怨谁”,结果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就一下子清晰了,这样的设计可谓举重若轻。再如余映潮老师教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共分三个乐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可以重新开始”,内容逐层递进,不断拓展丰富诗意诗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各项语文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当然研习名家课例,最重要的是把他的教学艺术实践和他的教育理论思想结合起来,像宁鸿彬老师的课例多与他实现“高效课堂”,在听说读写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改主张一致,而余映潮老师的设计则体现了他的“板块式”教学的思路,这样多联系多研究,才可能学到教学设计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模式。此外也可以从同事那里互相听课学习,这些身边的课例资源利用得当,它们的现实意义非常强烈,从成功的课例中获得灵感,从失败的课例中总结教训,取长补短,自然获益良多。

4. 实践反思,精益求精。仔细探寻语文名师的成长之路,发现大多数都是从语文课堂的实践锻炼中不断反思改进走过来的。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在多年的从教过程中,她每上一节课,课后的反思记录往往要写上好几页,每轮旧课再上,她总要在原来的教案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时干脆推倒重来,就是在一步步的实践,一次次的反思打磨中,她的教案成为后来许多老师的教学参考,她的公开课一度引起万人空巷的关注。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谈到他30年间对《背影》一课的教学反思,因为一次课上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通过背影表现父爱”这个问题,当时他深感问题的解答不尽人意,后来一直放心不下,直到找到朱自清更加详实的背景资料,了解到父子二人素有嫌隙,最后看到老父在来信中主动示弱,想到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矣”,勾起往事,自然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不易,这才将满腔的内疚思念和关爱寄托在那个渐行渐远的蹒跚背影中抒发出来,在后来的解读中,黄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背影》中“读出感动”,围绕“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解父亲的”这个问题,学生们经过研读讨论最终体会到父子间从矛盾到和解的真实感人的深情!不管是新老师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能时时关注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师、生与文本最佳的对话方式,在反思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飞跃式发展。

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进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宏阔的课程视野,高超的教育智慧,笃定的教育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位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向名家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最终找到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

(摘自《语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语文教学研究》编辑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富海中心3号楼606室

邮    编:100081

联 系 人:文 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