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火纯青的美学向度——黄智程山水画析读

 书画雅苑居 2016-03-18

近代以来,盛行盲目以西画为标准的绘画教育及参照,如果一个画家还具有较高的反思能力,最后他或许会发现,其毕生的追求,无非是“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晚清民初,政经备受冲击,文化亦然,在传统国画夕阳西下之际,黄宾虹的出世,在当时并未引起想象中的反应和轰动,黄氏绘画的意义,是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才越来越显现出伟岸的创造力。

欧洲的文艺复兴尚有时代潮流的推动,黄宾虹所处的时代,则反而遏制着艺术的创造性。黄先生在此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辟而深邃的智慧,以及他对技法实验性的远见卓识,尤其显出经典的光辉。

黄宾虹先生作为一代宗师,他对西方绘画的理解,与时人大异其趣。他对西方的接受、借鉴,完全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的对于不同画种神髓的观摩,而非某种技巧、或者构图、透视、范式等等的借鉴。

曲线的出神入化的运用,臻至鬼斧神工的境界,加之晚年又以密黑体升华,浓淡相破,宿墨亮之,似空似实,细察却又笔笔分明,神技不可方物,真所谓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是江山的韵致,更是笔与墨的一片化机。

《黄宾虹画论》尝谓:“作画全在用笔下苦功,力能压得住纸而后力透纸背。然用力不可过刚,过刚则枯硬……刚柔得中方是好画。用笔之法,全在书诀中,有一波三折一语,最是金丹。欧人言曲线美,亦为得解。院体纵横习气,就是太刚。明代浙江人画,惟秀水项德新、孔彰叔侄,与邹衣白、恽道生最佳。”此是从技术美学、以及中西文化异同角度出发,极其深刻的见道之论,他本人那生拙而练达的线条,营建出苍莽浑濛、生机蓬勃的艺术境界。

宾老用笔深邃、质朴,而又巧不可阶。其中包含用墨的处理、力度、长短、疾徐、构成,这是一个综合的世界,通常有所谓黄宾虹画风可赏不可法之说,乃是就其天才创造性的难度而言。

对于黄宾虹画理、画境的解析非数语可尽,但其综合浑厚、华滋、黑密、厚重、明晰、天真、特殊气息的韵味及此中一波三折的精妙笔法,是永远也难以模仿的。试观近年学黄者,抛开精气神不论,仅从技术角度看,其悬殊不可以道里计。

真正能从技术、气质贴近宾老精神世界的,凤毛麟角耳。有之,则为黄智程先生。他既是黄氏血脉的传人,更是其精神气质的传人。

范扬先生评曰:“宾老乃画学宝藏,道、史、文、书诸学,笔、墨、水、色诸法,靡不完备。採其一隅者,即为名手。智程兄弟浸淫黄学,登堂入室,探微索隐,入山既深,蒐集又广,世罕其匹。兼以遍参名家,广採他山之石。行万里路,搜尽天下奇峰。处子脱兔,自是各将规模;厚积薄发,便成大家气象。”

展开剩余(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