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从肝治(五)

 zhangshengli86 2016-03-16

从肝调理“亚健康”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也称为“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是机体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身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

1、“亚健康”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包括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比如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增加,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律紊乱,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缺乏锻炼,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等因素。

2、常见症状

    常见躯体症状有疲劳乏力,胸闷气短,头昏不爽,两目干涩,少气懒言, 脘腹胀闷,食欲减退等。常见的心理状态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或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焦虑紧张,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3、与肝的关系

    肝主疏泄,能够保证全身气机畅达,使五脏安生,故中医学有“肝能生养五脏”之说,病理上肝失疏泄,则气机受阻,使五脏皆受其害,可引起五脏气机不和。随着社会竞争、人际关系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病机中以肝失疏泄为主。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一旦肝失疏泄,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气机情志、脏腑功能的改变。

    肝疏泄升发太过,则表现为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眩晕耳鸣等。反之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恍惚,抑郁寡欢,两乳、胁肋胀痛不适等症状。且气郁日久可以化火,气滞又可致血瘀不行而使诸证变生。

肝郁乘脾,横逆犯胃,可见脘腹胀闷,食欲减退,腹痛泄泻等症状。肝病及心,心失所养,可见心神不安; 也可见食欲减退, 气血生化乏源, 日久及心使心失所养,神失所藏, 可见心神不安,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睡眠欠佳等症状。

    肝升太过,肺降不及,则导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胸胁引痛,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

肝肾同源,肝病及肾,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女子可表现出月经不调,男子可有阳痿、遗精、早泄等表现,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降低了生活质量。

4、养肝应对“亚健康”

    古人云“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调畅情志, 劳逸适度,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等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亚健和疾病的最佳方法。

调畅情志 忌怒,怒气伤肝,发火看上去是让别人受气,其实发火的人受伤最重,这时候血流加快,血压增高,使周身气血紊乱。“气大伤身”就是这道理,同事发火只会令自己的压力更大,人际关系陷入危机。同时,憋着生闷气更是不行,当情绪不舒畅时,应该找一个途径,宣泄负面情绪, 例如找知心的朋友倾诉心中不快, 切不可憋在心里,以致伤害肝脏。

加强锻炼 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人们多以车代步,以乘电梯代爬楼梯,喜坐喜卧而疏于活动,久则造成肥胖,体力下降。运动后血液呈现再分配, 微循环得到改善, 使大脑细胞供氧充足,从而能够增强机能, 调节精神, 疏通经络, 减缓衰老,延年益寿。运动适当,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自己找各种推脱的借口。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过度劳累。比如工作中坐时间长了可以站一会儿,散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还可以每天打打太极,跳跳健身操,练练瑜伽等。但是要注意运动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

劳逸适度 忌熬夜,睡眠养肝。要注意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建议晚上11点就上床睡觉,保持每天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保持一个清醒舒畅的的状态。

饮食有节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的概念, 总觉得大鱼大肉、精米细面才是最有营养的, 殊不知, 这会导致机体许多必需成分摄入不足而加重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保健的配膳原则是“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饥饱有度、素荤适宜、均衡节制的饮食是恢复充足活力的关键。青色入肝,平时可以多吃些绿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韭菜、莴笋等,富含丰富的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镁、锌、铁等,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

针灸、按摩  是切实有效的,平时可以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太阳、风池、大椎等穴位, 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强身健体、醒脑开窍、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