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冬季多见,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以2~10岁小儿多见。:起病急,发热38~40℃,咽喉痛,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头痛,1~2天后先从颈部开始出现红疹,几小时后遍布全身,最后到脚,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指压后皮肤苍白,几秒钟后又变成猩红色,口唇苍白(又称环口苍白),舌鲜红,舌乳头红肿胀大,状似杨梅,又称杨梅舌。疹出后体温逐渐降低。本病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处方一 处方二 食疗方法. 胖大海蜂蜜饮 : 胖大海1枚,蜂蜜15克。将胖大海洗净,放入杯中加入蜂蜜,将沸水冲入杯中,盖上盖,3-5分钟后,将蜂蜜搅匀即可。 双花饮 : 金银花25克,菊花25克,山楂25克,白糖50克。将双花、山楂择洗干净,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温火熬煮约30分钟左右,滤渣取汁,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葛根粉粥 : 葛根粉10克,粳米30克,白糖10克。 将粳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温火熬半熟,加入葛根粉,续熬成粥,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五汁饮 : 荔枝15克,慈菇汁10克,藕汁10克,麦冬汁5克,鲜苇根汁15克,白糖50克。将五汁一同放入铝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续用温火熬煮半小时,再加白糖搅匀即成。 竹叶石膏粥 : 竹叶10克,石膏15克,粳米30克,白糖10克。将竹叶洗净,石膏打碎,同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熬2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淘净,加入盛药汁锅内,煎熬成粥,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生橄榄萝卜饮 : 生橄榄7枚 ,萝卜250克。将生橄榄打碎,萝卜切块,共加清水煮,代茶饮,可常服。 生地黄粥 : 生地黄30克,粳米30克。将生地黄洗净,切片,加清水适量,武火熬煮半小时,滤去药汁,再熬一次,共取汁100毫升,将米淘净,熬煮成粥,趁热加入药汁即成。 1.发病后应首先去医院诊治,尽快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因本病以咽喉红肿,溃疡最为严重,故家庭可按急性咽喉炎治疗方法进行对症处理。 【防护】①在流行季节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②注意隔离,患儿要卧床休息,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改食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③注意口腔卫生。④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并发症,一旦疑有并发症、立即去医院诊治。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