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追求完美太累人(之一)

 仙熊 2016-03-16

 

过度追求完美太累人(之一)

——过度追求完美者的特点和成因

 

杨红 编写

 

    追求完美的倾向人皆有之,谁都想除去一切烦恼,没有缺陷,尽善尽美,能力巨大,被人喜欢,掌控一切,幸福终身。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啊。适度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工作有好处,但过度追求就不现实了,就太累人了。下面是过度追求完美者的一些特点和成因。

一、           过度追求完美的优势

    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会严格要求自己,按高难度的目标竭尽全力地完成工作;一旦决定了某个正确有价值的目标就会忘我地工作让他人满意。做事认真负责、勤奋好学、坚持不解、力求完美、工作漂亮、是敬业的员工;正义感强、以身作则、讲道德、重视规则和秩序、自制力强;拥有信念和想法、能自我管理、有改善现实的热情和恒心;有毅力和忍耐力,对严谨型的工作很胜任;稳重、对配偶较忠诚;拥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不知疲倦地工作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对于努力工作又遇到困难的人他们很有耐心;对于主动认错并愿意改正者他们也比较宽容;比较注重外表、衣着、整洁和细节。他们中出色的人,会平等对待一切,有自制力;当他们进入高层心理境界后,会成为非常睿智的精神偶像。不少人很成功。

二、           别人眼中过度追求完美的你

    由于过分讲究细节、要求完美、比较固执,有时会影响工作学习的效率;有优越感、有些看不起别人;喜欢按原则办事,常常会忽略他人的感受,处事欠柔软和灵活性;严于利己,同时对他人更是严格要求,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判断是非对错上,很容易发现并指出别人的缺点、批评别人;由于追求完美,容易对现状不满,积压怒火、烦躁不安、厌恶自己;喜欢叨叨挑剔,提醒别人放好这个弄好那个,经常抱怨不满他人、别人的工作、社会及环境;对别人做的事情不放心不满意,总觉着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经常亲力亲为,搞得自己很忙很累。

    你的口头禅是“必须这样”,“应该那样”,“不可原谅”,“在我看来”等等;很喜欢别人的表扬,对批评否定很敏感和反感,会马上寻找借口推卸责任;在别人看来,你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认为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方法,不断唠叨自己的观点,试图对别人说教;喜欢旧事重提,不容易原谅别人;对别人的缺点指手画脚,喜欢用大道理去压别人;对成员和部下过于严厉,喜欢反驳别人的观点,指出别人的问题,容易让员工失去工作的动力,变得死气沉沉;自己最不想、最害怕被批评,但却常常挑剔、批评别人,影响了人际关系;很难在没有秩序、员工随便、有很多观点交叉共存的环境中工作。

三、           过度追求完美者的其他特征

    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争取别人的肯定,不时需要做出成绩被别人赞美。由于要求自己太高,自责太多,所以挺累、挺愤怒,就会去平衡自己,转而去注意别人的错误,去挑剔批评别人,或间歇性地狂饮酒、间歇性地发怒。

    有的人有时候会变成双面人,会有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情,在工作熟悉的地方是完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放松,甚至放纵,可以表现为白天是白领晚上是妓女,又是牧师又是小偷,又是教授又是杀手,因为他们太过压抑、愤怒,忽视自己的情感需要,同时又太过追求完美,冲突的心理造就了矛盾的言行。

    喜欢比较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性。与自己内心树立的高标准比较,与别人比较,“我比他强还是差?”对否定和批评很敏感,反应也很强烈。常常犹豫不决,怕做错决定,把事情拖到最后。让他们说出赞许和恭维他人的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要求很高,并且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感到自己不如人、焦虑。他们难以承担责任,因为担心工作无法做到完美,比较喜欢推卸责任:“那是有原因的”。只要看到别人获得了胜利,就觉着自己是失败者。习惯性的比较是他们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很害怕别人的拒绝,所以较少求人。

    他们深层最需要的是爱,哪怕是不完美的爱。认为做得正确才能获得爱。他们总觉着自己不完美,所以常常觉着自己不惹人爱,很难相信别人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而也很难相信别人会爱上他们,越是与恋人、朋友进入亲密的状态,就越紧张,担心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而拒绝自己。

他们在恋爱婚姻中,有时会沉浸其中,享受过程。常常一旦感情的高峰过去,清醒了,内在的批评家也就醒来了,就会注意恋人和配偶的毛病,挑剔和改造他们,无意中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总是在寻找完美的爱情。高高在上、优越感的特点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面对巨大压力时容易情绪低落、批评他人、并更加严厉地责备自己,陷入自我厌恶、自觉没用、甚至绝望的状态。安全顺利的时候,会不拘小节、很放松、自然表现欲望和感情、不那么追求完美、对别人也较宽松。

    他们很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因为不愿意承认自身存在错误。当他们去寻求帮助的时候,那一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了很大的麻烦、有了明显的身心痛苦。

四、           什么样的家庭和教育成就了如此追求完美的人

    人格特质,有40%多与遗传有关,而更多的是和早年的成长环境和过程有关。他们曾经是非常可爱的小孩,曾经也认为“人人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很出色”,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充满了信任和友爱,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冲突。

    但是,父母或对他们期望过高,或以挑剔批评的教育抚养为主,或家庭不和充满了争吵,或严厉的斥责和惩罚过孩子,或打骂简单粗暴等等,这些伤害和痛苦已经深深地刻入了孩子弱小脆弱的心灵,他们记得因为做错事而被批评的痛楚,这些使得孩子让自己各方面小心谨慎、做得更好,让人挑不出毛病,学会了严格要求和监督自己,这样就可以减少被批评和惩罚的痛楚,并得到父母、亲人的关注和爱。他们不再认为“人人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很出色”,转而相信“只有做得更好、做得完美成功才是出色的,才能得到关爱和重视”。

    这样的家庭背景培养了听话的孩子,但是也让孩子把父母的批评声转移到了内心,通过内心的批评家来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们觉着内在这些严厉的批评家经常会监督他们,评价他们,使得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乐而学习和做事,是为了满足内在的批评声而强迫自己努力工作。内心的批评家完全控制了他们的思想。常常将“我想、我需要……”放在一边,而将“应该、必须……”放在前边,并且他们还意识不到这些。忽视了“我想”,重视了“应该”,这使得他们背离了人性,内心经常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不会承认,压抑了愤怒却又滋生了紧张和怨恨,内心常常会有强大的压力,渴望尖叫发泄却又无法表达。

    人与人接触就会受到伤害。人第一个被伤害的地方就是在家里,来自我们的父母。父母保护了我们脆弱的生命,避免了外界对我们的伤害,所以,家是我们生命的一道屏障。然而,家又是我们第一次遭受伤害的地方,父母是伤害我们的第一人。很多人有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小时候曾经受到过父母的伤害,一直还没有宽恕。“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这些家庭的因素,加上学校社会继续严格的要求和赞扬激励的不足,是人们过度追求完美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