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看懂DNA物证检验报告

 danasu 2016-03-17
DNA

在部分刑事案件中,犯罪现场遗留了DNA物证,侦查人员提取送检后,由鉴定机构针出具物证检验报告。在检验结果部分会有这样的表格:
作为一个废柴文科生,这么多的数字简直要了卿命了@_@,就这样一串数字就可以证明谁是谁?谁是谁妈?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了解了DNA证据检测原理,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懂物证检验报告结果了。
(前方废柴文科生强行装逼,如有不适,你来打我呀)

高中生物老师教过我们,DNA基本结构单位中含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而DNA的一级结构(单链,图一),就是这四种碱基按照不同序列排列形成的,其中记录了遗传信息,如果碱基的顺序发生变化,则生物学意义就不一样了(你再也不是以前的你了T^T)。两条单链的碱基按照A-T、C-G的配对方式连接,形成DNA二级结构(双螺旋,图二)。双螺旋缠绕在一起形成三级结构(超螺旋)。
图一
图二
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人类细胞中所有DNA的序列测定工作,即DNA中四种碱基A、G、C、T排列顺序,然后发现我们DNA中有部分区域的A、G、C、T顺序具有串联重复的特征,是形成DNA多态性的基础,而这样是串联重复特征按照一定的遗传规律遗传下来,形成我们的遗传标记。(←_←这么学术的话竟然是我说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每个人DNA中这四种碱基排列顺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个体特征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来区别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检测来确定有没有亲缘关系。

目前刑事案件中的DNA物证检验报告一般是通过检测检材中DNA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hort tandem repeats)来鉴别检材个体之间的差异。所谓的短串联重复是指在核DNA中,四种碱基A、G、C、T的重复特征。看下图:

图三

图三中,在这个片段中,碱基按照AATG的顺序重复了7次,这些重复的序列称为核心序列。我们每一个人,在同源STR位点上的核心序列是不同的,所重复的次数也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检测多个STR基因座上的碱基核心序列及其重复次数,可以进行身份识别。[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基因座上带有两个基因(互称为等位基因),所以在一个STR基因座上能够检测出两个碱基核心序列及其重复次数,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警察蜀黍将在犯罪现场提取的检材提取后,法医蜀黍按照国家标准的提取方法从检材中DNA,利用PCR扩增方法,实现DNA复制。然后在复制的多个DNA片段上,检测其中基因座的核心序列及其重复次数,如果这个检材上所提取的基因座上的核心序列及其重复次数均是一样的,那么这两个检材来自于同一个个体。而检测报告上所记载的数字就是所提取的基因座上核心序列重复的次数,通过比对重复次数记载,可以实现检测识别。
如在一份检材中的D13s317基因座上检测出其两个基因的核心序列重复次数分别为9次、10次,则在该检材常染色体STR多态性检验结果中,在D13s317一栏显示为9/10。
经过以上一段特别有趣的(雾)解说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那一张鉴定报告的检验结果部分:

该检测一共检测了21个基因座,图中显示的是其中8个。图中标红的5号检材和6号检材,在这8个基因座上,两个基因的碱基排列核心序列及其重复次数均是一样的,如在D3S1358基因座上,5号检材为15/16,6号检材也为15/16,在D1S1656上,5号检材为11/13,6号检材也为11/13。如果在全部21个基因座上,5号和6号检材全都一样,证明这两个检材来自于同一个体。
假设5号检材是侦查人员在故意杀人案犯罪现场提取到血迹,6号检材是该案的潜在嫌疑人的血样,那么通过检验结果,可以在该起案件与该潜在嫌疑人之间建立起初步的联系。这不仅可以为该案的侦破提供方向,还可以为案件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一番虐心的论证后,刑事案件物证检验报告的DNA检测原理就说完了。(能够看到这儿的,一定是真爱*╯3╰)由于作者是一名数理化经常不及格的废柴_(:з」∠)_,以上的论证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恳请各位指正,跪谢不已。
下期我们讲DNA证据局限性。
(什么?!还有下期?救救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