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合作成为活动型课堂的助推器

 教育繁星 2016-03-17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地位与特点,要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合作精神的形成,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让合作成为活动型课堂的助推器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一、走进课堂看合作

教学片断一:

教学《从传统到现在》时为了突出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和情感性,体现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我在课前、课内、课后分别安排学生开展了合作活动:

1、课前调查(每个小组选择熟悉的两项调查任务):

①课前访问长辈,了解使用简单农具的名称及使用这些农具的好处。

②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③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农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资料。

2、课内展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调查情况。

②辩一辩:有了现代农业机械,传统农具还要不要?

3、课后检测:

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教学片断二:

四上《追求文明》中创设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我的调查。

通过调查,选择一件有利于自己、学校或社区健康文明的事情,记下来。

②我们的合作。

小组选择一件有利于自己、学校或社区健康文明的事情,制定一

个行动计划。”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

③我们的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计划,如准备做些什么事情,准备怎样实施等。

④我们在探究: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钉子精神”吗,为什么?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二、学生变化见效果

1.摒弃说教,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生活

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自主运用自己的价值情感去评价事物,所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格教育,情感教育,如果只是一味说教,学生感受到的只会是假、大、空,觉得虚无飘渺,不知所云,时间长了,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因此我尝试运用别的学科常用的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动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学习中的合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学会了合作的方法,还培养了合作的能力。

2.激励竞争,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实践证明,在激励教育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能够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教学《我们的家乡》时,设计了一个“我们共同来作画”的活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指定内容的画。教学中我激励学生,看哪组配合得好,最先完成这幅画,如果完成得又好又快就给予奖励。最后请领先的小组介绍经验,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得到的奖励不仅仅是因为某个同学的绘画水平高,而主要是大家合作的成果。

3.加强指导,让学生的合作更科学

科学的合作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合作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导,二是学习困难的指导。目前我校学生合作还处于合作技巧的指导,尤其是如何辅导同伴;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方面。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本期我校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每月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经过努力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看到了小组合作的魅力,正如在我校举行的“我眼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畅谈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给自己、给同学带来的变化——小组合作,齐力断金;合作学习可以不让学生滥竽充数,在这里组长就是小老师,我们有了更多的老师,在合作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正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小组合作有序进课堂,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调查、体验、探究、讨论、发表、制作”才能逐步得以有效落实。

三、抓住关键巧合作

1、抓住关键,开展真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关注主体,提出真问题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价值,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而问题难度太大,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能提出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其能力发展的作用。

3、重视过程,做到真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发展,因此要做到:      

①展示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理解

在讨论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小组答案的一致性,要知道品德与社会课所讨论的问题不像数学有案可寻,也不像语文有据可依,却正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造能力的绝好机会。

②参与合作,保障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讨论,老师该做什么呢?有的教师会认真倾听,为的是想知道会得出什么结论,有的教师则旁观。其实,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有义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恰当的点拨。有了恰当的引导,问题的解决才能得到保障。

4、全面评价,实现真提高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评价要有一定的鼓励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期我校依然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教学中我利用黑板右侧制作课堂教学评价表(包括合作交流环节、小组展示环节、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及时评价记分。每节课后学习班长会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记录、汇总当天各小组的表现。学校则根据各科汇总评选出 “每周之星”、“月合作明星小组”、年度“配合默契奖”、“集体智慧奖”、“最佳合作小组” 予以表彰。

四、活动设计讲策略

(一)主体性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老师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教学的小老师。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往往对社会实事、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比较关注,储备了大量的信息,上课时甚至比老师讲得还头头是道,比老师懂得还多。同时,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学生探究知识的渠道很多,何不发挥这些“小先生”的聪明才智?因此借用陶行知的“小先生”理论,在我们的品德课上就可以出现 “小先生”的角色。目前我们在高效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能发挥好“小先生”的角色,我们的课堂就会更高效。

(二)生活化策略

要实现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发展,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教材必竟是相对静止的和有一定局限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1、课堂模拟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为了使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直接体验,课堂上可以创设某种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仿真性生活。如发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性躲避和疏散演习、火灾自救及消防灭火演习、外伤自救互救演习以及四下72页遵守交通规则的模拟活动。情境模拟可以是少数人表演,大多数人观看,也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参与,重在情感体验。我们设计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品味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了解现在生活发展的状况,为踏上社会作积极的准备,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一个未来的“我”进行构建,从“现实的我”走向“发展中的我”。

2、课外直面生活

1)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把课堂的知识向社会延伸,就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例如四下94页的总结性活动就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区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怎样文明生活,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友,怎样助人,学做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公民。

2)现场考察活动:把学生带到某现场,从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六单元《防患于未然》的教学就可结合学校的安全防火演练进行,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自弄清学校所有安全通道的位消防设施分布情况置和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如何使用灭火器最好是学生亲自操作演练。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认识深刻,实践中才能应对自如。

(三)趣味性策略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使教学有情有趣。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游戏、品德行为模拟再现等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使之进入特定的氛围之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

1、游戏、竞赛类

游戏、竞赛是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是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发展中有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是《品德与社会》活动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互动型游戏竞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教学《当火灾发生时》可设计火灾逃生自救知识大比拼和模拟演示活动。

师:火灾无情,生命可贵,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②进行自救知识大比拼,看看谁懂得火灾自救知识最多。

(同学们汇报,教师适当补充)

要点:(沉着冷静,不要盲从;捂住口鼻,低势前进;牢记出口,不要拥挤;不坐电梯,不入险境;不要贪财,不要返回。)

③假如家里着火被困在里面,烟雾已经从门缝了冒进去了,门已经很烫手了,这时能不能开门?又该怎么办呢?请大家想想办法?(用小组表演的形式汇报)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其实是一种移情训练。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这样的换位思考,使学生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言行,重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3、社会热点类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其内容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社会的一切现象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最终要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处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就应当关注这个社会,观察思考社会呈现出来的生活现象,逐渐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感受现实世界,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剖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思想品质。时政大事往往是社会聚集的热点、有争议的问题、疑难问题,具有很大的思维量,学生要有独到的见解就需要更多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天地。如教学《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就应该通过搜集资料、探究,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认识85页提出的问题。

()整合式策略

1、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整合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联系的分科学科整合在一起,目的是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的意识,并运用知识综合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学《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剪报活动的设计和57页的读后感处理都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完成,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剪报的好习惯。

2、品德课与德育活动整合

品德课教学可与班级、学校的德育活动整合,如教学59页的文明上网话题、69页《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79页《当火灾发生时》都可以和相关德育活动结合。

3、教师教与学生探究性活动整合

1)讨论、辩论的整合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教学《怎样看电视》时可以以小文的问题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2)信息交流台

给学生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根据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研究发现,可以是少数学生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参与的交流活动。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准备,选派代表发言。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便是品德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小组合作正是活动型课堂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们教育智慧增长的源头活水,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汩汩清泉。【15】

(来源:枫叶教育网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