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摸索国学:伟大汉字逾越文化断层 说文解字每日一小时 几近足矣

 崔竣豪 2016-03-18

摸索国学:伟大汉字逾越文化断层 说文解字每日一小时 几近足矣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汉字是象形会意的,故可担起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重任

近代历史上,传统文化的断层却将白话文时代出生的国人隔在了国学宝库的门外。如何摸索回到国学、中国文化的源头呢,也许可以从说文解字起每日一小时,亦或,几近足矣。

一)中国汉字伟大 故可担起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重任

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南师在论语别裁第一章即指出,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

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

所以,中国文字体系会意象形的特征,使得它在承载中国文化传承上,比形声的文字更加的稳定和可靠。

摸索国学:伟大汉字逾越文化断层 说文解字每日一小时 几近足矣二)如何逾越中国文化断层,摸回到国学宝藏?

这是白话文时代出生的70以后国人所面对的一个挑战,因为对于这代人和当代中国人,历史文化断层却已经注定,对于简化字所编辑的文言文、古文学习,很多人只当是孩提时代一个考试需要的科目,对付过去拉倒,也从不深究。

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白话文和简化字,使得和莽夫我一样的当代中国人中的大多数,即使手摸中国文化传承的宝典,却是头大成箩,看着发困,跟伊斯兰扭扭弯的外国文一样,着实看不懂了。

这样一来,血脉传承的中国人,却被挡在了国学宝藏的大门外,这不仅是对于希望重回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个人的挑战,更成为了当今富足发展图进的中国时代的挑战。

三)或许,从说文解字入,是一个可操作的办法,每天一个小时足矣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从哪里断了还是从哪里接续,《说文解字》本身也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而莽夫想说的不是这本书,而是更加简单易用的两个方式:说文听南师开讲 解字日解一二即可。

1)说文听南师“开讲”南师虽已不在,但其留给世界的白话文、简体字的国学经典“翻译”已经太多太多,更加有幸的是,互联网视频,网络收音机等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互联网科技载体的存在,也使得我们“一睹南师风采,直接聆听南师教诲”变得异常容易。就以莽夫为例,初接触国学时头大如箩,而南师一本《论语别裁》却能让每个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的普通人,随着南师的步伐,用最简单的方式,逐渐去理解那些原本完全不懂的文字、背后的中国哲理与智慧。

2)解字日解一二即可:中国汉字总量虽然近10万字,但是,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所以南师所言“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可以为学,并未虚言。若是每天认识三个繁体汉字(可以康熙字典为准),一年以内,识得上千简化字的老祖宗的繁体字,那么,老祖宗的国学宝库大门,应该是就已经打开了一个侧身可过的缝隙了。对于现代社会的大众,这个过程中,每天一个小时,几近足矣。

摸索国学:伟大汉字逾越文化断层 说文解字每日一小时 几近足矣

3)可操作的办法逐步清晰了:其实莽夫就是从一个繁体字不识,到今天深爱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依然文盲,但开始能够看懂一些简单的国学宝库原文,这其中的实操是,时长翻看南师书籍了解国学原文意思+偶尔翻开康熙字典(互联网上也很方便)认那么几个有意思的字。若能坚持每日学习,一年可以有大的变化,若跟莽夫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三四五六年的有心,也会略微找到道不远人的感觉。

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汉字是象形会意的,故方可担起文化传承五千年的重任。近代历史上,传统文化的断层却将白话文时代出生的国人隔在了国学宝库的门外。如何摸索回到国学、中国文化的源头呢,也许可以从说文解字起。虽是普通大众,若能坚持每天用心一个小时,几近足矣

传统文化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