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语篇】关于保持和增强中华文明战略定力的几点思考(《话语篇》第一章)

 君德图书馆 2016-03-18
【话语篇】关于保持和增强中华文明战略定力的几点思考(《话语篇》第一章)

—— 亟须构建中华文明视觉的全球史(世界史)研究之方法论和思想体系

文/天马行空     原创日期:2016年3月1日



《话语篇》

第一章、亟须构建中华文明视觉的全球史(世界史)研究之方法论和思想体系


        历史的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历史的经验更为珍贵。当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之后,每个国家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然要将本国的发展放在世界整体发展之中,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才能获得成功。为此,每个国家都必须要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明进步历程。

        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与时俱进的世界史(全球史)研究。

       世界史(全球史,文明史)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尚无相关专著面世,但是有价值的论文很多。在这些文章中,我国学者们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史的看法,从什么是全球史、全球史出现的背景、全球史的特点、缺陷和质疑、全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意义和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总结。

        2002年夏,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在北京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国任何一个现象都只能在别人的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好像离开了别人的命名系统,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来自别人的定义。”

        我们承认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相对落后这一事实,并不等于我们永远甘于落后。对外开放为世界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世界史研究早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已成为中国世界史研究者的愿望。学术水平是通过研究成果来体现的,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学术规范。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失落,富含在传统中规范文化秩序的学术道德自律功能也随之衰微。学术规范的提出是对学术从业者外在的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旨在保障学术持续有序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 ,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识…...

        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的世界史(全球史)研究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过去进行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历史学是一门积累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在既有的基础之上才有前进的起点,只有在现有的学术高度上才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因此,二十世纪世界史(全球史)学科的进步将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史学科的繁荣奠定学术基础和积累之功。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在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全球史、现代化和文明史等观点,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高校世界史专业教师应当在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史学观念,推动世界史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伴随中国和平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而学科地位的提高应是这种更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中国新一轮学科调整的机遇中,人们大声呼吁权威部门积极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以及中国的世界史学人的努力,世界史学科在中国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很快就会得到学术界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应有重视。

        15世纪前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是人类走向全球化的历史,更是现代化多样性发展的历史,最早由西欧开始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实践证明,以现代化为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体系与内容进行改革,使近现代史的主题更加明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