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福州船政成功 大清御赐金(银)牌」之「特征」与「防伪设计」 该币在网上已讨论的非常热闹,有许多网友亦珍藏该枚奖励币且上网求助鉴定真伪,但甚少朋友PO文谈该币之「特征」与「防伪设计」 ,今藉此园地较详细与客观的将该「大清御赐金(银)牌」相关之「特征」与「防伪设计」加以分析、说明,理清一较清楚的头绪,提供给各位参考,并敬请指教!该币相关的历史背景就不在此赘述重复。
一、 基本元素:直径4.5公分;厚度0.3公分;重量;介于37---35克间不等,币边与内币面有相当之弧度,因此正、反币面之文字与图形不易受损,外齿纹条条整齐,触摸颇有质感。 (一)、因为我个人认为该款币是同类「奖励币」中打印最为清晰、图案设计最为复杂、特征与防伪暗记最有创意与清晰,是一枚结合多种设计与巧思之银币,特在此予以推鉴。 (二)、该币『正面』---表面上看过去,平淡无奇,简单的几个汉字(字体为扁平型,但亦有圆滑型的字体),左右各有2朵云彩(祥云),没啥好谈,但却暗藏玄机,是值得深谈一下的。我们知道在大清任何机制币在制造之先均会在母模面上做「刷痕」、「定位」及「定点」..等工作,俾使文字与图案相对位置精准,冲印时有所准则,不至偏差,该币亦不例外。在上端横书「福州」二字间,「福」之第1笔划(、头)与「州」字最右一竖笔划(1)之顶端,取其平行中间点,就有一极小之「小圆圈—(。)」(非小圆实点「?」),此为该币正面顶端之「定位点」---(a);又在右边上云彩下方之「3」形,近4点钟方向亦有一小「。」定位点---(b);在左边上云彩下「3」形,近8点钟方向亦有一小「。」定位点---(c)『该点不太容易找着,需用高倍放大镜』,此三点就构成一【正等腰三角形△】,(a)→(b)及(a)→(c)均为2.1公分;(b) →(c)底边为3公分,由此就将该币正面定位完成,顶端之「定位点」---(a)亦为该币之中心轴上之一点,往下直线必通过「政」字中二边笔划之交接点。 (三)、该6个汉字为楷书体,体肉中均有细线条来描绘、填充字体并均有削边,更凸显其立体感,字形并不圆润,反较平坦(亦有发现字体圆润之同款币,体肉中就无线条填充);左边下云彩之下「3」形底端有一明显定位点;「福」字之第1笔及右下云彩右边3点钟及左上云彩9点方向均有轻微人为的留银细纹至币内圈,此为特征。【船】字之「舟」左竖笔划,上粗下细,且在「舟」下『提勾处』有一非常清楚的「○」,此为特征之一,亦可起防伪作用,另;「福」字右边,「口」字上横一笔,右下有一小实点「?」。 (四)、币面刷痕从西南→东南走向,井然有序,「功」字往下相对应之边纹饰中有一圆形小凹洞「?」,非机器抓痕所致,此即为中轴线之底端标记。前述诸点,该币正面的特征与防伪设计已臻完善。
2、「御赐银牌」字体体肉中有许多的小圆圈「。」分散在其中,以增加其防伪功能,「银」字,左边「金」边中第2横笔间及下左右2笔划,均有一非常清晰之「。」,「牌」字「田」中「十」字交叉点亦有「。」,诸如此「。」,不胜枚举,以上均是为防伪而设计的。 3、该币这2条龙的设计非常前卫与抽象,不同于一般我们所见大清传统之中国龙形。每条龙有2根长龙须,4根大犄角,龙身呈「十字架」型(因由外国技师所设计,是否有隐含“宗教”之意味,就不得而知),4只龙臂及前之龙爪,一般我们所理解的龙爪,是5根指头,大姆指与食指形成虎口,但该币却有1根小姆指与大姆指同在龙臂下方,很多网友批判称:「乱七八糟、错误的设计」,错了!这设计型态是表式「龙爪在转动」,各位不妨自行拿手试一下即可明了。龙须、龙爪均由「小实圆」及「弹簧形小圈圈」环环连接来充填图形,龙身脊髓骨隆起清晰,波浪型起伏,贯穿整个龙体,其上有半圆形鳞片,龙腹旁布满半圆形或圆形鳞片,鳞片下还有多条细纹,层次分明。龙身自上之龙首到下之龙尾均由极细微之线条来描绘构图与填充,宛如我们人体中之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布满全身,这么绝妙之冲印绝不是一道工序即可完成,至少要3道以上,繁杂而精准。各位可从顶端之「明珠」,有3层即可举一反三清楚明了(顶端“明珠”之堆栈工艺技巧就在此发挥无遗)。「汉玉」有「游丝毛雕」之绝活,该币亦可称之为大清机制币之「游丝毛雕」之绝妙作品,细线条条清晰、分明,这是最凸出之特征之一。另;有许多网友称:「看不懂这龙之设计?」,是的,因为一百多年前设计的图案,西洋设计师早已未卜先知,回到未来,如现代电影所拍之「机器战龙」一样,实在构思先进、高明与新颖。◎今留一课题:请问既然是双龙,有无公、母,性别差异之分?在此处是如何表现出来,我们可互相来探讨一下!(确有公、母之分) 4、该币正面3个定位点形成一个正向等腰三角形△,背面亦同样有此特征,如不细微观察是很难发觉其奥妙之处。在「牌」字「片」边下有一小「。」---定位点(a);在左龙,左上龙爪大姆指与小指间有一「。」---定位点(b);在右龙,右上龙臂上方有2个「。」,靠右边一个小「。」---定位点(c),此3点即成为一个『倒等腰3三角形▽』,如同正面一样,(a)→(b)=2.1公分,(a)→(c)=2.1公分,(b)→(c)=3公分,如此绝妙之设计不得不佩服前人之设计理念。在右龙,右上龙爪,大姆指与龙臂之夹角间有一「。」,此为「防伪与定位点」双重功能。在左龙,左上龙爪大姆指正下方有2个较大之「○」,此与正面「船」下有此「○」一样,均为防伪作用。 综论:如要检视「大清御赐银牌」是真是伪,最快速简易之方法就是----先看正面「船」有无一「○」,再看背面左龙,左上龙爪下有无2个「○」,一目了然,再参考一下其他重点,真、伪立判,无庸置疑。(以上所谈诸点不是以一枚银币就下定论述,那太过主观与狭隘,而是经过相当数目之样本,详细检视才得此结论)
二、
基本元素:直径4.5公分;厚度0.3公分;重量;介于37---35克间不等,币边与内币面有相当之弧度,因此正、反币面之文字与图形不易受损,外齿纹条条整齐,触摸颇有质感。这也符合了马尾博物馆专家们所述,该些奖牌重量彼此间差异不大之说法(平均重量在36克上下居多)。
(二)、该币之「反面」---就非常有讨论之空间。
2、「大清 御赐金牌」字体中亦有许多的小圆圈「。」分散在其中,以增加其防伪功能,其小圆圈「。」比「御赐银牌」的小圆圈「。」更加清晰可见。如:「赐」字,「日」右竖笔划中;「牌」字,「田」之「十」字交会处,「金」字,「清」…等,其余部位就不一一述说。 3、特征及防伪设计,虽不若「银牌」来的多,但亦十分明显,如在「大」字上相对应之内环上就有非常明显的小圆圈「。」,且众多小圆圈「。」循着内环边顺时针一直到2点钟方向,均明显可见。在「牌」字下即有4颗较大之「○」,有3颗排成一直线,另一颗稍偏左上;在左龙,左下龙爪反转过来之小指下有一颗「○」;此在左龙,左上龙爪大姆指与反转过来之小指下有一条非常清楚的定位线「-」,这些皆为防伪设计也。 4、该双龙图形,虽看上去与「银牌」相似,但细看就有许多不同之处,龙身上之「游丝毛雕」之多寡、游丝雕琢部位、长短均不尽相同;又龙须、龙犄角..等上「弹簧式环圈」之布图亦不若「银币」来得清晰,定位线的规划位置亦不同…等,由此推论:应该是不同之钢模所铸而成,因该二币系『奖励』性质,且不知往后还要有多少人会受奖,该打印「金牌」若干枚?「银牌」若干枚?没定数,由此「金银牌」正面是同用一块钢模,反面就各自有自己之钢模,自行依批核之奖励人数多寡来分别印制,该币亦是采用多道工序来完成。 5、有很多网友质疑,为何是「金牌」,没有黄金材料,反而是「银质」呢?该问题,网友们曾请教过许多专家,因此有:
(2)、清末银质涂金粉说。 (3)、鎏银说。(可能说的是重量介于29—30克间) 以上诸位专家说法均予以尊重,但对于「清末银质涂金粉说」本人有一些看法,专家意见概略,就是在银质底胎之「御赐金牌」上涂上一层金粉,来充当「金牌」,颁发奖励之时是金光闪闪的「金牌」,因时经久远金粉就慢慢退去,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银质金牌”,乍听上去好像大清国有一点「诈欺」之行为,呼拢受奖者,其实不然。现今的确在「金牌」上多少发现有些黄金金粉色泽,是所谓未退尽之金粉遗留物吗?有深切研究之必要,但我们亦发现在「银牌」上亦有涂金粉的情形,那又要如何解释?但有一点是绝对肯定的,那就是「金牌」在顶端中间呈圆形「明珠」(圆珠或是太阳),有黄澄澄的金黄色,非金粉涂抹所致,如细看是用黄金材质慢慢修饰堆栈而成,至今尚未退色,愈擦愈亮,这可能就是「金牌」的表征,相对照「银牌」顶端的「六边形明珠」(圆珠或是太阳)就无此黄金色泽(有些银牌虽涂有金粉,但在明珠上无鲜明之黄金色泽,恐有,也可能是遗留之金粉所致,而非实质黄金材料搀和进去),明显区别就在此,这意味着大清国并没有犯下国际「诈欺」行为;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而已。 另;「金牌」以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最好」、「头等」的意思,「银牌」就是「二等」,不见得金牌一定得用实打实的黄金打造出奖牌来奖励,只要具「象征性」即可,何况清末帝国摇摇欲坠,财政困窘,应没有这么多黄金来打造重量在36上下的金牌吧!「银牌」虽涂有金色粉沫,但与「金牌」在等级上还是稍稍差一级,有所区分即可。例:大清另一款银币----为奖励当时优良商人或商社,由农工商部制之二等奖牌(银质)就是此概念,采一等、二等来分等级。(始终不见一等奖牌,怪哉!) 6、该金银牌除为「奖励、感谢」作用之外,还要有实质的意义,因此该二款奖牌重量平均在36克上下,也是当时之国家标准币「库平一两」的重量,赠者大方,受奖者既光荣又实惠(掂拿起来亦有份量,那些铸印不清,重量只有30克上下之奖牌实送不出手,有辱国格,「御赐」之牌那能那么寒酸)。 三、然后我们再来谈币边铸有【鲁尔智?乔治….】「大清御赐金牌」之样板币之特征及由其衍生出,无边铸【鲁尔智?乔治….】…等字样之同等币。(本人没有收藏到【鲁尔智?乔治….】「大清御赐银牌」之样板币)
(二)、该币「反面」----
3、在顶端「明珠」与下之「牌」字上下所对应之边饰纹呈“扁平波浪型”,系防伪设计之手法。 由此我们就能充分证实,币边铸有【鲁尔智?乔治….】之样板币只是作用在「存档、备查」之用,若要正式上岗印铸,那就要慎重其事,详详细细,精雕细琢的拿出绝活,呈现出「精品」。尔后所制之「金牌」、「银牌」币就是在此样板币之基楚上来加以发挥、精制,所以「样币」没有后制之「金牌」、「银牌」币来的清晰、美观、精细就是此道理。另;若要验证该金、银牌及【鲁尔智?乔治….】之样板币“正面”系出自同模,只要检视正面左上祥云所相对应之边纹饰靠币边处有一小段留银(0.1公分)即可得证。 很多网友所贴本币之图案,皆是该样币图案,遂无法找着我前述「金银牌」之各种特征与防伪设计,这并不代表这「样板币」是伪币,只是在当时「所扮演发挥之功能」不一样罢了。许多「金牌级鉴定专家」在辨别该币真伪时,不明白该币之真正作用及功能,看到样币图案模模糊糊,立即一口断定「地摊货」、「现仿」、「丢钱好学习」、「留着自己玩」..等告戒语(当然有些是翻模山寨版),今我就是针对该币之真相,从其特征与防伪设计来分析、说明,希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三、
四、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