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喉赤烂疼痛渐减,午后低热,唇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理】本证为壮热已除,余毒留连所致。余热未清,损耗阴津,故见午后低热。疹后肺胃阴津损耗,故见唇干口燥,舌红少津。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各12g,石斛、花粉、白芍各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主治】猩红热之疹后阴伤 【加减】低热不退加丹皮、地骨皮 口烦渴甚加芦根、玄参。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6..儿科疾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