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师备课。研究课是一种特殊课型,这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集约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其中重要的研究价值,就在于把一般教学规律与教师的教学个性紧密结合,营造出具有推广意义,又具有极高教学效率的课堂。 基于此,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其中关节处的个性化设计,融合在一起显得尤为必要。 以下为模式化思考: 作文课,大致可以切分为两大块。时间配比一般为“25+20”,或者是“30+15”。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一节课里的前25~30分钟,进行写作指导,而后在15~20分钟进行写作实践和交流。 再细化一步。在作文指导环节中,要按照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来推进。这是一个鲜明的思维活动过程。 所谓问题解决,无疑就是归结出写作的指导经验,也就是带有方法性质的所谓写作知识。 这个经验,是一节课的成果。因而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的提出,则是最见功夫的地方。这一节课,为什么有必要性?其价值体现在哪里?这是值得研究的。一节课的亮点在开场。 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写作的需要设计的。一般而言我们走的是情景化这个路子。 把一个现实需要,或者一个作文题,明示出来。大家觉出有困难,这时教学需求就产生了。 情景化是教师的教学本事。这节课从漫画入手,这是新颖的,学生思维活跃了。可是,为什么我要上节课课,你这节课,要干什么?我不清楚,说明在学习上学生是盲目的。这节课的需要性没有建立起来。 第二个时间板块,是要练习加反馈的。练习是迁移性的,与提供的经验要有关联。写出来的作文,集体评议,得出的思考是不是与前面的经验是呼应的?是不是还有进展? 这也是需要老师注意的。一节课的价值体现,也集中在这里。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获得经验,尝试练习,并得到别人的点拨和启示的。 这就是如此设计作文课的合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