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一代宗师王大凡的瓷板画

 老刘tdrhg 2016-03-15

解读一代宗师王大凡的瓷板画

2016-03-14 江南收藏家

唯宁静以致远,恬淡以明志!艺精于道,勤奋好学,文艺双绝,德间众长!在战乱时间,王大凡教师以其孜孜不倦的寻求,寓艺于道,终为我国瓷板画一代宗师,在世界史上又一次写下了我国的浓墨重彩。

王大凡简介: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我国陶瓷美术大师。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自己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王大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景德镇在姐姐的“红店”学艺。后王大凡在店里画瓷。此刻,他姐姐高薪延聘闻名的洪宪瓷画家、浅绛彩画家汪晓棠来店绘瓷,为王大凡提供了学习的时机。汪晓棠比王大凡只大3岁, 因而简单交流,俩人由友谊发展到师徒。汪晓棠不只教王大凡的绘画,并且还教他诗词歌赋。在汪晓棠的引导下,王大凡刻苦钻研且锋芒毕露。1915年,王大凡与王琦、潘勾宇、汪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著作由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引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牌得主。

1922年,王大凡参与“瓷业美术研讨社”。l924年,研讨社惨遭军阀掠夺离散;不久,年仅39岁的汪晓棠撒手人寰。王大凡痛失恩师后,没有低沉,而是持续奋发、勤练技艺、博学多才,由此奠定了他在景德镇瓷艺界的位置。1901年到1940年的39年间,经过不断学习,探索,王大凡的陶瓷艺术,完成了从古彩、图画到传统文人画的转型。

王大凡代表作:

作为人物画家,王大凡还非常重视内容与方式的统一。如他的《风尘三侠》、《秉烛达旦》、《岳母刺字》、《梁红玉伐鼓战金山》等著作的表现方式,都是依据内容的需求而深化的。“就方式的角度看是内容的外观,就内容的角度看,是方式的内在。”

王大凡终身的创造,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寻求,都是以“老少皆宜”贯穿。在“珠山八友”中的十位画家,除王琦属大适意外,别的是兼工带写、婉转内敛的小适意,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理念,其实质即是“老少皆宜”。王大凡的《梁红玉伐鼓战金山》粉彩瓷盘可以为其代表作。

20世纪40时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是王大凡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此刻的王大凡在各种艺术思潮的激荡下,对新时代的艺术充满了神往,怀着对新我国的满腔热忱创造了《快马献给总司令》《面壁十年》《大禹治水》《闯王进京》《卓文君》《松下听琴图》《新八仙》《竹林七贤》等力作。

面临新的时代,王大凡的心里充盈着雨过天晴般的旷达,以一种开拓的进取精神,去编写崇高壮美的生命之歌,令《面壁十年》《卓文君》《大禹治水》《闯王进京》化作笔底的波涛,倾诉他对新时代的感触,让人领悟到作者在寻求一种静穆之美,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

艺术风格:

王大但凡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到陶瓷装修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著作,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联系的艺术面貌。如果说他早年的著作用画笔向大家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著作即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著作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这是其宁静致远、恬淡明志、生命不息、斗争不止的人生信条的描写。

对瓷板画的判定:

一是用笔用线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一类,多是中锋用笔,真诚、扎实、圆润,规矩特别,有装修味,这是王大凡与王琦侧锋用笔画人物画的最大差异。而仿照品勾线难学其骨,少圆润劲拔之韵味,有的中、侧锋并用,茫无头绪。

二是人物脸部描写细腻,考究明暗改变,有西画中的素描联系和光影改变,晕染方法共同,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色显着,并构成一种惯用的程式。

三是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碧绿,草绿、碧绿、深绿几个层次显着,笔法一丝不苟。仿照品设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阴阳层次改变,色彩过渡僵硬,少润泽之感。

别的,王大凡研讨出“落地粉彩”画法,不必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将色料填绘在瓷胎上,再罩洁白、水绿之类料色,简化技术,画意更浓。

在其落款上常用:书法以行书为佳,飘逸俊美,平平见精妙,精审且遒丽。题款时多是在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多见落款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庐”、“黟山樵子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黟山大凡王堃画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画”等。

多见印款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为“希平草庐”。

王大凡瓷板画拍卖报价:

2014年,王琦、王大凡、汪晓棠 粉彩挂屏 (十二件)——1500万;

2012年,王琦、王大凡、何许人、汪野亭合作 四方笔筒——1470万;

2011年,王大凡 粉彩“福寿无疆”人物大瓷板——920万;

2011年,王大凡 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920万。

今天的咱们面临前史常唏嘘不已!或叹于生之沧桑,史诗剧变;或吁于生不逢时,我辈尤艰!当咱们静下心来,回归前史,才发现大师的心志高尚,德艺双馨!!!在那个时代,犹有大师如此,我辈何敢厚颜,而叹世事维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