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诗三步骤 以七绝为例 文∣刘斌 我想写诗大的准则是差不多一致的,比如要用赋比兴等手法。比如要多渲染,多烘托,少直陈,少咒骂等等。 之前的资料准备或者体验、经验的储备这里不说,假定这些都已齐备,以绝句为例,那么写诗的步骤一般有这样一些: 1、你要写什么?题目是荷?是残荷还是初荷还是盛开的荷花?对象不同,刻画就肯定不同。雨荷和晴荷又不同,早上的下午的也不同。 2、假定你想写下午的荷(包括花叶),那么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总有主角配角,有红花有绿叶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构造有主有次的情境。这时就要抓住意象这个关键。比如可以有:斜阳,秋水,蒹葭,牛,牧童,垂柳,涟漪,水鸟,也可以有梦,有归人等等。比如我曾经写过: 绿叶红裳绝路尘,夕阳深静益精神。 一岁几从湖上过,凝看荷花花看人。 雨色晴光乱夕晖,陌头阿母影依微。 手分拦道青荷叶,带水冲天一鹭飞。 还可以这样写: 蜻蜓谈恋爱了 翩翩生小彩衣轻,薄暮看郎远远停。 摇曳绿云红数点,荷塘双去自由行。 这里要注意一点,有时我们会发现,写着写着,怎么偏离了原来思路的轨道了,比如我本来准备就围绕荷花来写,但最后题旨好像落不到这上面,重点偏离了。比如这个:雨色晴光乱夕晖,陌头阿母影依微。手分拦道青荷叶,带水冲天一鹭飞。荷叶肯定只是众多意象之一,但绝对不是处处围绕它写。那怎么办呢?解决思路有两个: 1)坚持既定思路,感觉芜杂的就砍掉删改,重新选择意象和构思布局。 2)写到哪是哪,重心不固定。成诗再说。 我个人多选择第二种思路,所以我经常是先成诗再拟题目。因为我经常都是开始并不那么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所以先构思,往往先写后两句,再搭建前两句,最后制题。 3、成篇之后要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斟酌看看要不要修改,或者听听别人意见。 这个环节有时也很重要,所以我写完诗之后常常倾向于先不发出去,而是搁置一阵。举几个例子: 烈焰熊熊廿四时,生还死别各男儿。 慨慷易水流千古,民重身轻事早知。 流初作同字。同,只是说明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流,则更形象,对于那种关系仅仅做一个暗示、提示,这样意味就更深沉些。 又如 山深夏雨歇,蝉语出凉风。 明灭怜光转,闲云聚一丛。 改为: 山深夏雨歇,蝉语出凉风。 明灭怜光转,溪云散数丛。 所以这样改,就是为了加强三四句之间的联系。一丛改数丛气息也更加舒缓。 向日葵 雨多露重叶葳蕤,解道迢遥不可随。 只为明眸曾一顾,年年流转细低眉。 明初作金。金眸虽然看起来比拟向日葵更贴切,但毕竟通首是拟人兴象之作,明眸更楚楚动人,和低眉也更容易照应起来,故改。 当然因为体制(体裁)的不同,作法套路也有很大区别。而且不同题材,选用不同的韵脚(包括平韵仄韵)效果上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创作中,有时会遇到细节不够明确(咏古的作品尤其如此),或者词汇斟酌不定(或者音色不佳)的情况,这里可以求助一些工具,如汉典或者其他大辞典等等,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刘斌,网名留取残荷,军人,江右人氏,江西诗词学会会员。长于七言绝句,至今创作3000余首旧体诗词。代表作见于《执殳》、《大城》、《飞毂》和《故乡》等集。曾多次在网上举办诗词讲座,编选有《网人七绝五百首》、《城市诗词三百首》及《当代诗词精华录》等当代知名诗词选集,并撰有大量关于网络诗词的评论性文章。平生创作座右铭是:“我要孟郊刳骨力,春妍不画画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