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 南京与“鸭”不得不说的故事

 刘十香 2016-03-15

携酒鸭飘香

食鸭文化



南京堪称是我国鸭肴的发祥地与荟萃地,素有“无鸭不成席”之说,对盐水鸭是贫富无岐,有钱人食之不认为贱;贫穷人家也吃的起。寻常居家,懒得动手或无暇进厨者,随时随处可以买到,“一盘鸭子一杯酒,一张小报拿在手,吃鸭看报两不误,饱了肠胃头”几乎成为民俗小景。

古书院

琉璃截

玄色锻子

盐水鸭

|明代民谣

行 家 话鸭


南京人食鸭的历史悠久,,在清代就住有很多回民,为此,食鸭之风可为南京最盛。江南水暖鸭肥,制作鸭馔,享有天然的优势。早在春秋战国、就有金陵人筑地养鸭的记载,明代有首民谣:“古书院,琉璃截,玄色锻子,盐水鸭”。


古书院指的是当时最大的国立大学——南京国子监;琉璃截指的是被称为当时世界奇迹的大报恩寺戴,玄色锻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产玄色锦锻,而小小的盐水鸭居然并列其中,可见当时盐水鸭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南京人食鸭花样很多,六朝时期帝王们的餐桌上已经有烤鸭和盐水鸭等鸭馔,南京一年四季皆可制作盐水鸭,以秋天桂花飘香季节为上品,故美名日:桂花鸭,盐水鸭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卖,现买现吃,不宜久藏。此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早年南京城内就有 168 家鸭子铺,冬春做板鸭、夏秋做盐水鸭,在清朝鸭子是餐桌上必备佳肴。当时夫子庙贡院每年多有大批考生云集吃喝玩乐,鸭子是最理想的,当时鸭子铺就采用追肥的方法,不惜工本喝精料,因而做出来的鸭子皮白、肉嫩、肥大,时称“白油板鸭”。



慈禧太后有一个侍卫,姓张,每年都要来订购板鸭 500只,每只均用丝绒线裹扎,再用篾篓包装贴上红纸商标,进贡慈禧太后,为此又有“贡鸭”之称。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规模宏大的“南洋劝业会”,南京鸭子获金质奖章和苏州刺绣、镇江香醋被誉为“江苏三宝”。


南京的厨师

在六朝时就被誉为“天厨”

天厨们极尽食鸭、制鸭之能事

板鸭

板鸭是将光鸭以盐渍风干而成。因其肉质细密,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相传始于六朝,遍迹于民间,发达于湖熟。“湖熟板鸭”名闻遐迩,有“六朝风味”、“白门佳品”的美誉。


盐水鸭

盐水鸭与板鸭齐名。盐水鸭为熟食 一年四季均能制作,现做现吃。就口味而言, 以秋鸭为最,人称“桂花鸭”。南京人家中来客, 必斩一碗盐水鸭,以示诚心待客。

现在南京的盐水鸭基本分这三个类型:干香型的、浇卤的、焖缸焖制的。对于鸭子的要求必须要选择皮薄瘦肉型的,要真是买一只樱桃谷鸭或者瘦肉鸭价格是比较贵的,但这才是真正的好鸭子。

——中国烹饪大师 徐鹤峰



为确保金陵盐水鸭清嫩鲜香,口味适中、 南北均宜,各个生产环节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口诀云:“熟盐擦,清卤复,,吹得干,焐得透,皮白肉红嫩骨头绿。”





烧鸭

即南京叉烧鸭,与叉烧猪、叉烧鱼并称“金陵三叉”, 因朱棣迁都北平,将南京的叉烧鸭带入京城,后演变成“堂片烤鸭”,全聚德最擅此,故久传至今。因此说,烤鸭,始于南京,史无异词。

原料:

光鸭、葱、饴糖、甜面酱、荷叶夹、黄瓜丝、鸡蛋、面粉、花椒盐


制法:

1、将光鸭腹内用葱叶填满使其饱满;

2、将光鸭叉在特制的叉上;

3、用沸水烫至表皮绷紧;

4、在鸭表面抹上饴糖晾约 24 小时至表皮干燥;

5、放烤炉内烤至肉熟皮呈金红色;

6、将皮片下随甜面酱、荷叶夹、黄瓜丝、花鼓葱一同上桌。此为一吃。二吃是将鸭肉取下切成条状裹上用面粉、鸡蛋调成的糊下油锅烤至外酥里嫩、撒 上花椒盐食用。


特点:

鸭皮香脆、平展不卷、鸭肉外酥里嫩。




鸭血粉丝汤

鸭血、鸭肠,也被料理成大众名小吃,鸭肠汤、鸭血汤,佐以粉丝,碧油的香菜、红通的辣油、滑嫩的鸭血、劲道的粉丝......一碗普通白瓷碗里盛装的除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原料:

绿豆粉丝一份(几个人食用准备几把),鸭血一盒、香菜两根,鸭肠、鸭肝、豆腐泡和豆干适量


做法:

1、粉丝放入冷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鸭血表面冲水切成细条或小块,豆腐泡中间切开,豆干切小段,鸭肠切小段、鸭肝切片,小油菜、香菜洗净备用;

2、把提前炖好的老鸭汤准备好(用鸭架小火熬制成汤,没有的话可用其他汤料代替);
3、锅中倒入适量老鸭汤,中火煮开,锅开后放入准备好的鸭血,再把豆腐泡和豆干放入锅中;
4、再把泡开的粉丝放入锅中,大火煮开,放入适量盐和白胡椒粉;
5、关火盛入碗中,放入鸭肠、鸭肝,点缀适量香菜,加入蒜汁、醋和辣椒油即可。




鸭下水

看似不上台面的鸭肫、鸭胰脏,前者被腌制成堪称“仙人之食”的鸭肫干;后者被精心烹调成名菜“美人肝”。

美人肝

主辅料:

鸭胰白 30-40 条,鸡梅条肉 2 条,鲜笋 20 克,香菇 6 克,蛋清 1 只,盐 1 克,料酒 10 克, 味精 1 克,湿淀粉 15 克,鸭油 250 克(实耗 90 克),鸡汤 50 克


调料:

盐 1 克,料酒 10 克,味精 1 克


做法:

1、将鸭胰白放入沸水锅内烫约 10 秒钟挥出,放入冷水中晾冷,撕去筋膜;

2、鸡梅条肉切丝,放在鸭胰内,加蛋清 1 只,湿淀粉 5 克用手抓拌均匀;

3、冬笋、香菇切成比鸭胰白略小的薄片;

4、盐、料酒、 味精、鸡汤和湿淀粉放入碗内做成对汁芡;

5、炒锅上火,放鸭油 250 克,烧到 4 成热,将美人肝、鸡脯、 笋片、香菇片一起倒入,用手勺推动,待鸡丝变白,即起锅沥油;

6、炒锅再上火,加少许鸭油入葱白段煸几下,倒入鸡丝和美人肝及配料,再烹入对汁芡,颠锅翻炒,淋上熟鸭油起锅装盆。


特点:

色泽乳白,光润鲜嫩,味美爽口。




鸭油

鸭油成了美味佐料,制成鼎鼎大名的鸭油酥烧饼,堪称小吃一绝。正宗的“鸭油酥烧饼”是皮黄壳脆,内软馅酥,一口咬下去,咬口齐整,不掉渣,不粘牙,唇齿留香。带馅的“鸭油酥烧饼”一般有:糖油的、芝麻糖、五仁的、椒盐的等等,还有鲜肉的。

正宗的南京“鸭油酥烧饼”的表层芝麻不是像现在的撒上去的,而是在表面刷上糖稀,稍干即在上等的白芝麻盆内蘸满才可,烧饼上的芝麻密不见面。


里面的油酥全是用纯鸭油加热后和的面,然后把油酥揉进精道的面中,反复折叠,搓圆,揪成等大的面团,揉搓后,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型,刷糖稀蘸芝麻后用手下火炉贴烤,视火候和经验确认烧饼熟后用火钳夹出。


凡是在南京生活的老人,特别是住在城南的,都知道在夫子庙附近,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各个时期,曾经有过这么几家,每天只有排队购买才能品尝到美味的烧饼店。


这些店分别是:解放前的夫子庙贡院西街的中部的“邹家烧饼铺”,六十年代的老门东的秦淮区饮食公司下属的“边营早点店”,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瞻园路上的“老邹烧饼店”。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瞻园路拆迁,南京的老食客们才依依不舍地看着“老邹烧饼店”结束经营。至此,老南京的正宗的“鸭油酥烧饼”被一家家外来的烧饼铺所取代。


说来说去,生活中不能少了特色土产,当然特色土产也不能离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