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忙的时候,人们会把注意力从工作中移开,让思绪蔓延,去想一想那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假设有如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题目中的问题想必是很多喜欢历史的人想过的问题,欲知答案,我们先要从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洪秀全说起。 查阅各种历史书籍和资料,可以找出不少洪天王代“天兄耶稣”下的令谕。摘录其中一首与后宫有关的来看,内容翻译出来之后是这样的意思:尊贵的天父也就是皇帝洪天王说,你们这些妻妾,我说什么你们就照办,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不许置疑和抵抗,不可以赌气,不可以有叛逆的心。你们不尊重我,就是不尊重伟大的神,与神为敌。这些是要遭到惩罚的。 在没有翻译之前读完之后会觉得不通顺。原来这是一道十分具有专属于太平天国特色的令谕,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全文都是用“天话”写的。
再浏览语言学方面的著作,我们不难明白,客家话就是客家人使用的方言。据史料记载,通常意义上的客家人其大部分都是在明清之际迁徙进入广西的。因为相对于那些一直居住在广西本来地区的人们来说,客家人就是客居者,是后边新来的人。自然而然的,大家就把客家人说的方言叫做客家话。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这样的传统。男人负责种地养家,女人负责买菜做饭,这都是要靠脚下的土地。如果没有了它,就不会有粮食吃,也不会有衣服穿。它就是比身家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因此,客家人陆续迁入广西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土地的问题。可以耕种的地它的面积是有限的,但人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就出现了冲突。我们现在还能发现流传着 “客家占地主”和“地主排客”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冲突,有时候甚至会发展为械斗。
太平天国建立之后,在军中流传并且主要运用客家文化。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个政权得以建立和持续,某些特定现象是可以解释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清朝军人因为说惯也用惯了官话,他们对于客家话,尤其是客家话中的双关语,是理解不通的。就好比一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在看到外语文献的时候,是不知所云的。而太平军从上到下的将士就是利用了清军只懂管家话的这一弱点,在平常都是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就是为了防止清军刺探军情。长此以往,沿用客家话也就成了默认的规则。 第二、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洪天王的政权是根据教会传播成立的,必须展示自身的特殊和高贵。在使用客家话交流和书写的时候,可以迷惑平常百姓,令其不敢有疑惑,顺从太平天国的统治。
从语言方面发散思维,如果洪天王的政权真的取代了清朝,变成统治政府的话。那么我们中国近代的落后程度就会在原有程度上更加的糟糕,其实相对于文言文来说,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在此就抛开其他不谈,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人的诸多生活方面尤其是语言文化这一方面的发展,很有会改变轨道的可能。 文|峰揽山川 |
|
来自: 激扬文字 > 《农民起义/百姓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