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程的近期成果与发展方向》网络研讨整理稿

 合格男士 2016-03-17

《微课程的近期成果与发展方向》网络研讨整理稿

(2013-09-02 22:42:26)
分类: 【教苑天空】

【主  题】微课程的近期成果与发展方向

【时  间】201392日(星期一)20:00-21:00

【地  点】“微课程研发核心团”(290191705

【主持人】程俊英

【指  导】李玉平

【梳理员】钟 

微课程的在李玉平和雷斌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近两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已经收获颇丰。我们龙岗区还组建了四个微课程特色工作室。为了以后微课程前行的步伐更坚实,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思考。

 

议题一:大家最近几个月自己在微课程方面做的事情与收获

程俊英老师:

1、做了两集微课程:55条班规(上)和(下);

2、成为了深圳市继续教育微课程培训讲师
3
、带领工作室成员到龙岗街道机关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微课程讲座。
4
、制定了工作室发展规划、草拟了工作室协议、进行了成员分工安排
5
、整理出了龙岗微课程及前微课程爱好者群研讨内容的详细表格,方便大家参考和查找。

舒翠萍老师:

1.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将一些优秀的微课程使用到了教学和研究之中,例如,今天就使用了丁老师学生制作的《马拉多纳》,给学生励志作用。2.是根据自己的教学以及书上借鉴的一些内容,开发了一些微课程,例如制作了《快乐的作文分享》;3.是将微课程这种方式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老师学会使用、学会制作,(例如在学校举行了微课讲座和比赛)。4.是在学校一些活动中,也用微课程为载体予以呈现,效果很好。(例如在读书交流会上和毕业生联欢会上等

梁金华老师:

1.重新修改制作了两个微课程。
2.
丁老师建议我做些英语学科知识方面的微课程,我只是收集了一些资料,还没做成作品(假期回老家了,不能上网)
3.
买了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希望自己能从中学到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的走进学生心里。
4.
指导学生做了两个视频参加深圳电化教育馆的比赛活动。

吉林鹏飞老师:

1.2013年学期初,我在新任的学校组织了一期快乐教研活动。主题是《初识思维导图》。活动过程中引用了关于思维导图的微课程,效果特别好。会下几位感兴趣的老师主动提出要学习微课程的制作。

2.我们在4月份还开展了书籍微课程的开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是大家已经入门,而且形成了我们的小团队。

3.制作了三集微课程作品。

丁清尚老师:

1.  阅读了几本书《学生第一》、《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来自美国最优秀的教师建议》、《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书成就名师》等书籍。

2.  初步制定了工作室的规划,工作成员的分工、职责、制度、承诺书等相关内容,建立了工作室的博客、微博、QQ群,举办了2期的网络研讨会。

3.  制作,到北京学习制作了书法学科微课程2集,指导田寮小学2个老师制作微课程2集,分别获班主任经验交流一、二等奖。

4.  梳理,梳理了近期自己的讲座内容和微课程作品,进行了分类,为团队发展打好基础。

5.  根据研伴发过来的材料,写了5个脚本,即将进入制作阶段。

 

陈晓玲老师:

1.制作了微课程作品《交易》;

2.参加了学校的微课程研究课题并已结题;

3.利用微课程的方式,为一个好朋友做了一个生日微课程,效果很好,朋友非常感动;

4.加入了学校的德育微课程研究的开发组,从中也努力学习各种班主任技巧

5.加入了丁老师的微课程工作室,并学习中

 

苏文老师:

1.继续研读<</SPAN>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构思出几稿草稿,但还没有开始制作.

2.学习了英姐的<</SPAN>工作室发展规划><</SPAN>工作室协议>

3.初步制定了团队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成员分工安排.

 

李锡坚老师:

有幸接触了微课程,且有幸成为苏文老师特色工作室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参加微课程学习班

2.在丁清尚、程老师的指点下,制作了第一个作品“作业签名策略”,在本校的家长会上发挥了作用,反映不错!

3.成为苏文老师特色工作室助手,得到更多学习机会。

4.试着制作第二个作品:亲子故事-鞋战

 

议题二:大家在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者新的想法和思路。

程俊英老师:

在很多对外交流、授课的过程中,大家对微课程、微课、微型课程的关系还不清楚,容易混为一谈。微课注重的学科知识,采用可汗学院的视频制作方式,这都是我们微课程中的弱点。微型课程专指将一节课的进行分解碎片化。觉得微课程需要有自己的一个范畴或定义,以免和其他概念混为一谈,当然,我们也可以涵盖另外两种类型。我觉得学科微课程目前是我们微课程的一个弱项,需要加强,这个也是特别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

苏文老师:

1.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感觉内容的把握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把握不了深度.总感觉大,,,有点瓶颈的感觉。

2.应用过程中,感觉我们的分类太细,各类之间纵横交错,不好形成章系.不太好利用,检索。

舒翠萍老师:

怎样让微课程走进学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怎样让微课程不仅停留在教师的层面,而是更接近学生,更接地气?

丁清尚老师:

1、如何将微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迫在眉睫。
2
、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如何更快的上线,对微课程平台的资源进行更新。
3
、微课程作为远程继续教育的一门课程,让老师们都来选课、学习制作优质微课程,还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
4
、微课程队伍目前不宜过大,在于精,只有自己完全熟悉微课程的开发技巧,才能更好的指导伙伴,再发展团队2-3人合作为宜。
5
、对于网络平台,上传作品的容量不够大,上传首先,比如微课程转化为视频作品后,一般较大,要是自己能够上传大容量的视频资源可能更好些,就像李玉平老师的优酷网,非常庞大。
6
PPT制作的速度相对较慢,要是像可汗课程那样,直接视频讲解知识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7
、希望李玉平老师能够定期为我们现场做指导

同时,育贤程尚远老师觉得制做上存在着一定的瓶颈,比如制作水平效率低。侯双虹、池红梅老师都感觉到微课程在深度、新颖方面要再努力。

 

议题三:李玉平老师解答相关疑惑,并为我们指明微课程的发展方向。

1.关于技术

    PPT本来就非常简单,不要过于追求技术——主要依靠内涵,当然做的华丽更好,但是要防止重形式成忽内涵。所以,素材是第一位的——不过大家已感觉到,看的多了,感觉有一点疲劳,这非常正常。

2.关于微课程进入课堂与学生

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我也做了不少的尝试,但感觉难,可汗学院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渠道,我做了一些尝试,感觉还可以。等一下给大家一个链接,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是不是换一个思路:1-以语文为例,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些欣赏类的:比如将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开发为微课程:2-是不是可以尝试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为微课程(可以在计算机课整合)微课程偏于欣赏与思考。

3.我们未来的走向与发展

第一、创作与使用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开发”“创作”。我感觉现在要在使用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大家开发了不少 家校合作的”“亲子的”…… 我们要研究如何使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给家长开发的《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丁清尚作品)。我们可以怎么使用?还有类似不少的作品,怎么打包使用?比如俊英开发的电影微课程——《一切的一切》,所以我们的重点由过去的重开发,要到开发与使用并重。们要研究使用——这一点研究的越透,未来深度推广时,我们越有经验。

由此,我们需要思考第二个问题:

第二、“微课程”与“微课程资源包”这是一个批注的“微课程包”大家看到了,这个中间有微课程+教师实践文章+照片+录像+论坛实录)。其实这个一点也不难,我们还以丁清尚的《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为例:

首先:微课程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

第二、使用在家长会上播放时,家长会的照片;

第三、这一次家长会的设计;

第四:家长会结束时,请家长反馈一下:如果有条件,可以请家长说两句,我们录一下,于是有了视频;也可以请家长们写一个反馈条,于是,关于家长的反馈就有了。大家看,这样的话,基于这节微课程,有了四个素材

1-微课程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

2-使用时的照片

3-家长会的设计

4家长的反馈

这样,单一的微课程就成了一个微课程《资源包》——这样的话,人家不论谁使用,就不仅仅是一节微课程了。

与单一的微课程相比,《微课程包》更具有深度指导的意义。如果我们群中间,还有人使用了这集微课程,也可以得到一些其他人的反馈:于是,除了深圳的照片,还有四川的照片、湖北的照片。家长的反馈除了丁清尚班的,还有苏文班的、除了小学的,还有中学的;除了城市的,还有乡村的;呵呵,这样,这节微课程生命力将非常强大。如果还有其他人的,关于家长会的微课程再进入,这时就不是丁清尚的一集了,更是一个包了,大包!

未来微课程走向全国,一定有许多地方是期望深度帮助的,这时我们的资源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一集微课程,可以实现面上的丰收,一个微课程包,可以促进深度的丰富或者说:一集微课程是扩大种植面积,微课程包是增加粮食质量与产量。

所以,我们每一个课题组或每一位微课程团队的成员是不是尝试着做透一个?当然这个做也不是脱离大家的实践,比如,现在正布置教室,开学了,你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边布置,边积累,关于微课程的使用,大家不一定使用自己的,可以从我们的资源库中寻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