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大师林散之只学了10年草书

 闲庭斋阁 2016-03-15

这世上很多事是歪打正招,由不得自己,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楚。比如以前是学版画的,后来搞起了书法;有的是学油画的,后来搞起国画;有些是搞国画的,后来阴差阳错搞起了油画。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上天的按排。可喜的是,这些半途改行的,后来都出了成绩,成了家。

今天我谈的林散之先生,就是这样中途改道的名家。

林散之是草书大家,这是尽人皆知的。可人家最早是跟黄宾虹先生学山水画的。结果,山水画没什么名堂,反而书法成了腕成了角,这就是生活的造化,是天命。

至于从黄宾虹先生学画,对他取得书法成就有什么关系,林散之在晚年回顾自己学书历程时有这么一段说是这样说的:“(余)三十岁以后学行书,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学家宾,如启之者,范(培开)先生,终成之者,张(粟厂)、宾虹也。”

没想到吧,这样一位草书大师,尽然是6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草书。居然,只用10年时间就达到了一个草书的高峰。

10时间不长,难道他真是天才?当然不是。梵高从学画到终止总共才10年,就成就一代大师,这是天才,历史上就这一位。林散之显然不是,这10年之功,显然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什么积累?学画的积累啊,如果没有和黄宾虹先生习画的岁月,那画画才有的丰富笔墨及学养,林散之书法不可能在10年之内达到一个高峰。

60岁习草书,70岁左右出成果,这时间,无论是与任何人比,成功的时间都点晚了。梦高就不说了,不到40就挂了,也成就了一世英名。王希孟还不到30岁就画出了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而名垂史册。怀素42岁写出了《自叙贴》,王铎56岁写出了《草书杜诗卷》,黄山谷50岁左右写了《诸诸上座帖》。这些都是正值盛年开的花,没有他这么晚的。

当然,现代社会人的寿命延长很多,即便是这样,林散之开花的时间也有点晚了。

其实,成功不分先后。林散之尽管60才始习草,不也一样成就一代大师了吗?这对我们后学者,是多大鼓励。那就是,只要学习,永远不晚。

至于林散之的书学来由,可以这样看。一看他的草书就是脱胎于二王一路的,受怀素影响很大,主要吸收了董玄宰的养份。林散之的草书笔画圆劲,浓淡干湿主化丰富,有点似山水画的笔墨用法,有墨,有笔,有水,有渍,有焦,极大的丰富了书法草书的笔墨语言,开创了近现代以来,书法用笔用墨的新时代。

当然,林散之无疑是法古的代表,不是创新的代表。他的成就主要是草书线条的变化与丰富性,特别是以中锋用笔还有这么丰富的笔墨语言,是非常难得的。

其实,他的书法也学了点王铎傅山这类以狂怪著称人物的东西,但吸收的很有限,别看他自己表述学了他们的东西,实际上体现在作品上的不多。故,你看林散之的草书在审美上较为柔美,缺乏雄强的气息.,有点无骨无力,无气势,无霸气的感觉。如和沙孟海相比,就是两个极端式的人物。当然,一个书家只能是一种风格的代表,不可能是所有要素兼得的代表。

林散之的美学追求是一种书卷气,唯美的逸气与俊雅洒脱味道。

中锋用笔,墨色变化丰富,用水较多,笔法劲道,中规中矩却还能翰逸神飞,这是林散之的主要成就。他的草书在整体格局上看,不错,如果单个的看一个字两个字,就差很多,在这一点上不如于右任于右任单个字很精彩,通篇幅的作品就弱很多,这和沙孟海也差不多。不过,尽管这样,林散之早年学画,中后习字,晚年习草,能在草书一地获得顶锋般的成就,已经是奇迹了,后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记得启功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说看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让他提意见留言。启功先生不加思索提笔写出四个大字“五体投地”。

唉,啥也不说了,好东西我们就要有这种精神来向人家致敬,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还是世界上任何人,都应要有这种态度,我们才能进步。

向所有有成就艺术致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