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呕吐

 学中医书馆 2016-03-18

各种婴儿小儿呕吐症状及中医处方

7.1 清胃止吐汤
【来源】王均模,《浙江中医杂》(5)1982年
【组成】姜竹茹6克,炒陈皮3克,生大黄1.5克,春砂仁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多次频服。
【功用】清胃止呕。
【方解】方中竹茹清胃,砂仁醒脾,二药均善止呕;陈皮理气和中;大黄通腑泄热。诸药合用,共奏清胃止呕之功。此方对新生儿脏腑柔弱,瘀血湿热壅结肠胃,浊气上逆而致的呕吐最为对症,故用之每能见效。
【主治】新生儿呕吐。
【加减】若大便泄泻,舌质红,去大黄,加川黄连;腹胀,加生麦芽;黄疸,加茵陈。
【疗效】明竟成医师临床验证40例,疗效满意。
7.2 扩幽解痉汤
【来源】蔡化理,《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组成】木香、砂仁、枳壳各4.5克,蝉蜕9克,陈皮6克,半夏、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早、中、晚各服1次,或频频喂服。
【功用】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方解】多因乳食不节,脾胃蕴热或其他因素而导致胃气上逆所致。故方用陈皮,砂仁,半夏,甘草和胃降逆;蝉蜕驱风止痉;以木香,枳壳理气止呕。合而用之,共奏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之功,用之临床,疗效甚佳。
【主治】新生儿幽门痉挛呕吐,量不多,呕吐物多为陈旧性奶块,次数时多时少,时轻时重,大便正常,幽门部摸不到肿块。
【疗效】(《陕西中医》(1)1990年)报道,丛春艳临床验证21例,结果,服药后24小时内减轻者18例,48小时的呕止者19例,72小时呕止者2例。治愈率达100,%。证明本方能够重复使用,疗效甚佳。
7.3 通幽降逆汤
【来源】吕雪卿,《浙江中医杂志》(10)1991年
【组成】代赭石,党参,白芍,焦山楂各30克,陈皮、川朴、桃仁、红花各10克,半夏18克,茯苓45克,泽泻、竹茹各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多次频频喂服,并嘱乳母同服。
【功用】祛痰降逆,和胃通幽。
【方解】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属中医“呕吐,反胃”范畴。多因孕妇情志不畅,或跌扑惊恐,气机逆乱,痰饮,瘀血交结于患儿幽门,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为呕吐。现代医学多主张手术治疗,为免除小儿手术疾苦多求治中医。方用半夏,陈皮、竹茹、代赭石、川朴、生姜化痰降逆,解除呕吐;党参、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以祛痰湿之源;桃仁,红花,山楂,和胃通幽之功。只要辨证明确,用之每获良效。
【主治】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症(呕吐)。
【疗效】临床屡用,每收良效。一般连服20~30剂即获痊愈。
7.4 清热导滞饮
【来源】蒯仰山,《幼科条辨》
【组成】姜黄连、枳壳、桃仁、竹茹各1克,大黄、陈皮、赤芍各1.5克,生姜1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功用】清热和胃,通便逐秽。
【主治】新生儿吐乳(秽恶壅结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7.5 加味二陈汤
【来源】张奇文,《幼科条辨》
【组成】半夏、陈皮各3克,茯苓、神曲、炒谷芽各4.5克,黄连1克,厚朴、炙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功用】消乳化滞,和胃止呕。
【主治】伤乳呕吐。
【疗效】屡用效佳。验之临床,有效率达100%。
小儿呕吐
小儿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去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致。常用的临床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 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方二]
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方三]
生姜、醋、红糖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
[方四]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方五]
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方六]
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去渣,再与糯米煮粥,粥成后人冰糖,煮片刻即可。 本方对胃热呕吐有效。
[方七]
竹茹、芦根各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胃热呢逆,呕吐诸症。
[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方九]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 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500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人姜、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耙。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人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人,倾人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作餐食。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
[方十]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方十一]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
[方十二]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5剂。本方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