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温热病

 学中医书馆 2016-03-18
外感温热病的辩证理论和治疗方法
 
1五叶二根白薇汤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魏长春方)
【歌诀】五叶二根白薇汤,体虚热症清透方,
苏藿参竹冬桑叶,芦根茅根共煎尝。
【组成】冬桑叶9克,人参叶9克,藿香叶6克,紫苏叶3克,淡竹叶9克,鲜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白薇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生津解暑,芳化和中。
【方解】体虚感受湿热或大病退后,余邪未消,往往低热缠绵,若补之则碍邪,清热化湿则伤胃气,用药颇为棘手。本方系仿古人之法化裁变通而
成以轻灵见长。方中人参叶味甘苦性寒,功能生津解暑,降虚热,适用于热病伤津之候,有补而不腻的特点;冬桑叶、白薇退虚热;藿香、苏叶芳化
和中。适于热伏湿恋之持续低热。
【主治】体虚外感、湿热留恋,症见持续低热、头昏肢酸、胃纳呆滞、胸腹满闷、小便短赤、或有微热盗汗、脉弦滑或弦细、舌红燥、苔微黄或白
糙者。
【加减】夏秋湿热交蒸,清阳不升者,可用鲜荷叶1/4张,佩兰叶6克,易淡竹叶、苏叶;亦可用甘露消毒丹6克吞服,以代替藿香增强清化湿热之
功;若药后已有汗出者可用佩兰叶,橘叶各9克,易辛温之苏叶、藿香叶。
【附记】凡外感高热或内伤阴虚发热者则非本方所宜。
 
2消斑青黛饮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泻火消斑青黛饮,石膏知母玄人参,
柴草连栀犀地黄,釜底抽薪加川军。
【组成】青黛3克,黄连9克,犀角3克(用代用品),石膏50克,知母9克,玄参9克,栀子9克,生地15克,柴胡9克,人参6克,甘草45克。
【用法】加姜、枣水煎,入苦酒(醋)1匙服。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泻火解毒,凉血化斑。
【方解】阳毒发斑虽是由于胃经邪热太盛,其他各经也有火热相助。方中犀角、石膏清胃火、解热毒;配以青黛、柴胡、黄连清肝火,且柴胡引邪
透达肌表,而泻心火;栀子清三焦之火;知母泻肾火;玄参、生地滋阴润燥;甘草泻火解毒,并调和诸药;姜、枣调和营卫;人参补气生津,扶助正
气;醋能酸敛。本方以泻火解毒为主,用大队清凉之味,灭其阳毒炎炎之势,堵其大烦大热之生发源,热清血静,则斑自化,神自宁。用参、草、姜
、枣者,护卫中宫,以防过于寒凉伤脾胃也。
【主治】阳毒发斑、大烦大热、舌苔燥黄、舌质红、脉洪大滑数。
【加减】若大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
 
3三黄石膏汤
【来源】明·王焘《外台秘要》
【歌诀】三黄石膏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表里三焦热盛宜。
【组成】生石膏30克,黄连、黄柏、黄芩各6克,香豆豉9克,栀子10枚,麻黄9克,生姜3片,大枣2枚,细茶1撮。
【用法】水煎热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泻火解毒,发汗解表。
【方解】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可致表里三焦俱热,营卫不通,津液不布。此际,欲解其表,则里证又急;单清其里,则表不能解。治必解表
清里兼顾。故方用麻黄、豆豉发汗以解表邪;三黄、栀子通泻三焦火热;石膏辛甘大寒,清热兼能解肌,合麻黄、豆豉则宣泄肺胃郁热,合三黄、栀
子,则泻火解毒除烦。煎加姜、枣以和营卫,少入细茶,清肃上焦。诸药合用,发表不助里热,清里不碍解表,使内外邪热俱去,营卫通而津液布,
则烦渴谵狂等症自平。是乃表里双解之妙方也。
【主治】伤寒壮热无汗、面赤鼻干、口渴烦躁、或谵语神昏、狂叫欲、或鼻衄身黄、脉象洪数,以及阳毒发斑等症。本证在外感热性病中尤为多见。
 
4银翘桑菊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银翘桑菊汤薄荷,牛蒡竹叶前胡随,
桔梗杏仁生甘草,风温初起此方宜。
【组成】金银花12克,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生甘草、菊花、淡竹叶、杏仁、前胡各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方解】本病因温热更挟风邪所致,治当于清热方中加入疏风之品,宗“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方用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
毒;牛蒡子、薄荷、桑叶、菊花祛风散邪;杏仁、甘草、前胡、桔梗理肺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之功。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头痛、身热、或恶风、或不恶风、咳嗽、流清涕、心烦、口渴、苔白或黄、脉浮数。
【加减】临证时应视风重热轻或风轻热重,将祛风清热之药量随病情轻重灵活【加减】。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屡用皆验,堪称良方。
 
5竹叶银翘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竹叶银翘杏仁泥,桑菊草栀豆豉宜,
清凉宣透执轻重,温病初起用时多。
【组成】连翘、竹叶各15克,金银花25克,淡豆豉、生栀子、冬桑叶、杭菊花、生甘草、杏仁泥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病重者一日两剂。
【功效】清凉宣透。
【方解】寒邪伤人之阳,热邪伤人之阴,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此正治大法。温病初起所见纯属温热证象,故方用银、翘、栀、豉、桑、菊、甘草
、竹叶等辛凉甘平轻清之味,清宣上焦,仅用一味辛苦甘温降肺解肌之杏仁作引导为剂,以清解初起之温邪。连服数日,其病自愈。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头昏痛、身发热、不恶寒或自汗、口干作渴、舌苔薄白或黄、脉象不缓不紧而动数、两寸较大、尺部皮肤较热、午后热甚
、入夜尤炽。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病变稍缓的为外感温病,病变急剧的为伏气温病,治当详察。本方适用于外感温病初起。临证应用,宜随证加减。
 
6. 宣肺疏风汤
【来源】王香石,《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桑叶12克,薄荷3克(焗),前胡、桔梗、牛蒡子、枇杷叶、北杏仁各9克,橘红4.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加清水3碗,煎取1碗,下薄荷,再煎3分钟即可),日服2次。
【功用】宣肺疏风。
【主治】风温轻证。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笔者验之临床,凡外感风温初起之轻证,用之皆验。若卫分不解,传入气分则用清解汤(王香石方):桑白皮6克,栝蒌皮、连翘各9克,丹皮
6克,山栀子4克,薄荷3克(后下),玄参12克,天花粉,牛蒡子各9克,淡竹叶12克。上药加清水3碗,煎取1碗,下薄荷焗5分钟后服,日服2次,每日
1剂。本方具有解表邪、清气分之热为主之作用,佐以清营凉血之功效,主治:风温重证(气分型)。用之多验。
 
7. 解热八味饮
【来源】刘茂甫,《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防风、柴胡、黄芩各12克,生石膏20克(先煎),知母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生石膏20~30分钟后,再下余药),日服2~3次。
【功用】清热,疏风,透表。
【主治】一切外感高热,恶寒,头痛,鼻塞,口渴喜饮等。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
 
8. 清热饮
【来源】李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牛蒡子10克,葛根15克,黄芩、柴胡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20克,桂枝3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肌。
【主治】一切急性热性病初期。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甚佳。
【附记】验之临床多效。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9. 疏风解表宁嗽汤
【来源】李兴培,《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杏仁、浙贝母、枳壳各10克,牛蒡子、僵蚕、前胡各6~9克,桔梗6克,蝉蜕3~6克,葱白20克(捣烂另后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肺宁嗽。
【主治】风热初起,但热不寒,或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口不渴或微渴者。
【疗效】屡用皆效。一般服2~5剂即愈。
【附记】忌食辛辣及油腻之品,戒烟酒。
 
10. 和中解表汤
【来源】胡天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葛根15克,桔梗10克,芦根20克,党参10克,粳米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两汁混合,1日2次分服。
【功用】升阳解表,除热止渴。
【主治】外感发热。或小儿表证失疏,反复发作多日不愈,口渴尿黄,甚至中气大伤,头倾视深者。
【疗效】临床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11.清气解毒汤
【来源】龚琼模,《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石膏30~60克(先煎20~30分钟),黄芩30克,大青叶、葛根、连翘各15克,板蓝根30克,徐长卿、青蒿各15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两次后,将药汁混合,每4~6小时服1次,每次约100~200毫升,服用至热退身凉,诸症消失为止。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温热病。肺胃大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症。可用于上感,肺炎,急性传染病初期。
【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12. 新三仁汤
【来源】邢须林,《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炒杏仁10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厚朴、枳壳、法半夏各12克,陈皮、通草各10克,竹叶15克,莱菔子20克,滑石、甘草各6克。
【用法】视病情每日1剂或两剂,水煎300毫升,多次分饮。
【功用】宽中理气,清利三焦湿热。
【主治】外感湿热症。
【疗效】多年使用,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3.达原柴胡饮
【来源】郑惠伯,《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槟榔各15克,川厚朴、草果各10克,知母12克,赤芍、黄芩各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儿童患者,当根据其年龄、病情而变化剂量。
【功用】和解表里,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燥湿。
【方解】本方系在《瘟疫论》达原饮的基础上,加柴胡而成。方用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清解邪热;槟榔、草果避秽化浊,达原截疟;知母养阴清热
;赤芍凉血活血、厚朴宽中理气;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双解表里,达原透邪之功。
【主治】凡因湿热秽浊内蕴膜原、表气不通、里气不和、气机不畅所致的湿遏热伏夹秽浊内阻之证。症见寒热似疟,甚感憎寒壮热,胸痞呕恶,苔白
厚腻如积粉,舌红或舌质正常者。
【加减】临床应用,应辨证辨病结合。凡湿遏热伏夹秽浊内阻之证,均可选用本方加减。如诊断为:①流行性感冒加升降散(可详见《瘟疫论》)、板
蓝根;②病毒性肺炎属湿热型的合麻杏石甘汤(可详见《伤寒论》)加僵蚕、草河车;③高热:无汗加苇根;有汗重用石膏、知母;④咳喘:喘重加苏
子、射干;痰多加葶苈子、莱菔子、冬瓜子;咳重加百部、枇杷叶;⑤结核性胸膜炎,加白芥子、百部、夏枯草;胸胁痛甚加桃仁、元胡;咳嗽胸满
,气急加葶苈子、桑白皮;潮热加青蒿、白薇、地骨皮;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加大青叶、草河车,薏苡仁;⑦淋巴结肿大加僵蚕,夏枯草、连翘
;⑧咽喉炎加僵蚕、蝉衣、桔梗、牛蒡子;⑨胆囊炎、胆石症加大黄、桃仁、郁金、金钱草、茵陈、虎杖;⑩热毒重加板蓝根、草河车、金银花;?
呕吐加姜半夏,竹茹;?痛甚加元胡、川楝子;?便秘加大黄、玄明粉、虎杖;?湿温伤寒加黄连、茵陈、藿香;胸痞呕吐加姜半夏,或藿香、佩兰;
热重加鱼腥草、穿心莲、白花蛇舌草;便秘加大黄;?急性肾盂肾炎加龙胆草、海金砂、黄柏;畏寒重,发热轻,头身痛加防风、羌活;高热汗出重
用知母,加生石膏;呕吐加姜半夏;?阿米巴痢疾加白头翁、常山、鸦胆子、初起伴表证加葛根、防风;热毒重加金银花、黄连;湿浊重,胸闷,恶
心加姜半夏,藿香。
【疗效】适用疾病甚多,若运用加减得法,多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附记】本方可治疗多种疾病,根据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原则,无论何种疾病,凡属湿遏热伏夹秽浊内阻之证者,均可采用此方加减,屡获良效。
 
风热感冒
由于气候反常,或素体内热而又感受风邪所形成的具有发热微恶风,有汗头胀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的疾病。治宜辛凉解表。
处方1:金银花12克,芦根30克,桑叶、菊花、杏仁、黄芩、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咳嗽痰多加浙贝母、牛蒡子各9克;干咳无痰加全瓜蒌15克,前胡9克;咽痛加元参、板蓝根、大青叶各9克;高烧不退无汗加生石膏30克,羌活5克;若小儿夜卧不安,印堂发青,为感冒夹惊,加钩藤、僵蚕各9克,蝉衣4克。
处方2:强力维C银翘解毒片。按说明服用。
处方3:忍冬藤、忍冬花、连翘各15克,杏仁、淡豆豉、栀子、玉竹、桔梗、前胡、菊花各10克,鲜桑叶30克,薄荷5克,六一散15克(包),水煎服。重症一昼夜可服两剂。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处方4:桑叶、野菊花、竹叶、黄芩各10克,芦根15克,藿香、薄荷各6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处方5:野菊花、桑叶、枇杷叶、苏叶各10克,忍冬藤、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处方6:大蒜头适量,水煎服;贯众500-2500克浸于水缸中取水饮用。均可预防伤热感冒。
处方7:预防感冒香袋配方:
(1)冰片3克,樟脑3克,良姜15克,桂片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奈、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方取药研末做成小香囊,经常佩戴于胸前,即可有效预防感冒。15天换药1次。
处方8:(药枕)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叶、苏叶、苍术、白芷、鹅不食草各60克,羌活、川芎、山奈各30克,白檀香10克。共研细末。装入30X40厘米的布袋内,做枕头用。2-3个月换药1次。可有效预防感冒。
处方9:西瓜去皮打汁,番茄去籽打汁,将两汁混合,代茶饮。用于夏季感冒。
处方10:薄荷6克,蝉衣9克,石膏18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处方11:柴胡、葛根、黄芩、桔梗、芍药各9克,羌活、白芷各6克,生石膏15-30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感冒发热。
处方12:金银花12克,连翘、大青叶、野菊花、射干各10克,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处方13:穿心莲片,按说明服用。
处方14:前胡、白前、桑叶、杏仁、桔梗各9克,薄荷、牛蒡子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处方15:玉竹12克,白薇、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炙甘草3克,葱白3寸,大枣3个。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感冒的治疗偏方
14.神仙粥治风寒感冒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得胃中热气升腾,遗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白葱、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注:风热感冒不宜服.
15.胡萝卜汤发汗洗净,切碎,煎汤,热饮。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16.草鱼汤治伤风鼻塞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17.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砂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解毒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18.五神汤发汗解表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有咳嗽痰盛可加橘皮10克(鲜品加倍)。
19.口含生大蒜治感冒生大蒜1瓣(去皮)。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20.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21.干白菜根汤治感冒干白菜根1块,红糠50克,姜3片。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22.冰糖鸡蛋治感冒鸡蛋1个,冰糖30克。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23.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大白萝卜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24.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乌梅4个,红糖100克。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25.葱豉
黄酒汤解表和中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先将豆豉放入砂锅内加水一小碗,者10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葱(带须)放入,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26.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将
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27.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
28.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银花30克,山檀10克,蜂蜜
250克。将银花与山檀放入砂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约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匀,服用时温热,可随时饮用。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29.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西
瓜,番茄各适量。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0.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脯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31.绿豆茶饮治流感绿
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32.青龙白虎汤治流感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将白萝卜洗净,切成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
33.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煮汤,代茶饮。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34.酯熏法预防流感米酯不拘量。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
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3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葱白500克,大蒜250克。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公斤煎汤,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36.外用治感冒方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注:据<<中级医刊>>1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接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即愈。
37.双白汤治感冒咽病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38.草荠汁治咽痛荸荠适量,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39.鸡蛋白糖治嗓子痛鲜鸡蛋2个,白糖25克,香油数滴。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