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才是真正的降香?

 昵称25745276 2016-03-17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传播红木文化, 交流红木知识

发布供求信息, 关注市场动态

分享国学智慧, 传递正能量!

红木  |  材  .  家具  .  工艺品


  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在药用方面一直没有什么争议,直到前几年一种被俗称为“降真香”的木头在海南“从天而降”以后,市场上忽然多了一种不同的说法。


“降真香从天而降”文化沙龙现场

  虽然“降真香”只是相关协会命名的俗称(学术名称至今是个空白),但随后却以此俗称而认为自己手里的“降真香”才是古籍所载的降香降真香,而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则成了“药用价值相近的替代品”。

海口东湖市场的降真香原木

  中文学名都不一定统一,俗称更是从来就让人眼花缭乱,国内不同地区也往往会不一致,因而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只有拉丁名是唯一的,拉丁名也是在目前植物学界进行交流的标准用名。

  查询最新的2015版《中国药典》降香条目的基原如下:“ 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这个拉丁名对应的中文学名就是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而不是其它任何植物。

  海南黄花梨,其木质坚硬,是制作硬木古典家具的上乘材料。但是,在解放后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其用处就是做药材,或者卖给算盘厂做算盘,或者卖给工艺品厂,就是现在海黄的下脚料也很多是被卖给药材商。


  海南黄花梨的心材就是中药降香,不过现在好的海黄料大多用作家具,入药的大多是做家具和工艺品的下角料,把这些下角料中的心材部分粉碎之后即可入药。

  中药降真香,简称降香。中医学对降香最早记载见于唐《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认为降真香气味辛、温,无毒。用火烧它,可以预防通过空气传染的疾病(辟天行时气),也可以避邪。小孩子佩带它,也可以防病(辟邪恶气)。对外伤也很有疗效,李时珍记载,降香有“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的作用。


  中医认为海南黄花梨药用价值具有醒脾开胃、扩脑醒脑、降血压血脂、舒筋活血、镇痛消炎、健脾胃,调理人体腑藏平衡之功效。古籍对海南黄花梨有生动的描述,拌和诸香,感引鹤降,与人体长期接触辟天行时气、辟斜恶气,可换气除病痛、延年益寿,对人体起辅助治理环境的作用。


  降香疗金疮出血效验如神,《名医录》记载:“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如断,骨如折,用花蕊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止,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云即降香之最佳者,曾救万人。”说的是有一位将军被海盗伤了,伤势非常严重,用别的药不行,一个叫李高的士兵拿出“紫金散”敷上,结果,止了血,痛也缓解了,后来伤口好了,还没有疤痕,问他用的是什么方子,说用好的降香用瓦片刮下末来就可以用了,说这样救了数万人。也就是李时珍说的:“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之验也。

  此药除外用外,燃香则能辟邪气;研末内服则能治怒气伤肝吐血,用代中药“郁金”效果非常好。还可以医治上部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


  李珣《海药本草》谓入药以番降,取其紫而润者。《溪蛮丛志》谓:“降真香本出海南,今溪洞僻处出者劲瘦不甚良。”


  下列几首验方,特别是避瘟丹,可用来预防各种传染病,值得一试:

  一、避瘟丹

  烧之瘟疫不能传染。

  乳香一两 苍术一两 细辛一两 甘松一两 川芎一两 真降香一两

  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烧之。(《奇方类编》)


  二、刃伤出血不止

  降真香,瓷瓦刮末于石碾研细敷之。(《验方新编》)


  三、金疮出血

  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之。(《医林集要》)


  四、痈疽恶毒

  番降末、枫、乳香,等分为丸,熏之,去恶气甚妙。(《集简方》)

  以下为《中国药典》(2015版)所载录关于降香的条目: 

  

  汉语拼音: Jiangxiang

  英文名: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基原: 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棕紫色或黄棕色。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完整者直径约至30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大而清晰.管腔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纤维成束,棕红色.直径8-26μm,壁甚厚,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直径6-22μm。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至15细胞,壁稍厚。纹孔较密。色素块红棕色、黄棕色或淡黄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降香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醚-三氯甲烷(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与无水乙醇(1:9)的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劈成小块,碾成细粉或镑片。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行气活血,止痛,止血。

  主治: 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9-15g,入煎剂宜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