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侃先生治学语录

 springer009 2016-03-14




黄侃先生治学语录

黄侃 讲

黄焯 记


黄侃先生
治学须知二事,一曰治学之法,一曰持论之方。

凡研究学问,阙助则支离,好奇则失正,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亦必如此,方有真知灼见。韩非有言:“变业无成功”,此可为吾人讲学之鉴。

人类一切学问,当以正德、利用、厚生为三德。

凡学问无论何种,以平易近人为常,以不可思议为变。

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

今言保国,第一当全匡廓。今言治学,第一当保全本来。

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尽境。
仰山铸铜

中国学问无论六艺九流,有三条件。一曰言实不言名;一曰言有不言无;一曰言生不言死。故各家皆务为治,而无空言之学。

今日自救救人之法,曰刻苦为人,殷勤传学。

学问文章,以高明广大为贵。

读书人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

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学多闻;第三当谨于言语。扬子云,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矣,寡见则无卓矣。

学者可贫而不可贱。白刃当前,不救流矢,学问亦然。

学问以积累为先,文学以顿悟为贵。故文学能早成,学问则早成者少,有之则颜回韩非贾谊王弼数人而已。



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一曰不知者不道。一曰不背所本。(恪守师承,力求闻见。)一曰为后世负责。一曰不窃。(偶与之同,实由心得,非窃。习所闻见,忘其所自,非窃。众所称引,不为偷袭,非窃。结论虽同,推证各异,非窃。)

治国学当力戒二弊。一曰不讲条理。一曰忽略细微。讲条理而不讲细微,如五石之瓠。讲细微而不讲条理,如入海量沙。

无论历史学、文字学,凡新发见之物,必可助长旧学,但未能推翻旧学。新发见之物,只可增加新材料,断不能推倒旧学说。
孔子治学图

常人治学有二病,一曰急,二曰懒,所以无成。

士以志气为先,不以学问为先。

学问最高者语言最简。

天下人之所长,非己所能有。己之所长,为天下人所不能有。如是始能有以自立。

读中国旧书,了解为先,记忆次之,考据又次之,判断最后。

看清一部难懂之书,可以读多数难懂之书。

黄侃先生书法作品
古人之议论其言简,今人之议论其言繁。唐以前人之一二语,唐以后人可敷衍而为千百言。读周秦诸子等书,均可作如是观。

所谓科学方法,一曰不忽细微,一曰善于解剖,一曰必有证据。

治学须看原书,不可误听人言。

治中国学问,当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论。佛经云:依法不依人,即此义。

作与述不同,作有三义,一曰发现谓之作。二曰发明谓之作。三曰改良谓之作。一语不增谓之述。

考据之学有三要,一曰不可臆说。二曰不用单文。三曰不可迂折。欲为考据之学,必先能为辨论之文。

集解之学行,则无真正之学(经学之道亡)科学之法行,则无自然之文。

乾嘉学风谨严缜密,苦人甚矣。故至道咸以后,风气即变。

语言文字之学,为各种学问之预备,舍此则一无可通。


教化者,教人且化人也。故道德须立于感情之基础上。


凡古今名人学术之成,皆由辛苦,鲜由天才。其成就早者,不走错路而已。


【黄侃先生手批《说文解字》书影】


文章来源:《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黄焯先生整理。



主持人语
《黄先生语录》是黄侃先生讲授,黄焯先生整理的,收录在《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中。本文节选其中一部分有关“治学”的语句,辑成《黄侃先生治学语录》。

黄侃先生是“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史学和文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治学严谨,殷勤传学。他的老师章太炎先生在黄侃墓志铭中写到:“(黄)尤精治古韵,始从余问,后自为家法,然不肯轻著书。余数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答曰:年五十当着纸笔矣。今正五十,而遂以中酒死。”逝世后,黄焯先生整理了黄侃先生的遗作,出版了《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说文同文》《尔雅音训》《广韵校录》《文选点评》等多种著作。

黄侃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与他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在治学目的上,黄侃先生把学术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他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最为动荡的年代。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毅然走上学术的道路。决心“平生兴国爱族之心,一寄于文辞。欲持此为报国自请之具”。因此,“现今自救救人之法,曰刻苦为人,殷勤传学”。

在治学精神上,黄侃先生恪守师承,把学术的创新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他有惩于当时疑古风气之弊,指出“无论历史学、文字学,凡新发见之物,必可助长旧学,但未能推翻旧学。新发见之物,只可增加新材料,断不能推倒旧学说”。并认为“读中国旧书,了解为先,记忆次之,考据又次之,判断最后”。其“师古而不为所役,趋新而不畔其规”的精神成为章黄后学的楷模。

在治学态度上,黄侃先生以勤勉著称。他认为“常人治学有二病,一曰急,二曰懒,所以无成”。他的学生陆宗达先生曾说“季刚先生的才华加上他的勤勉,恐怕是他多所成就的内在原因”。

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他身后多种小学经典著作,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本期推送此文的目的。

 专栏 主持 
卜师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研究

特别鸣谢
望洲书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